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你的名字 Your Name

君之名 / 君の名は。

8.4 / 321,069人    106分鐘

導演: 新海誠
編劇: 新海誠
演員: 神木隆之介 上白石萌音 市原悅子 長澤雅美 島崎信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6-12-04 20:51:21

你的名字?新海誠。


250CM。


「好像,沒有那麼好啊」。


這是我在距離新海誠 250CM 時冒出來的直接觀感。

12月2號同期上映的《你的名字》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乍一看,好像都是適合帶小朋友進場,綠色環保無公害的實力電影。但正如佩小姐的暗黑風格,《你的名字》設卡年齡段,也要從青春期開始,一直延續到三五十歲,那些還有青春尾巴的天真傢伙。

只不過,不知是作為觀眾的我起了變化,還是作為創作者的他永遠沉浸在自我世界。以往的新海誠,可能更適用「純真」一詞。如今,竟然會覺得《你的名字》更靠近「幼稚」。

多次出現的揉胸梗,自然是為了逗笑二次元觀眾,但恐怕不是那麼適合早熟的小朋友。當「天氣即是天意」被人們掛在嘴邊,身體恐怕就要等於秘密了。


拋開新海誠的畫風和心語,拋開日本票房大作話題電影等光環,《你的名字》依然被設定為宅向動畫。男主角瀧,不懂得如何跟比自己大的前輩告白。小鎮的少男少女,還是隨時會犯羞澀紅的年紀。

電影給分處兩個時空的瀧和三葉安排了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感情故事,可是,他們幾乎沒有對手戲,自然不用遭遇純愛片的愛在心裡口難開。新海誠已經宅到直接借用身體互換的梗,完成命定的相遇。

所有千萬不要被電影的彗星和平行世界所迷惑。《你的名字》依然是個純愛片。有人說它講一見鍾情,有人說是來來往往的你我遇到,相識不如相望淡淡一笑。它說的是,我都已經進入到了你身體,熟悉彼此身體的每個角落。你的名字,我卻不知道。真是天真爛漫得可以。

旁白配畫面,這已經是新海誠的製作套路了。但《你的名字》一上來就放送主題曲,中間結尾又唱上好幾輪。這種詭異體驗,我已經想不起來,上回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在看《伊豆舞女》之類的老電影吧。

主題曲掛在前面,現在的觀眾對這種手法無疑是陌生的。如今的好萊塢電影,有時候連片頭打字幕都省掉了,飛出個名字了事。《你的名字》這麼搞,讓我想起來每播一集都要唱主題曲的電視劇。

我不能說排斥,但觀影習慣上實在不太適應。

旋律帶歌詞的放送形式,意味著過於直接、迅速調動的情感吐露,唱詞幾乎等同於音軌評價,確實太不避諱了點。

當《你的名字》奔跑起來時,我竟然想到了今敏。尤其對比以音樂旋律為製作靈感的《千年女優》,那是平穩行進又突然綻放的自由聖潔之花。

同樣是關於尋找的主題,同樣是對音樂相當倚重。《你的名字》是大聲呼喊愛,滾燙熾熱的唱詞傳情,有如手捧紅玫瑰的意思。手法高下暫且不說,我個人會更接受含蓄內秀的表現方式。這是感覺異樣的第一點,歌曲通俗,但手法太硬。

彗星砸地球的路數,則是新海誠的慣用招數。哪怕在他拍的廣告片裡,人生中一個很細微的瞬間感受(橫杆的高度、父親的背影、曾看過的路),都會扣上一個全世界全人類全宇宙的大事件。150 年土耳其的夢想、連接歐亞大陸、通往世界、連接夢想。明白這個小與大的關係,就能讀懂任何一部新海誠,包括《你的名字》。


這個很「小」的東西,與短片的體量,青春期的容量往往是最一致的。它可以比 MV 長,但不容易撐到劇情長片。《你的世界》加入了新海誠的世界觀,導演的意圖可能是想通過彗星大災變,喚醒年輕世代不要遺忘 311 大地震的可怕,相信面對災難,人與人都是命運共同體——即我們應該去承受,抵禦和改變。但是《你的名字》結尾,依然要安排一個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結局,卻更像是主流電影需要的,拯救了世界之後的大團圓。我會理解為,它是一個俗套、被抽空和相當低齡的青春愛情故事。

