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比海還深 After the Storm

比海更深/比海还深(台)/AftertheStorm

7.4 / 8,871人    Japan:117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演員: 阿部寬 真木陽子 樹木希林 中川雅也 小林聰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6-12-13 00:27:28

我沒成為你以為的那個人,真的很抱歉


看完《比海更深》,想起來兩件事情。

先從社交網路上刷屏的一條廣告說起吧。

它叫:致 25 歲還一事無成的你。講的是幾份年輕人的求職簡歷被匿名處理,交給了一些企業界的大佬們過目。

不出意外的是,大佬們指指點點,橫豎看不上。

更不出意外的是,揭曉名字後,他們都是已經聲名在外的顯赫人物。像拍電影的李安,烘焙麵包的吳寶春。這是一個希望基金會的廣告,呼籲社會關注年輕人,大膽接受那些「大器晚成」的年輕人。

另外是最近看的一個片子。米哈爾科夫導演的《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改編自契訶夫的一系列劇本。全程吵吵鬧鬧,人物連跑帶跳。

結尾,主人公普拉東諾夫突然陷入崩潰,咆哮著:我已經35歲,一切都完了!萊蒙托夫在墳墓里已躺了8年!拿破崙早已經當上了將軍!而我活在你們這該詛咒的生活中一事無成!

沒錯,他想一死了之——朝河邊狂奔而去。


《比海更深》多次調侃了大器晚成這一詞。主人公良多,活在了反抗正常生活,但好像已經沒有了生氣和動力的窘困中,靠揶揄、閃避和自我告慰度日。

對喜愛是枝裕和作品的影迷而言,《比海更深》是一部熟悉到不能再親切的片子。它拍得簡單,細碎,看起來又自在,從容。從橫山良多,野野宮良多到筱田良多,從《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到《比海更深》,是枝裕和好像在創作一組吳念真式的「這些人,那些事」,緩尋世間好物,以真誠款待生命。電影圍繞良多和他的家庭記事,涉及到了暗黑的過去,戲劇的調包,也有溫暖的治癒,與觀者推心置腹,一如夏日的清風,大洋的暖流,歸家的夜燈。


這一次的良多,處境更加落魄,尷尬。他是個不太著調的小說家。十幾年前拿了一個文學獎,但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名氣和收入。如今父親辭世,妻子離婚又帶走了兒子。他幹一份私家偵探的閒散活,過著沒心沒肺的邋遢人生。

我特別喜歡電影的開場。母親和女兒進行著日常對話,提到了這個家庭的現況,也點到了那個「大器晚成」的主人公。


然後,良多,面帶失落、神色疲憊的良多,在一聲聲口哨背景配樂中,乘坐一趟列車出現了。

後來的場合,良多在人前總是一副強作歡顏的樣子。對兒子,要演得像個有實力的好爸爸。對前妻,要裝得像個有骨氣的男人。對母親,他表現出來一直在努力,是個爭氣的好兒子。對姐姐對同事對老闆,他也是一套不甘心也不服氣的表情語言,不希望被周圍人和這個社會看不起。

只有當他一個人的時候,在母親家裡翻牆倒櫃,對前妻身旁的男子評頭論足,或者像開場那樣,一個人在列車上,他就會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失落。原來自己不只有缺憾,還是一個人生輸家。


不僅如此,良多還是一個敗光了老本的賭徒,沒有明人生確規劃的作家,以及喜歡冒險的大孩子。

是枝裕和自然不會是想批判這樣的人物。恰相反,他試圖通過沒有達到夢想的良多,永遠沒有變成自己滿意的良多,去喚醒觀眾內心深處的自己——我們總是很難變成別人期望的那樣子,承擔起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等至親至愛的完美角色,而是有著各種壞毛病臭脾氣——不僅做的不好,而且還會製造出難以斷舍離的情感羈絆。

《步履不停》時,良多是一個沉默寡言者,他意識到了對父母的情感疏忽,卻也沒能真正改變什麼。《如父如子》時,良多是一個家境殷實的富爸爸,他與父親不合,卻一步步把自己變成父親那樣子。

《比海更深》的良多,他活得有點累,酸中帶澀,苦中有樂。因為一無所有,他的姿態就更低了,動不動是「你與全國數以千萬計的賭馬迷和彩票狂為敵啊」,這樣的抵賴句式,都讓他更像一個沒長大的天真孩子,一個父親眼中不成才的兒子,而不是一個積極忙碌有幹勁的社會人。

但這不才是疲憊人生的真相嘛。有多少人真正成為了自己夢想的那個人,而不是一直處於準備、追逐和最終打破了幻象的人生旅程上。

人生美滿幸福,真是中彩票一樣的機率和好運氣。


整部電影,為數不多的,對良多的個人肯定,來自兒子和母親。原來他們賴以存活的真正動力,是彼此間的並肩同行,生生不息。

渾身是戲的老母親,她對兒女的品性知根知底。良多已經這樣了,那他就這樣吧。有來也有別,人生不也就是這樣了嗎。

這種輕鬆坦然,聽起來像是煲了幾十年的老火雞湯。

正如那些接連不斷的吐槽金句:

女兒勸她交朋友,不然會老年痴呆。她說:「交了朋友,也只是增加參加葬禮的人物而已。」

她拿了兒子的零花錢,然後說:「這樣啊,那我不客氣了,不如給我買套房吧。」


聽了鄧麗君唱的《別離的預感》,她感慨道:「都這把歲數了,我卻從來不會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普通人都不會有的啦。就是因為沒有才活得下去,而且還那麼開心。」

只有把這些話串起來,再跟那 400 日元的彩票連在一起。我們或許才會明白,幸福只是引人無限神往的夢想。

像《百元之戀》說的,即便沒人在意你一百元的人生,但也好想贏一次。

還有《家族之苦》里 3500 日元的鰻魚飯。看起來美味好吃,散發著幸福的味道,結果一家人手忙腳亂,到最後也沒吃上。


最後再回到開頭。

台灣導演魏德聖為了拍電影,花了好幾年時間找錢,最後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不是李安。大器晚成,並不是你成為李安的理由。

還有跳河的普拉東諾夫,他沒死成。

那條河的水,太淺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