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羅曼蒂克消亡史--The Wasted Times

罗曼蒂克消亡史/旧社会/浮生如梦

6.9 / 2,041人    125分鐘 | 210分鐘 (original cut)

導演: 程耳
編劇: 程耳
演員: 葛優 章子怡 淺野忠信 杜淳 鍾欣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ody.L 李九弟

2016-12-08 07:04:56

觀影前的三條建議:第一、請勿攜帶兒童觀影。


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觀影體驗:

1. 特別注意,請勿攜帶兒童觀影。

演到一半,我前面的姑娘問,「這哪裡是羅曼蒂克?」請注意標題的後三個字,「消亡史」。本片根本不是浪漫愛情片,內容上看,無論是尺度還是深度,兒童乃至青少年(以及內心還是寶寶的巨嬰)理解起來都有難度。

PS:扯句閒話,全球審查(分級)的內容一般分為四類——暴力、性、宗教和政治。大家一直吵吵嚷嚷放寬中國電影審查制度,主要指的是第四類。(雖然個人認為,即便放寬,以目前中國編劇的整體實力還搗鼓不出像隔壁鄰居那樣的現實題材作品。)中國電影不分級真的很讓人困擾,本片中涉及較多篇幅的暴力與性(尤其是後半程子怡的戲份以及杜淳最後打槍的鏡頭),其尺度放在美國分級制度下,標R不為過(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感謝豆友毛扁扁提供的資訊,美國確是標的是R;澳洲標的是15MA 不適宜15歲及以下兒童觀看,必須由成人陪同;加拿大非魁北克地區為14A,14歲及以下必須由成人陪同。紐西蘭是16歲。感謝豆友呆呆愛吃草,小兔愛TWINS以及美麗的南方提供的資訊。請各位父親母親大人酌情處理。)

這個部份勢必在上映後會引起巨大爭議。

2. 你可能會看不懂,但這不是導演的本意。

本片發生於民國二十三年-民國三十四年(1934-1945;感謝豆友於從之的修正),橫跨上海、重慶、香港、菲律賓。

這種「看不懂」並不來自對二戰背景資訊的不了解;凡是中國人,私以為看此片入門知識絕對夠。

「看不懂」可能是因為;第一、非線性敘事,以正敘為主,但涉及插敘和部份記憶閃回。看完便知導演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轉折處處有鋪墊,鋪墊處處有驚喜。正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二、人物眾多,關係糾纏,稍不用心看可能有面癱和失憶風險。雖然人物多,但導演都非常細心的選擇了大夥熟悉的演員。葛優和章子怡的戲份的確多,但也只是相對多,觀影途中,可能會有「原來是你」的齣戲感,但整體演技上乘,所以又能很快入戲。不用擔心尷尬發生。第三、大篇幅的上海話。導演程耳在南京場的映後交流會上說:「現在的觀眾都習慣性看字幕,講上海話更能創造年代感,讓觀眾迅速融入情節。」

留個提示:導演說,袁泉和呂行那對是理解片名中「羅曼蒂克」的題眼。 3. 豆瓣的影片介紹就是你需要知道的全部。

「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麼或等待什麼,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於走向自己的沉默。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叱吒風雲的幫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際花,說著地道上海話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費的殺手,被冷落卻忠誠的姨太太,外表光鮮的電影皇后,深宅大院裡深不可測的管家,偶爾偷腥的電影皇帝,荷爾蒙滿溢大腦的幫派小弟,一心想要破處的處男,善良的妓女,隨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幫派二哥,日理萬機卻抽空戀愛的戴先生。

戰爭之下,繁華落盡。幫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際花不知所蹤,日本妹夫死在菲律賓(感謝豆友Chiyo.更正),電影皇后被丈夫拋棄,處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殺死二哥。戰爭慘烈,戰爭終於結束。他輕易選擇沉默,因為傷口無法彌合。羅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費的時光。」

