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賞影獵人

2016-12-04 09:23:19

關於《飲食男女》中對主要、重要人物的視聽塑造手法與次要人物的設計


第二次以藝考為目而寫的練習文,也是我第一部份析的長片。基本就是個慘不忍睹的東西,但一時的水平還真就到這了。

故事簡介:台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老朱(郎雄)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週日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心裡藏了許多比陪父親吃飯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令他在友情這塊也有了缺口;而對廚師來講最重要的味覺的喪失,則將其徹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個女兒雖各忙各事,卻也操心著老朱的晚年生活,計劃著為其找個老伴,但她們沒料到老朱早已悄無聲息地談起了「黃昏戀」。吃驚過後,老朱最看重的繼承了他做菜天賦的二女兒家倩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對父親、她與父親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而對老朱來講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

本片主要人物:
父親老朱、大女兒朱家珍、二女兒朱家倩、小女兒朱家寧
重要人物:老溫、
次要人物:李凱、雷蒙、排球教練、小妹同事、鍾國倫、飯店老闆、錦鳳、梁伯母

對主要人物和重要人物的視聽塑造手法:
三姐妹:

一組鏡頭通過角色的穿著打扮(傳統、現代、工作服)、身處的環境(公車、高樓辦公室、快餐廳)和正在做的事(聽聖曲、做高級分析圖表、服侍來客)交代了一家三姐妹各個角色的基本資訊:基督徒、辦公室職業女、快餐店打工女。在聲音方面,大姐正在聽的聖曲卡帶的聲音效果處理得很是巧妙,拍打隨身聽的動作和神情表現出了她的焦慮。

又一組鏡頭繼續逐一聚焦三姐妹的生活,通過三姐妹與次要角色的言行交流,對角色的表現也深入一層,三個角色的身份和形象逐漸明朗。
聽聖曲、去教堂聽牧師講話的大姐——信仰基督,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傳統女性。
坐擁大辦公室、和已分手的前男友「雷蒙」做愛的二姐——事業成功,是個崇尚自由、獨立、開放、浪漫的現代女性。
和同齡同事討論如何對待男友、表現出對同事男友好感的小妹——活潑、機靈、內心充斥著青春期特徵的少女。


大女兒朱家珍:
1、趕回家中赴晚餐時,通過她與教會教友的對話,從別人急切為她找對象的表現中看出她在他人眼中大齡剩女的形象,而「我不希望別人看上我只是因為我的聲音」這句話和自己私下嘀咕「那就不要找啊」則表現出她對於擇偶的謹慎和抗拒。

2、在教室教學的段落,表明了她作為化學老師的身份,引入了排球教練一角,交代了他們兩人關係的開始(及暗示——「拋繡球喔」),通過扔掉班長所收情書的情節,凸顯了她內心對於愛情的無信心、逃避甚至自欺(「獻寶啊?誰沒接過情書啊?」)的態度。

3、放學後,正在等公車的她又一次聽起聖曲,眼前的排球教練向他寒暄她卻因音樂音量太大而後知後覺。這個段落的處理暗示著排球教練在她生活中的出現或許會帶來一些改變(暫停聖樂,聽他說話),象徵著她對教練的嚮往和自己固守的陳舊觀念之間存在需要重新建立的平衡。


二女兒朱家倩:
在第一場圍桌吃飯的戲中,兩次因父親敏感察覺到有話要說而發話,二女兒起初兩次說「沒有」,但在父親堅定的要求後才說「煨魚翅的火腿耗了」,可見二女兒與父親之間的溝通存在障礙,在烹飪方面不敢向父親直言批評,這和後來二女兒透露出「小時候學過做菜後來被父親轟出廚房」的資訊形成聯繫;宣佈自己要搬出去一事,則再一次深化了她慾求獨立、自由、擺脫傳統的心理形象。



父親老朱:
1、開場時,在短暫的兩個鏡頭切換後,輕鬆明快的配樂響起,結合畫面中一系列引人食慾大開的烹飪鏡頭,提起了觀眾對電影的觀賞欲,也使觀眾對於正在做菜的人的身份產生興趣,在這期間,鏡頭切入了一位老人走出廚房門、走到後院抓雞的過程,並以老人接通和結束一通電話收尾。隨著鏡頭的移動,我們看到牆壁上羅列的照片中都有這位老人的存在(合影、老人身穿廚師服的照片),看到專業、豐富的做菜工具和這位老人嫻熟高超的做菜技巧,由此導演交代了父親老朱一角的基本資訊:一位老人在家中做菜,菜色豐富,量也不小,老人的身份之一是廚師,電話的內容(那條魚要怎麼做法、「今天不說,等到哪天說呢」)讓人確認了對其廚師身份的猜測,也提起了對於「不說」內容的興趣。
而後在一個廣角鏡頭中,我們看到了廚房外掛著一張黑白照,從而推測出這是老人逝去伴侶的遺照,由其相貌可知她逝去時還很年輕——父親長年無伴,家庭單親,也與後面大女兒在家中的擔當地位形成呼應。