還有電影最大賣點,新海誠款的高強度濾鏡,作為動畫場景在大螢幕上觀看,或是可靠的吸引力,但對於我這樣的鐵粉並不陌生,更何況這部電影還屢屢致敬了過去的新海誠自己。

至於通俗商業的身體互換賣點,說得再俗氣點,跟港片喜劇的男扮女裝並無差異。

《你的名字》成功所靠攏的,並不是宮崎駿《千與千尋》,而是說唱就唱、說跑就跑、說美就美的迪士尼《冰雪奇緣》。

它的人物性格單薄,兩個時空的互動也是淺嘗輒止,不能深究。

所以,《你的名字》並不是一個新的突破,新海誠也不是吉卜力和日本動畫的接班人。片名裡的句號,更應該看作是新海誠過往十年摸索的句號。

他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商業成功。

他終於讓日本觀眾,中國觀眾,還有全世界的觀眾知道了自己的名字。



新海誠。


我在電影學院看過細田守的《夏日大作戰》,在上海電影節看過《紅花坂上的海》,但熱門的日本大牌動畫,在主流院線,這確實是頭一回見著。


今年引進的日本動畫電影,除了合一龍標版的《寄生獸》,其他全部是劇場版系列動畫。《你的名字》是唯一的單篇動畫,也是主打原創品牌的新海誠的最新作。

一直以來,新海誠就像一個沉浸在偏科世界的藝術特長生,工於美妙絕倫的畫面渲染,很少去改進他的內心戲獨白和世界系故事。

一度,新海誠也把製作目標,鎖定在了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也能看出來 1080P 效果的觀眾人群上,在試圖做成吉卜力動畫大片結果遭遇失敗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後。這部明顯年輕化、主打校園群體、藉助東寶大規模發行的《你的名字》居然成功了,而且是一舉改寫記錄,勢如破竹。

這對於新海誠的中國粉絲不可以想像,對日本本土,同樣無法想像。

《你的名字》在世界系的基礎上,加入了時空旅行者和平行世界的世界觀設定,又借少男少女互換身體,製造不准亂花錢,不准改變人際關係之類的二次元小幽默。

雙方像聯機的虛擬遊戲那樣,可以互相讀取存檔,可以交換玩家身份。這種設置常見於 ACG 動畫的故事元素,跟最近火熱的時空迴旋般,慢慢的,也走到了被大眾廣泛接受的年代。

電影密佈著過往新海誠的光線和色彩,彩虹和暮靄,少男少女的秀逗想法內心獨白,生活日常的小確幸好無奈。

從隕石坑到大都會,從電車軌道到步行天橋,再細小的物件和對現實還原美化 300% 的畫風,每一幀都用隱形水筆寫滿了新海誠的名字。




逢魔時刻。

彼方為誰 無我有問 九月露濕 待君之前。

——(《萬葉集》第十卷 2240 號)

介紹黃昏詞源(他是誰)的女老師,人設形象來自新海誠的動畫短片《言葉之庭》。


黃昏在日語裡叫逢魔時刻,意思是晝夜交替之際,天地昏黃萬物朦朧,幽魂鬼魅都會在這個時候出沒,也就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

黃昏在《你的名字》很重要,它是兩個人相逢的時間點。瀧看見了三葉,三葉也看見了瀧。

真要解釋起來,其實好簡單。黃昏是新海誠偏愛的魔幻時刻,這個時間段的光線最魔性,很多攝影師想在攝影棚模仿這種來自天際的神奇光,卻不得其法。新海誠作畫施法的光線,往往是來自現實的多次重疊,譬如在一個畫面上既有彩虹光又有漫射光,還有明媚太陽的直射光。還有無論是有著銀河的星空或是彗星軌跡,它們都比肉眼可見的要清晰華麗,色澤炫麗曼妙。

那麼,神奇、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黃昏光線,當然不能錯過。

在電影拍攝中,黃昏也是藝術片導演馬力克,地球上最好的電影攝影師之一盧貝茲基共同偏愛喜歡的魔幻時刻。《天堂之日》經常是在黃昏之際搶時間拍攝,一天只能拍攝二十分鐘。至於盧貝茲基,你可以在《鳥人》的空鏡頭裡看到他的魔力攝影。