注意上文第二段提到的每個人物,他們都將在電影中一一登場。

羅曼蒂克消亡史,註定很特別。他沒有戰爭片的波瀾壯闊,也沒有生離死別的淒婉愛情。他用最克制的方式呈現最慘烈的暴力與性,你可以說他是對戰爭創傷的反思,你也可以說他講了每個人的故事——如行屍走肉般行走在這個無法控制的世界。片中袁泉演了個大明星,閆妮飾演的王媽打趣道:「你演的那片子我沒看懂。」大明星說:「我也不懂。大抵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幅群像,身處「下個世紀」的我們也站立其間。

PS:之後會更新我對電影主旨的理解,這部電影混雜了太多矛盾的要素,但是呈現還是很完整的,尤其是質感。

-----12.9更新 我是劇透的分界線 沒看過此片請就此打住 可能有情節沒記清 會二刷糾正-------------

【關鍵詞】最克制的表現形式VS最暴力的血腥與性

「質感」,這是程耳反覆強調的。

什麼是質感?與人相同,質感是一部電影的氣質。

點映時有人半開玩笑的問,「片裡袁泉說,導演拍片就是讓人看不懂的。」程耳語速其實不快,但這個問題,他立刻否定,「我絕無此意。這是種自黑。電影還是要能讓大家看懂的。」

雖然導演嘴上說要看懂,實際上,本片從頭至尾都沒想「親近」觀眾。

在劇情上,身處21世紀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和任何角色產生髮自內心的共鳴和認同。考慮到葛大爺的接地氣,所飾的陸先生,應該是最能代入的吧——奈何一介黑幫,最後還讓手下一槍打死了敵人的孩子(為什麼我特彆強調槍殺孩子這一幕,因為在一般電影中,通常的慣例是不會直接表現的;此處有意拍出,是為了讓觀眾從心裡上疏離這些角色)。章子怡所演的交際花,每個男人都想擁有的尤物,用現在的標準看,天生「三觀不正」——黑幫老大為了自己離婚,沒倆月覺得人間膩味,玩夠了又要離婚;丈夫用關係幫自己當上了女主,還出軌和男主發生了關係。有觀眾可能還會質疑角色的智商,為何能把日本間諜幹掉的時候停手了?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間諜就更不能讓人容忍了——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上海人,說著地道上海話,卻是罪大滔天的侵略者,不論是侵略女人的身體,還是中國乃至亞洲的版圖。杜淳演的殺手——無論殺人越貨只收交通費的設定就已經很匪夷所思了,他還是槍殺孩子的真正執行人。杜江演的二十歲小處男——看見美人完全不管家裡的老相好,外表柔柔弱弱,砸起趙寶剛演的小頭頭那個用力的連旁邊一直罵自己的「老司機」都交口稱讚,你以後一定是個大人物。最能讓人憐惜的,可能是袁泉演的女明星,或者鍾欣潼演的姨太太,前者最後知道丈夫的背叛只得委曲求全,寄身重慶想著上海的菜;後者備受冷落,一個小小的人,卻正義凜然槍殺了投靠日本人的二哥。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沒有一個人是「可愛」的。

在鏡頭上,導演原話是,「除了幾個大俯拍展現一個大環境,一般用的都是固定鏡頭,幾乎沒有移動的。」移動是流暢的,固定是靜止的。拍攝空間也大多侷限在閉塞的室內。非常多突出演員表情的特寫,而這些表情,很少是歡愉的,流淚亦或者痛苦。給演員的視角也是正面,尤其是很多的二人桌間面對面吃飯或是對話,都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正面鏡頭。當你看著這些不幸的角色盯著你,對你說話,你會角色自己被「審視」了,不自然就會從劇情出來,站在外面打量打量。

從配色上,冷色,滿屏的冷色。即便是章子怡飾演的交際花和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特務在田野間的戲份,下方都是黃色的稻草,但上方藍的透明的天和疾疾的風(以及劇情本身)都徒增寒意。剩下的,便是紅色(血的顏色)與黑色(槍的顏色)的對比。