2、在第一場圍桌吃飯的戲中,父親兩次因察覺二女兒有話要說,而沒有說出自己口中的話,最終沒有說的話與開場的「不說」形成聯繫,更增加了其中的懸念,也表現出了父親對於這件事的重視、有難言之隱。與此同時,通過父親對於二女兒的反應,可以看出父親對她的一舉一動都很敏感。這與其他兩姐妹形成對比,突出父親與二女兒之間特別的關係。
第一次被打斷時,二女兒兩次說「沒有」,但在父親堅定的要求後才說「煨魚翅的火腿耗了」,可見父親已經下意識地注意別人喝湯的反應,暗示了父親的味覺已經有所退化(二女兒也說「爸的味覺退化了吧」),父親憤怒離桌,拋下「我的舌頭好得很」一句話,則深化了父親自尊心強、自我懷疑之下又不願承認的複雜心理。
二女兒第二次發話時,父親說的話和不回應也表現了他對於她搬出去一事的不滿。

3、一通緊急的電話讓場景隨著父親從家裡轉移到大飯店。我們聽到電話另一頭焦灼的請求聲,在相對快節奏的剪輯下,我們看到父親激烈快速的反應、大飯店華麗外觀的廣角鏡頭、父親在計程車還沒停下時就已開門(一隻腳伸在外),緊接著,導演運用長鏡頭真實地表現了大飯店的廚房裡熱火朝天的景像,廚房裡的員工都稱呼他為朱師傅。這個段落的所有內容再一次呼應了父親作為大廚的身份,同時表現出他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他和大飯店的關係、他的「救火」心切。

4、「醫生說你慢跑對背不好你怎麼不聽?」「切」緊接著就接入了他在外面慢跑的鏡頭,直接表現了他的倔強和執著,而在這個段落中穿插的「看不慣珊珊買便當、擠公車」情節,似乎也暗示了他如父親般照顧珊珊、與珊珊母親再成家的做法是違人所願的存在。


老溫
在應付完婚宴之後,他與老朱痛飲而醉,從開場到這之前孤雁寡慾的老朱在這個段落敞開了心扉,向他說出了很多心裡話,這些話既有對前面呈現的內容進行印證、又有一些為後面埋下伏筆,而這個段落本身則表現出了他在老朱心中非同一般,與老朱是相識相知的老友關係,對話中充斥著調侃和感慨。這也為後面他的去世、老朱的味覺在他去世後「徹底喪失」埋下伏筆,形成聯繫。

次要人物的設計:
次要人物圍繞著不同的主要人物,為主要人物服務。
大女兒身邊的次要人物:李凱和排球教練。李凱不是真正的李凱,被她幻想出的「混帳」李凱是她說服自己忠於傳統、忠於父親、忠於「母親」之任的象徵,而與排球教練的邂逅讓她重新思考自己固有而無形的生活規則,思考這個規則對真正忠於內心的自己造成的壓抑和傷害。

二女兒身邊的次要人物:雷蒙和李凱。兩者形成對立,前者是外表文質彬彬、實則把女性當玩物的男性,大女兒對雷蒙態度的轉變、對「真朋友」李凱的接納,也是她從崇尚表象上的「現代浪漫」到 平衡「浪漫」與「原則」 的思想轉變。

三女兒身邊的次要人物:同事和鍾國倫。同事與鍾國倫的愛情曾是她所旁觀到的愛情,與他們分別交流也是她空談愛情理論的渠道,而與鍾國倫的交往讓她從「理論」過渡到「實踐」。
(這一部份沒有很懂,所以不是確定的結論)

父親身邊的次要人物:老闆、錦榮、梁伯母。老闆對他的需要,也關係著曾經的他對於烹飪的依賴,「不把一生都耗在這一件事上」的觀念轉變由對老闆的擺脫體現。錦榮是他的嚮往,也是「危險」和「不應該」的嚮往,而梁伯母就是集眾人對這一婚事負面感想的化身,舊觀念中「安全」「正常」的化身,與「危險」和「不應該」形成對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