你的名字。

瀧和三葉大聲呼喊對方的名字,被認為是對岩井俊二《情書》的致敬。

這個在導演專訪中得到了確認。再說了,新海誠也不是第一次在作品中致敬永遠的青春片導師岩井俊二。

《你的名字》還是一部關乎「尋找什麼」的後311時代(即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映畫。表面上,這是一個純真但卻流俗的一見鍾情故事。實際上,它是在肯定,有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他一直在等著你去尋找。大災難,意味著你可能永遠不會遇不上這個人,生命中也不會有奇蹟的發生。那麼,電影就是在幫你完成這種想像的心願。


香港朋友在戲院看過片子,對新海誠的一個疏漏無法容忍。雙方拇指傳情,卻不知道時間年份的的殊異。對生活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的人類,猛然拍大腿一想,好像真的不可解釋。但《你的名字》在許多橋段上都是淺嘗輒止,與其說它借用時光倒流,不如過它更相信神仙通靈。如果一定要代入現實世界法則,這故事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如果以三年前這碼事著手切入,《你的名字》所遺忘的時間跨度,主人公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的恍惚迷夢,它在現實中,也並不是沒有發生的可能。

「有時候,我會忘記」。

越來越多的資訊資訊,令我們想不起來去年的大爆炸,火車站的屠殺,馬航飛機墜落,某電影大導演不是早死了嘛……那麼,今年是何年。

從深田晃司的《河邊的朔子》和《再見》,園子溫的《庸才》和《希望之國》,還有老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這場空前的大災變,反映在日本電影裡,可能會比上世紀末的阪神大地震和奧姆真理教等天災人禍的持續影響時間更長。

對新海誠來說,《你的名字》固然是以青春和校園為主打,主角並沒有真正進入到社會,存活在了拯救世界的中二幻夢中。但彗星砸地球的可怕災難,繼續提醒著所有日本人,大自然有美好的一面,相應的也存在可怕的一面。無論是水濱小鎮還是超大城市,人類都是暫借於世,就像那罐塵封的口嚼酒。


電影不過是一個造夢機器。

《秒速五厘米》時代,新海誠描繪著櫻花之於青春,之於回憶,之於日本人國民性的無可比擬。櫻花帶來快樂的回憶,也摻雜了傷感。櫻花盛開,意味著會有新的相遇,同時也是一個相遇又離別的季節。彼此離別之際,看到櫻花開了,就會想到,眼前有這種分離,但再往後,春天再次到來之時,我們又會邂逅啊。

這樣子一想,就會帶來許許多多的回憶,好像也會有點想哭。

這就是櫻花。

這就是無來由,完全發自人類機體的感傷情緒。

它以事實上完全不可能的「秒速五厘米」,被一陣又一陣來自記憶深處的強風吹拂,不願落地。

小鎮的少女,對東京有無限嚮往。眼前風光宜人,卻是一個連咖啡館都沒有的破地方。

她到東京尋找瀧,第一眼的高樓、電車和人群。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有如從撥號上網的慢生活,突然變成秒速 100M 的資訊流量。

因為夢中奇怪的事情,瀧去尋找那個風景秀美,環湖擁抱的小鎮。他畫圖紙,他各種翻閱資料。值得一提的是,新海誠被網友戲稱是建築財團的富二代。瀧在電影裡做的事情,除了畫出小鎮,也留住了小鎮。


與《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對方》相似,《你的名字》是一個被撕裂的時空,有兩個世界的對立。

這也是一個被架空的世界,但在架空的背後,它又融入了城市與鄉村、現代與傳統的相互包容,不斷認同。大城市的人們,過著緊張但又充實的生活,伴隨著人與人之間,無數次的擦肩而過。風和日麗的小鎮,是個上學路上全都是碰上熟人的社會,它保留著神社和夏日祭,提醒著人們:今日一切,都是來自神靈庇護。

但在我看來,真正承載新海誠優勢才華的,並不是擼了太多次的大時空,而是生活中的可見事物和瑣碎片段:一盒便當,一個易拉罐,醒來的瞬間,操場上的走神。

社交網路的出現,也讓每一個人,都有輕而易舉的機會,去存儲上幾百億個自己,同時去記錄下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只要你願意。

與那些被資訊流淹沒的瑣碎內容不同,新海誠以小見大,放大了它們身上的耀眼光芒和迷人光暈。他的故事缺陷,他的心思零落,反倒成就了他的優勢。


畢竟啊,這是一個動畫片的世界。【MOViE木衛】【刊載於 《新京報》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