從配樂上,(除了左小祖咒的片尾,你們也知道左小祖咒的風格)第一都是外文歌,第二儘管調子聽上去很悠揚,但是歌詞和唱腔,配著故事,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印象最深的鏡頭,是章子怡坐車離開上海,歌裡唱的是「Take me back to SH.(感謝零、Renaissance和苦莫璟中人的更正)」黑車黑夜,車燈把兩旁的稻草照的亮堂堂的,像燃燒的濺起的煙火。這個女人的美好,伴隨著要被銷毀的電影帶,一同走向茫茫無邊的未知,如煙花般短暫易逝。

台詞不多。節奏很慢。

像是舞台劇,像是一種紀錄。

導演說自己很喜歡昆丁·塔蘭蒂諾,喜歡他的「莊重而不羈」。

這片子的質感就是——莊重與疏離。因為莊重,所以疏離;反之亦然。

這種疏離,讓影片呈現出十分克制的氛圍。沒有煽情的主線,也沒有搶奪鏡頭的人物。但是,畫面上呈現的內容,竟是如此的「驚世駭俗」。

暴力,從頭便是。打開盒子,出現的是一隻戴著玉鐲的異常美麗的女人的手(不禁聯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盒子裡竄出的頭和是被門夾斷的手指以及那只可憐的貓)。鎯頭是狠狠敲下去的,敲到我覺得螢幕都要碎了。槍是「隨便」打的,打的都是血流成河,或是一招斃命,正中腦心。

性,前半段還是旖旎曖昧,好像有些許人情,後半段尤其是子怡在地下室像貓一樣被囚禁,配合吃飯做愛的快速剪輯和恐怖的背景音樂,成為一種痛苦的程式。

赤裸裸的活著,赤裸裸的死去。

用極為克制的表現形式,展現內容上極為暴力的血腥與性。

世間人之扭曲,不難理解。

【關鍵詞】對戰爭的反思 VS 生而為人,難說抱歉

為什麼人是扭曲的?

追根溯源,因為戰爭,因為日本人發動的戰爭,讓天下所有人「行屍走肉」般痛苦的活著。你可將其看為戰爭的反思(比如陸先生的轉變,片中兩次「我了解你」,第一次陸先生確實幫了子怡的角色,第二次就把孩子打死了。當然跟說這句話的人和背景也有關係),但是再往下挖一層,本片絕不僅僅是所謂的對戰爭的「批判」。

我們來看看這場戰爭發動者的代表形象,即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人。一句話,他是個矛盾。他會說上海話,說的特別好,自稱是上海人;但是骨子裡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是日本人,臨死前讓剩下的兒子跑到俘虜營,一定要回日本去。他非常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甚至願意背棄上頭的意思把陸先生放了以求孩子的平安,但是卻把女人藏在地下,狂暴的施虐。他本來要把交際花掐死,最後念在她之前沒殺自己,把她放了,最後死在這個女人的槍下。在菲律賓,美國人把他們稱為yellow-skinned monkey,三十萬(感謝豆瓣網友「凱」的指正)之眾,昨天還信誓旦旦說要戰鬥,日本投降後便放下屠刀自己給自己修俘虜營,而美國軍隊只有一千人。最關鍵的,戰敗的他說:「原來我不怕死的,但是現在,特別想活。」程耳並沒有指著這個日本人的鼻子罵,你是個罪人。你在咒罵這個人的同時,好像還能理解他的出發點,他有他自己所堅信的,那是他的人生。是他作為整場戰爭發動者的人生,是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人生。

片中所有人的性格都是矛盾的,都在為了活下去,在狹小的自己可以有一點點自由權的空間裡,為著可憐的自己所要的,變扭著。

階層不同,最後的結果都是相似的。死的死,傷的傷,心碎的心碎。

所以,陸先生踏末班車去香港,輕易的選擇了沉默。

任何語言,與人生的因緣際會相比,什麼都不是。

生而為人,命運使然,難說抱歉。

【關鍵詞】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

陸先生片頭就說了,「那些混在罷工人群中的惡人,你也不知道他要什麼。他們不喜歡現在這些美的東西,好像目的就是要把這些美的給消滅掉。」這是整部片子的起頭,也是整部片子的題眼。

