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波麗娜 Polina

翩翩人生波丽娜/波丽娜:舞蹈人生

6.7 / 1,572人    108分鐘

導演: 安傑林普雷祖卡
編劇: 瓦樂莉穆勒 Bastien Vives
演員: 安娜絲緹雅舍夫佐娃 Veronika Zhovnytska 茱麗葉畢諾許 阿列西古斯柯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後浪

2016-12-09 21:57:33

一個普通姑娘的成長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 / 韋萌

  摘要: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聽老師的話,乖乖練舞,在宿舍、食堂與小夥伴們講著悄悄話,分享日常的苦與樂。轉學以後,她敢於質疑老師的教學理念,並冒著留級的風險隨以前的老師排練獨舞。隨著眼界的開闊,她開始追求外面的新鮮世界,大膽退學,遠赴他鄉。經歷了傷痛、挫折、迷茫、背叛和反思,她一點點成熟起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藝術方向,對老師說過的一些話也能慢慢理解。

  一個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如何感知和認識自己所面對的世界?又該如何認識並表現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會發生什麼變化?又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法國年輕插畫家Bastien Vivès的新作《波麗娜》就講述了一位如鄰家小妹般讓人感到親切的小舞女「女大十八變」的故事:

  俄羅斯女孩波麗娜,雖然身體並不柔軟,但還是通過了一所著名舞蹈學校的面試,成為了古典芭蕾舞名師博金斯基的學生。博金斯基以嚴厲著稱,每節課都有女孩子被他說得哭鼻子。波麗娜在博金斯基的指導下苦練基本功,並盡力滿足他對優雅、輕盈的身姿和內斂情緒的苛刻要求。由於在期末芭蕾公演上的出色表現,波麗娜被莉托芙斯基夫人選中,提前進入久負盛名的劇院學校繼續深造。
  
  莉托芙斯基夫人教學方法和美學觀念與博金斯基大相逕庭,波麗娜一直難以理解她的理念和要求;而莉托芙斯基也對波麗娜進步緩慢頗有微詞。由於在同時準備劇院學校的年終測評和博金斯基的獨舞演出,波麗娜身心俱疲,每天都睡不夠,幸好還有一群同甘共苦的小夥伴互相鼓勵,互相慰藉。
     
  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年終測評之後,波麗娜和同伴坐長途大巴去參加舞蹈藝術節,並認識了舞蹈家米哈伊爾。考慮再三,波麗娜決定退學並放棄了博金斯基的獨舞排練,隨同伴投奔米哈伊爾的實驗舞團。米哈伊爾專門為波麗娜和男友阿德里安編排了一段雙人舞。排練時波麗娜受傷,雙人舞的女主角只好臨時換人,這也讓兩人的感情產生了裂痕。排練、劇團、演出、感情......一系列的重壓和困惑讓波麗娜想到了逃離。
    
  她瞞著所有人孑然來到柏林,住青旅,找工作......直到偶遇編導馬庫斯。波麗娜和馬庫斯的團隊合作,探索將舞蹈和戲劇融合的新穎藝術形式,創作出攬獲無數大獎的舞劇,還展開了全球巡演。波麗娜成為舞壇新星,也找準了自己的方向。趁著回劇院學校參加校慶的機會,她專程回到舞蹈學校找到博金斯基,聊天、敘舊,袒露心聲,還提議重拾數年前擱下的獨舞排練。在舞蹈教室,波麗娜和博金斯基在眾多習舞的女孩面前跳起了華爾茲......

  《波麗娜》不是名人傳記,沒有講述舞壇新星奮鬥成長的勵志故事;也不像同樣講述師徒關係的好萊塢電影《炸裂鼓手》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本質上講,《波麗娜》是一本記錄成長的書,像紀錄片一樣跟蹤了一個小女孩從年幼懵懂,到青春叛逆,再到成熟女人的蛻變過程,安靜而平緩。書中有不少稀鬆平常的生活場景(如刷牙、洗澡、處理傷口、抽菸、坐床上發獃......),雖然不能推動情節的發展,更不能製造齣戲劇衝突,卻也是波麗娜成長過程中的鮮活瞬間,能讓讀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芭蕾演員的日常百態與喜怒哀樂。大量排練、演出和候場的特寫「鏡頭」,將古典芭蕾舞的優雅和精緻展現地淋漓極致。不誇張地說,自德加(Edgar Degas)的「小舞女」(一系列色粉筆畫、油畫和雕塑)之後,很久沒有人為芭蕾舞蹈家繪製過如此美好的畫作了,直到Bastien Vivès的《波麗娜》。



  讀者翻開《波麗娜》,首先會被其獨特的畫風所深深吸引:黑白灰三種顏色和不甚精細的筆觸,像是畫家信手拈來的素描習作。纖細的線條和大面積的黑色色塊給讀者帶來很強的視覺衝擊。人體的形態與動作(尤其是舞者的姿態)和表情的變化(莉托芙斯基夫人的大墨鏡都無法掩蓋)的準確捕捉與細膩表達讓人叫絕。Vivès精通於繁簡之道,僅在必要處(如主要人物的表情和姿態)精打細磨,絕不會讓讀者迷失在細節的森林中,頗有國畫大師「連工(筆)帶寫(意)」的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法語原版的封面和封底截取了波麗娜年幼隨博金斯基練舞和成名後演出的兩個瞬間。而後浪版中譯本則將封面換成了波麗娜心事重重的側臉像(原圖出自29頁),封底換成在後台等待上場的一群古典芭蕾舞小演員(原圖出自50頁)。後浪的這一改動可謂用心良苦(德譯版和英譯版都保留了原版封面設計)。我想,後浪更希望將這本書看做是一位普通小女孩的成長史,而不是一名知名舞蹈家的奮鬥史。有點傅雷教導傅聰」先做人後做「家」(先做人,後做藝術家,再做音樂家,最後是鋼琴家)的意味。

  《波麗娜》法語原版於2011年3月出版,並於次年獲得了昂古萊姆漫畫節漫畫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繪畫獎。2016年8月,後浪版精雕細刻的中譯本終於面世。在筆者看來,不論是譯文的鮮活生動、字體的選擇,還是圖像的色彩還原度,以及書籍的裝幀都可謂至善至美,無懈可擊。高檔光面銅版紙(法語原版和德語版均為雅緻紙)的使用,讓圖像更鮮活,色彩對比更強烈,也讓中譯版更加輕薄。
   
  細心的讀者可能還會發現,「後浪漫(畫)」把他們引進的歐版漫畫幾乎全都做成了相同尺寸,這是明擺著讓漫畫迷們買買買,然後整整齊齊在書架上排成一面牆的架勢啊!

  ——本文轉自漫畫《波麗娜》簡體中文版書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