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青藍

2016-12-10 06:39:57

看懂了這部電影的人,都有孤獨而豐富的靈魂


它不是製作華麗而陣仗嚇人的大片,卻是一部能為成人精神世界留下感動的好片。
兩個終生都素未謀面的筆友,用長達20年的友誼,在信件里寫出了他們一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有我們每個人都困惑的東西。

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一個靈魂伴侶?

瑪麗和馬克思,都是孤獨的人,他們沒有朋友,無人可以聊天、分享或傾訴,雖然瑪麗擁有一隻陪伴她的公雞、一個善良的鄰居和很多玩偶;馬克思也同樣擁有3個寵物、玩偶和一個他自己想像出來的虛擬朋友,但他們仍然孤獨寂寞,直到他們找到彼此。

瑪麗住在澳洲墨爾本,馬克思住在紐約,地球兩端,但他們還是找到了對方,並成為對方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朋友,無話不說,誠實而坦白。

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個懂得自己的人,像他們一樣,不用謀面,也能擁有美好的友誼?可能我們無需跨越半個地球地尋找,假如我們也擁有一個無話不講、和我們喜好相當、懂得我們的生活與夢想的人,那就是了。

不過,靈魂伴侶,往往只存在在仍然心懷純真的人中間。

人們無法交談,並非因為語言或年紀的差別

瑪麗和馬克思能在信中交談,並不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人都用英文。

瑪麗和馬克思一生都遇到過無數的人,跟他們年紀相當,說同樣的語言,但卻無法交談。因為當你敞開心扉時,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你的世界,更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你的世界。

馬克思坦白地對瑪麗說,他的心理醫生認為他思想不健康,更坦言他在精神病院住過一段時間,他甚至告訴瑪麗他犯的過失殺人罪……所有這些,別人看來,只會說他是瘋子,不再與他交往,只有瑪麗從來不介意他的精神病和焦躁症,仍然喜歡他、信任他,從不嘲笑他,並始終夢想有一天可以去紐約看他。否則,一個44歲的人該如何與一個8歲的小女孩成為心靈至交?

人究竟應該心懷怎樣的人生目標,才不算是愚蠢的?

馬克思被他的心理醫生看做是愚蠢的,因為他只有三個簡單的人生目標: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收集所有諾布萊玩偶,和吃不完的巧克力。

他喜歡抽獎,9年來都選一個號碼,而幸運地是,他48歲那年這個號碼終於中獎了。這個「愚蠢」的人,用他中獎的錢做了別人都覺得「愚蠢」,只有他和瑪麗覺得有價值的事——收集了所有的諾布萊玩偶,買了夠他吃一輩子的巧克力,實現了他全部的人生目標,然後把剩下的錢送給了鄰居艾維太太。

而那些認為他愚蠢的人,如果幸運地中獎了,他們買的豪車和海濱別墅,難道真的就比馬克思的玩偶和巧克力更棒嗎?

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這個問題答案會有很多種。對於自己精神世界很孤獨的人來說,朋友一定是懂得自己的那個人,你不怕被他嘲笑或拒絕,你的高興、快樂、挫折、難看都可以對他說的人。

就像瑪麗和馬克思這樣。他們有各自的生活,甚至相距半個地球,瑪麗從小孩兒變成大人、上大學、戀愛、和自己喜歡的男孩兒結婚,馬克思也有自己的工作、按期參加他的討論會、每週末都發明他自己的美食、看他的心理醫生。但沒有生活的交集,並不能阻礙他們的友誼日漸變深。

當然他們也會有對對方失望的時候,當瑪麗好幾個月收不到馬克思的信,她對這份友誼感到失望;當馬克思收到瑪麗以他為例寫的關於治療精神病的書,他對此極其憤怒。但他們最終都原諒了對方,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比懂得對方更重要。

沒有體會過孤獨的人,可能無法體會,為什麼這兩個素未謀面的筆友,會把對方看得如此重要,會為了等一封信而寢食難安。對瑪麗和馬克思來說,很多時候,生活並沒有意義,尤其是馬克思,他已經自殺了很多次,都沒能成功。幸好他們還有彼此。

這種感情,與愛情無關,對於兩個孤獨到了世界邊緣的人來說,這種感情,已經超越了愛情和親情的。

等瑪麗終於到達了紐約馬克思的家裡,馬克思已經在那個早晨,喝完一罐瑪麗最愛的煉乳之後,安安靜靜地去了天堂。而在他的房間裡,還貼著瑪麗第一封信裡的自畫像,以及瑪麗書中的每一頁……

瑪麗站在馬克思的房間裡,看著所有與她息息相關的東西,她終於不再覺得孤獨了,因為這世界上,至少有一個人思念過她。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覺得瑪麗和馬克思真是這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可看完了電影,我們忽然發覺,其他人才是最孤獨的人。

因為瑪麗和馬克思,至少還有一個可以交談的筆友,哪怕他們身在地球兩端,而茫茫人海中的「正常人」可能一生都無法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到底誰才孤單寂寞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