程耳說,要是想懂這片子說了什麼,看袁泉和呂行那對。

當呂行演的前夫準備接受戴老闆的「邀請」,去雲南謀個既有錢又安全的職位時,前排的女生不由自主的說:「這男生真渣,要演技沒演技,要錢沒錢,要權沒權,為什麼袁泉會看上他呀?」

袁泉看上他,肯定是因為之前他們有著羅曼蒂克的故事。就像黑幫老大和交際花,跑腿的小弟和妓女,甚至日本人和妻子,之前都有好看的愛情故事。但是程耳很狠心,他直接拍的就是消亡,不給你看一點點浪漫。

羅曼蒂克,即指一切美好的東西。消亡,就是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的名句,「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整部片子,就在毀滅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情。讓漂亮的女人被蹂躪,讓有愛的情人分離,讓可憎的面目顯露,讓卑劣的品行暴露,把人都磨成命運的傀儡,最後一聲嘆息。連嘆息都沒了聲音,只能徒勞的舉起雙手,過檢,前往另一處可能的家園。

生在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的苦楚。呂行演的小角色,最後朝袁泉演的大明星鞠了一躬,鼻子是酸的,卻還苦苦的笑了下。那刻,你會原諒他。他也只是一隻小小的螞蟻,即將淹死在更佳混亂的潮水中,好不容易趴上一片葉子,他也要活下去啊。強撐著,和大明星在一起,戴老闆還會讓他們有戲演嗎?逞英雄容易,過日子太難。

戰爭是生離死別,活脫脫沒了人行;當下,是反全球化的浪潮,不確定和中產階級焦慮。

如果不能打破命運的禁錮,就只能被命運禁言

【關鍵詞】七分,因為有我非常不喜歡的地方

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一、我非常非常不喜歡章子怡所演的交際花在車上被強暴的過大尺度的鏡頭(此處特指一個半秒鐘的裸露鏡頭,因為前段剪輯的衝擊力已經很強了,沒有這個鏡頭也絲毫不會影響整體效果)。這種大尺度的性是否有必要?還是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現?畢竟每分每秒,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有女性在被侵犯。我不覺得這是最高明的表現手法,相對於後半段吃飯做愛的快剪,這段的表現,真是太草率了。

第二、人物關係,黑幫是根,其他都是樹上的枝。主要圍繞的是葛優、章子怡和淺野忠信來描寫,但是三人的戲份又不夠撐起全片。對於人物的刻畫,能不能再完整一些。比如杜江那條線,後文完全沒有涉及,就像是丟掉了一樣,觀感上就像是某個枝長的太大,極不和諧,又要把樹幹弄斷似的。彼此之間的關係,好像又有點粗糙,所以片名中的「史」詩感是有所欠缺的。

不過,塑造這麼多形象,能讓人記住,尤其是大部份人物都留下能寫小傳的空間,還是挺厲害的(選角沒話說)。

PS:多說一句雙結局。謠傳片子最後一個鏡頭是章子怡和葛優在香港相聚牽手。導演明確表示,沒有牽手,只是看到了彼此。這是對於理解二人關係的重要資訊。但是這個結局被剪掉了。

【12.12更新】感謝lol台灣代購(每次看這個名字我都想笑怎麼辦...)關於上下部的補充。

「導演表明有下部了,估計能不能繼續燒經費拍要看這次票房了,口碑不會撲街,但是和流量們的粉絲比起來電影宣傳差了些。

杜江那條導演說是唯一一條沒有消亡的線,就讓他們停留在『我養你』那個畫面,童子雞的後續他的書里有,消亡了,導演想留住一點不消亡的羅曼蒂克,之後一個航拍+白鴿童子雞的故事就結束了。」

