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chesis★

2016-12-12 19:55:44

不切實際地尋求激情是危險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時隔六年,重刷《黑天鵝》電影,觀感和當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女主Nina的悲劇,可以很簡單地用母親的苛求和控制欲,自己的神經質之類來解釋,但在我看來,罪魁禍首是女主自己的心魔——「一個人不顧自己的能力和本性,不切實際地尋求激情的願望」。
 
首先,我想談談藝術總監大叔這個角色。
我相信這位長著法式桃花眼的大叔的本意是真誠的;他無疑是看到了Nina的弱點和可供挖掘的潛力;至於引導她去發掘自身陰暗面(誘惑力,性本能 etc.),也姑且可以理解為是為她的藝術生命負責(而不僅是為了揩油)。然而,從女主作為「人」而不是舞者/藝術家的角度而言,這一想法又是自私的,甚至是危險的。
電影裡Winona Ryder飾演的前任天鵝女王Beth,不就是前車之鑑嗎?
說藝術總監大叔自私的原因是:他明明看到了「藝術家的自毀性質」可能造成的傷害(在Beth身上體現為酗酒和自殘),卻沒有給予足夠的警告,就把這項特質美化成一種追尋藝術者必備的美德,而強加給純潔無辜的Nina。
這對一個年輕的、無經驗的舞者可能是福,更可能禍多於福。
 
能夠成功地利用黑暗本能卻不被她吞噬的藝術家只是少數。對於大多數人,這種力量可能都過於overwhelming而難以駕馭——一個人首先是「人,然後是藝術家。
Nina的性情氣質,本來可以不必當一個一流的舞蹈家。但,即使不能成為一流的舞蹈家,她也可以是一個出色的,中上流的舞者,藝術上求精進,人生求安穩。何苦非要用瘋魔作代價呢?
其實罪魁還是自己的野心。野心大於才幹,不發瘋才怪。
結尾讓我想起另一部關於芭蕾舞的蘇聯老電影《紅菱艷》。同樣是穿著舞鞋、以藝術家的身份在舞台上死去,我更為Nina不值,因為她為了一瞬的閃耀("I felt perfect"),卻毀了本應有的更長的藝術道路與人生。
 
最後還想說:就藝術觀念而言,黑白之辨,本無高下。
媽媽也好,藝術總監也好,都只了解Nina的一面。但現實是:一個人在循規蹈矩了十幾年後,總會覺得作死的生活方式是件好事,反之亦然。
追求節制和精進的藝術,並不比追求揮灑自如的藝術「低下「。或者說,我對任何藝術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很low的「古典性」——可以輕快,但是精準。
想要擺脫這種矛盾,最好還是找到自身氣質和職業選擇之間最好的alignment——即:是什麼蘿蔔種什麼坑(有這種歇後語麼)比如像村上那樣每天早上六點起來跑步然後寫作的人,我等懶蛋就真的很佩服啊(因為年輕時左夠了)。就算他寫東西太多套路,陪跑諾獎N+1次,我都覺得他老人家比那一串諾獎得主牛。
能把自我控制過成人生的人,倒真不一定是追求完美。我倒是覺得,無論放達不羈還是循規蹈矩,都是接近真實的自己的一種方式,只不過人要挑選適合自己的路徑,然後再去接近它。
選錯了路才是危險的——因為人都有黑暗面,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與黑暗面共同生活。

一點自警。
 
 
Lachesis
2016/12/12


P.S 再說幾個彩蛋,輕鬆一下:
- 女主家一看就是上西區的高級公寓(掛滿鏡子和黃銅畫框的走廊有種博物館感 哥德文藝風格get)
- 女主的變態貴婦媽有點像《鋼琴教師》裡的媽。而且從媽媽當年懷了孕不去墮胎這一點推測說不定是很老派的天主教徒(愛爾蘭人?我腦洞大)
- 總監叫女主在大廳裡等時,出現了一個雕塑,酷似像插翅元首像(↓隨便照了一下電視機)……然後女主走過去好奇地圍觀了三分鐘,不知道身為猶太人的娜塔莉在想啥……
(↓拍個電視螢幕,泥萌感受一下畫風)


- 百合情節應該是女主的腦補。不過黑天鵝Myra確實好攻感覺男女通吃XDD
- 女主幻覺裡的媽媽作品出現了一大堆蒙克吶喊臉……
- 女主是純·紐約人,而黑天鵝是三藩人(不愧City of Love,「藥都是從三藩帶過來的」)然而我印象中的貴腰人民也不怎麼禁慾主義,真正淳樸的人民都在鄉下紅脖州233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