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nihilum

2016-12-12 15:08:33

是夢想,還是光鮮的結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作為高司令腦殘粉和石頭路人粉,在拉拉藍席捲電影節和好評如潮之時就已經無比期待,終於等來上映時間就迫不及待地囤好了電影票,擇好良辰吉日去電影院占好座位。

其實本身有這樣的關於音樂和追逐夢想的題材、復古情懷以及高司令和石頭的搭配,已經為電影打下四星以上的基調。只是看完之後覺得有不少硬傷,而且電影所表達的內涵也有無法忽視的缺陷。在看到很多人評價說把老套的故事講出新意、女主一路堅持成功而男主中途變了以致於兩人分道揚鑣的時候,忍不住想說導演對於夢想的理解實際上是很臉譜化的,同樣我也覺得女主的角色臉譜化,反而男主有更多亮點,也有空間可以挖掘卻被劇情需要當成陪襯。

先不論石頭和高司令對於角色演繹不同的加成效果(高司令的喜劇天賦在片裡的不少細節都很錦上添花令人莞爾一笑,而石頭只能說是不功不過吧,我依然覺得石頭的演技巔峰是在Easy A),兩個人對夢想的理解深度不同在片中也體現了出來,只是我很意外導演對女主的刻畫和對夢想的認同居然是女主式的臉譜化——對女主的夢想實現與否似乎一直都是用有沒有光鮮的結果來界定的:女主在試鏡時屢次被面試官的不在意態度所幹擾,在演自己寫的劇之後也用觀眾少得可憐的鏡頭來表示失敗,最後所謂的實現夢想也是因為一次試鏡成功獲得去巴黎演戲的機會,五年後成為了有恩愛的丈夫和有保姆幫忙帶孩子的貴婦人,在自己工作過的咖啡小店揚眉吐氣地走路。

這一切真的是說明她的演員夢想實現了嗎?對女主的刻畫著重點始終在結果上,對夢想的本質簡單理解為收穫名利,這樣的理解依然還是很俗氣的屢次失敗後走上人生巔峰的套路,而和夢想本身無關。如果當演員真的是女主的夢想,導演幾乎都是著重在女主需要功成名就光鮮亮麗的表面,卻沒有刻畫她對演員藝術的認真態度——就連寫劇本,也是男主鼓勵她寫一部自導自演的劇,可以不用看其他人臉色。女主本人實際上對於寫劇這件事是沒有什麼想法的,只想著劇成不成功(至少片子拍出來是給我這麼感覺),在幕後偷聽到觀眾覺得她寫得不成熟之後,不是反思自己劇本的問題,而是在那裡覺得一切都完了,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再也禁不起失敗的傷害。反而觀之,男主對她的肯定和勸告都很在點子上:你有才華,你不需要在意他人態度是不是敷衍,只需要專注你自己的事情。就連最後一次試鏡成功,也是男主抱著對女主才華的信心,堅持勸說她去試鏡,而終於得到的機會。在這樣的情節刻畫下,女主對於夢想的認知事實上是落腳於結果而非過程上的,但由於敘事視角後半部份完全傾向於女主和最後一幕的感人,這樣的表面化理解也隨之被大部份人所忽略。

再來看被很多人認為不堅持自我而導致兩人分道揚鑣的男主,從一開始,男主對於夢想的理解就遠比女主有深度得多——不只是在於他對爵士樂的愛也感染了女主並給予了女主最後那次成功試鏡時的靈感,而是他知道夢想本身在於熱愛,不是看表面的做什麼工作(女主專門辭職寫劇,導演似乎是想通過這點來說服眾人表示女主專心於夢想拋棄一切,再用男主加入使用電子合成器的樂隊表示他背叛初心,多麼刻板化的對夢想的理解!),而是無論在做其他的什麼事情時有沒有保持自己對最初夢想的愛。

很多人會說男主加入了使用電子合成器製作口水流行的樂隊(即使音樂中有爵士元素在),也是對他最初希望的純爵士音樂的背叛,導演用女主聽到電子元素的失望來反襯男主跟著樂隊巡演的計劃,似乎是想表現男主對自己背離初心的麻木不仁。真的是這樣的嗎?即使片子後半部份是用女主視角來看問題,那個對夢想更有熱情也堅持初心的人明明是男主啊!男主原意是不想加入樂隊,是女主的通話打擊到他,終於妥協願意為有穩定收入的工作而加入樂隊,因為他以為女主會希望自己這麼做。在加入樂隊之後,男主對樂隊用電子合成器的不認同和對照片拍攝的應付態度也很明顯,更別說光鮮的巡演合同給他帶來的並不是迷失——他在能擠出時間的時候,還悄悄提前回家為女主準備驚喜。他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名利,卻並不享受於名利之中,而在接到邀請女主試鏡的電話後卻比女主還興奮激動,一路開車到她家並在第二天早上等候,在女主最後感覺到試鏡會成功,問他怎麼辦的時候,他也告訴女主要全力以赴去追求她的夢想。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可能很難被注意到:在演出時男主開場彈爵士solo之後轉而負責鍵盤和電子合成器的和聲部份,他在用鍵盤和合成器的時候也有一段琶音伴奏為音樂注入了爵士節奏元素。對夢想的堅持並不是體現在一刀切的道路上,而是態度和行動上,能從一開始就有天賦和資源的人實在太少了,資源的積累本身也是很重要的過程,而男主並沒有信服於口水電子流行製作,而是在其中也發揮著自己的優勢和熱愛的部份,這難道不才是最重要的過程本身嗎。

對於劇情設定,遺憾的不只是導演選擇的敘事方式是女主式對結果的看重,還有沒能更多著墨於男主在做著自己擅長而不真正熱愛工作時的掙扎和堅持,如果從男主視角來寫的話,大概能刻畫出男主在排練時間外也在鋼琴上試圖創作一些爵士作品,尋找機會在錄製和演出的時候加入爵士元素(正如那晚他在酒吧所做的一樣),在腦海里無數次對爵士酒吧的策劃......這些不斷掙扎和計劃的過程,不才是追逐夢想的本質嗎?

實際上,男主的軌跡和心性更接近愛樂之城的核心,可惜導演本人的理解似乎是偏向女主這樣最終光鮮亮麗再遺憾於最初往事的情節,似乎要達到成功就必須拋棄下當下自己珍愛的其他東西(不理解為什麼要拋下男主才能成功?!就因為他要巡演錄製音樂不能隨時陪在你身邊嗎!忙的時候各自忙再爭取一切機會相聚不好嗎!有孩子有丈夫過著安穩的中上層階級日子就比在男主身邊幸福嗎!媽蛋為什麼能忍心拋下這麼深情的高司令!你放棄了還回來遺憾個毛線!)但是看到最後一幕那伴著音樂一切圓滿的想像時,又忍不住原諒了前面導演的那些值得吐槽的理解。導演很聰明,懂得利用戳人的情懷和美好的畫面作結為這部片狂拉印象分,多少人看到結局都會忍不住淚目的啊!我甚至懷疑導演前面的所有構思都是為了這十幾分鐘編排的,也是結局讓一部原本要落入俗套的片子成功提升到了令人感動別出新意的層次上,只是可惜也只是最後一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