------2017年1月6日更新 我是偷偷承包二刷的分界線 -------

二刷感受之更正上文所寫的兩個缺點:

1. 第一點已經解決了(導演場的版本是我看走眼了嗎?有一個很誇張的背面臀部全裸特寫,但是公映版本要含蓄很多,只有側面)

2. 如果你能接受故事講一半人物就消失再轉接下一個人物,那第二個缺點也不是問題。這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完整」的故事。與來回顛倒的時間線相比,倒是其中堪比歐洲聯姻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對第一次看的觀眾不太「友好」。

評論區一些朋友希望我聊聊細節,提了一些問題也挺好的,我來聊一下個人想法:

以下問題均來自豆友「我要學做飯」:

1. 王媽介紹殺手片段的作用是什麼?

王媽當著全桌人的面兒講一稀奇事兒——這拉車的人才只拉車,不管你讓他做什麼,你讓他拉車的時候順便買布,他就買布,你讓他拉車的時候順便殺人,他就殺人,而且只收拉車的錢。

1.1 為什麼王媽會當著整桌人面講這個事情?

因為王媽想引薦殺手做陸先生非常貼身的小弟,這個位置對內對外很重要,自然要講給所有人聽;一是讓眾人對殺手感興趣,二是讓大家覺得這人挺「靠譜」的(為何靠譜看下一板塊),三是相當於給殺手保底,以後大家見著都有熟悉感。

1.2 殺手這個故事到底什麼意思?

小弟做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完全聽大哥的話,而且嘴巴嚴實不惹事。你讓他殺人他殺人,這是他聽話;他說自己只拉車,不管你讓他做什麼,說明小弟根本不在乎大哥讓自己做什麼,只要是大哥吩咐的都是對的,殺人和買布一樣,乾的「正經事」就裝沒看見。

1.3 王媽為什麼引薦殺手呢?

第一、是個人才;第二、也就是最重要的,王媽和殺手之間有「事」,男女之事。

2. 王媽摘下鑰匙的鏡頭說明了什麼?

王媽在門外已經中槍,但是觀眾看到的是,她走進來坐到椅子上,鏡頭拉遠,觀眾看到王媽腹部的血湧出,同時王媽放下了鑰匙。王媽是整個大家庭的總管,這個鑰匙便是總管權利的象徵,她放下,說明她結束了自己的使命,而且鏡頭語言是非常莊重的,充滿敬意的。管家是家族裡最為重要的角色,上上下下大事小情內外關係她都門兒清,她是家族的耳目和穩定劑,王媽作為家族的門面第一個被殺,說明事情要起變化了。

這個鏡頭之後接的是什麼?接的是幫派小弟遞給童子雞鑰匙的鏡頭。儘管並不是同一把鑰匙,但是童子雞的故事是整部電影裡唯一延續的羅曼蒂克。這把鑰匙象徵著過去的秩序和美好的感情(當然此處的鑰匙也是性的暗示,你們都懂)。

3. 日本人對貓的態度?

「你別吃我這碗,我給你弄。」豢養。可能貓的處境要比子怡的角色好點,畢竟還是自由的,想吃主人的魚就能吃。交際花就是日本人完完全全的附屬品,與貓相依為命。這是一隻黑貓,每每動亂髮生前,都有貓的特寫,作為柔軟中平靜中的危險前奏。

還有兩個點我比較感興趣,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女性形象:

本片的女性給的鏡頭大多是俯視的,男性大多是仰視的。仰視即支配,俯視即被支配。最明顯的是袁泉和呂行那對,袁泉懇求這個男人與自己站在統一戰線,但是男人選擇了主動離開。給袁泉的都是俯視的,而給呂行的都是仰視的。

但是戰後陸先生找到交際花時,導演特別給了交際花一個仰視鏡頭,旁邊的群演頭慢慢抬起看著交際花站起來。在那一刻,交際花再也不是過去的花痴、十三點、就管自己玩的開心的交際花了。在飯桌上,她說:「第一次試戲,導演就讓我死了。你說這死了怎麼演?後來我受不了了就問導演,你說我是怎麼死的呢,是自殺的呢,還是他殺的呢?導演手上有劇本,但他卻說『我也不知道。』可能她死了,可能她沒有,可能她歷經磨難活了下來。」一語成讖,歷經千難萬險活了下來,這就是交際花的命運。二刷聽到交際花說自殺還是他殺那句一下就覺得戳人,她被什麼殺死了呢?既不是自殺,也不是她殺,曾經的那個羅曼蒂克的姑娘被戰爭,被無由的因緣際會殺死。為什麼交際花看到日本人在埋屍,手裡有槍但沒有開?第一、注意之前交際花遞給日本人手帕的鏡頭。這裡的手帕就是日本人在餐桌上給交際花揀起來的,交際花遞手帕的動作是充滿善意的,因為她心中還是有美好的,所以這部份解釋了她為什麼沒有開槍。她本質善良,難以犯下惡行。但是這手帕後來就淪為擦血的工具,羅曼蒂克就此消亡。第二、交際花是懦弱的,她面對強暴自己的日本人無法下去手,所以日本人也沒理她,抬頭看看她拿著槍,就又低頭挖墳了。日本人自以為自己了解中國人。但1945年,陸先生槍殺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日本人的兒子),讓日本人大為錯愕;接著交際花槍殺了日本人,她最終開了槍,所有人都因為這場赤裸裸的可怕戰爭而「成長」(改變),能夠心狠下來,做之前不做之事,國恨家仇都在這兩槍里。

片中其他的女性角色都是堅韌的:王媽的嘴是不討喜呢,但是家裡井井有條,她不在連飯都不好吃了。一個人擔起一個家大事小情,看透世事變故人情冷暖,此乃性格之堅韌;袁泉演的大明星,明知時局動盪能攀戴先生的富貴,但是硬是要和自己不成器的丈夫在一起,知道留不成男人,嘲解一笑,讓他走了,一言一行端莊大氣,這是品行之堅韌;陸先生的老婆看起來弱不禁風還不受寵,但是面對賣國的二哥,扛槍崩了,沒有半點猶豫,這是意志之堅韌。幾位女性雖著墨不多,但都非常鮮活,很值得敬佩。

2. 有關服飾

一個很小的細節,我覺得很有趣,所以寫幾筆不深的東西。

陸先生的長袍有黑白灰三色。和男人在一起是黑色和灰色的,但和交際花在一起都是白色。獨獨與交際花戰後相見,換的是灰色的行頭。從前的浪漫都蒙了世事的塵土。交際花的衣服開頭,不論是和鍾漢良的角色跳舞,還是和陸先生以及日本人坐車裡,都是黑的;但是獨獨與陸先生一集換了灰色。黑色的浪漫奢華沒了,她脫下了明星的外袍,成為千千萬萬「慰安婦」中的一個。執行槍決時,她的衣服是白色。百鍊成鋼,她獲得了完完全全的新生與蛻變。

杜淳演的殺手在槍決前特別說,要一套軍服,槍決日本人,已經出離家仇,是國的審判。

【我喜歡的評論】專門開個樓,給大家搜集一些我個人覺得有趣的評論(知道你們不會翻樓)

消亡雨不歇:就是想說章子怡在車上那一段,我覺得沒有什麼所謂的必要與否,事實就那樣存在著,她就是這樣的身不由己,就是這樣的在亂世中存在著,不止一個,那麼多,那為什麼不可以將它赤裸裸的展示。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反常規男女主戲份和配角戲份不相上下的,雖然肯定會造成一些人性格不那麼完善,但是這樣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大格局,沒有在講誰的故事,講的是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物後面千千萬萬相似的人,而且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對於人物的刻畫,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已經足矣。

TheAnglesWept:裡面有很多致敬啊,導演的迷影情結唄。 車裡強姦《美國往事》;車站槍殺、稻田地殺人《教父1》 ;結尾淺野忠信死之前叫孩子走想起《美麗人生》;密室做愛想起大島渚和金基德;風格閃回、安靜下其實暗流洶湧、配樂、戀足癖都很昆丁。個人看法。

Philory :

影片開頭的周先生或對應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

據說受杜月笙邀請晚上去其府上赴宴,進入杜宅後,汪壽華即被杜月笙指使手下四大金剛芮慶榮、高鑫寶、馬祥生和葉焯山等人打昏後裝入麻袋,殘忍活埋於滬西楓林橋。汪壽華犧牲時年僅26歲。

時隔22年,上海解放前夕,參與殺害汪壽華的兇手芮慶榮和高鑫寶已於此前相繼離世;杜月笙逃往香港,而另兩名兇手馬祥生和葉焯山在上海有產業沒有離開,於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被共產黨逮捕報復,在楓林橋汪壽華的遇害地點舉行萬人公審大會,馬祥生和葉焯山二人被執行槍決。遠在香港的杜月笙在報紙上看到馬祥生和葉焯山被處決的消息後,一病不起,不久便死於香港。

【後記】這是屬於我們的集體記憶

點映場後,程耳是以這句話做結束的,「電影是拍給坐在漆黑電影院一起看片的陌生人的。因為電影,讓我們能有交流和對話的機會。這是電影最大的意義。」

每一部電影,都在創造群體的回憶,也在創造新的自我。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能引起反覆遐想、有韻味的電影。

他不完美,他很特別。

Wasted Time。如果此生註定要浪費,還是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吧。

附兩個資訊貼:

1. 豆瓣十城點映觀眾提問匯總貼:

https://site.douban.com/movieclub/widget/notes/191986319/note/596750525/?from=gallery

2. 果麥文化主創微信直播答疑實錄: 微信連結太長,身為強迫症的我無法容忍。所以摘錄了一點重要問答。 2.1 提問導演:電影裡對於情慾的演繹好像都挺殘酷的,奴役、偷情、背叛、消亡,為什麼要這樣表現呢? 程耳導演:非常好的一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也不盡然都是這樣,譬如說像童子雞和霍思燕小姐的這一段,我覺得就是很浪漫的。只是說我們在表達的語彙上可能略有差異。譬如說這個童子雞對霍思燕表達愛慕的方式,他是說:「我上癮了,一直想弄。」我覺得這反倒是一個說「我愛你」的另一種方式。包括他最後說「我養你」,這也是一種更有依靠、更有責任感的一種回復,所以我覺得也不盡然,但是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愛,謝謝! 2.2 提問導演:為什麼一直重複小六和渡部性愛和吃飯鏡頭? 程耳導演:我個人的考慮是,在那樣一個極端的環境和極端的社會背景之下。在那個很狹窄的空間裡好像也就剩這兩件事情可以做——吃飯和做愛。從另一個角度上其實人生赤裸,最後需要吃飯,也需要做愛。通過這兩件事情我覺得可以很集中的體現出人性在那個極端環境下的扭曲和撕扯。嗯,當然也有所謂食色性也這樣的考慮,謝謝! 2.3 提問導演:請問會有網上說的「3小時導演剪輯版」放出來嘛? 程耳導演:無法公映的版本是沒有意義的版本。

PS:有朋友豆油問我是不是專業寫電影的,不是,以及我這文章哪裡像專業的(破涕為笑臉)。

有這麼多人看真是嚇著我了,你們已經幫我完成了我的人生理想,幸虧我還剩28個。

今年拿到的賽人老師的新書上寫了「像由心生」四個字(這裡的像是指影像,不是指相貌的原意),這篇影評我寫的是我個人基於我自身經歷非常非常主觀的感觸,所以確實有些隱晦,如果您也喜歡,可能是因為我們有著相似的過往。畢竟,我們寫影評讀影評,都是在找自己心裡的聲音。

承蒙喜愛,若有不當之處,望您見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