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比海還深 After the Storm

比海更深/比海还深(台)/AftertheStorm

7.4 / 8,871人    Japan:117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演員: 阿部寬 真木陽子 樹木希林 中川雅也 小林聰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玄兒

2016-12-13 16:16:43

死亡與離別的預感讓人回歸真誠——是枝裕和導演新片《比海更深》漫談


是枝裕和在近期的採訪中,提到了他步入50歲後,開始考慮日本電影業界和後生之輩的事情。也是從這個年紀開始,他創作電影的思路也發生了轉變。他說:「我現在54歲,就算接下來可以維持兩年一部作品的節奏,20年也就再拍個10部。想到這就覺得,為眼前的事情忙忙碌碌中,自己的職業生涯就要完結了,也是很不安。」。



在訪談中,他還提到了幾部前作與自己的關係。他說:「30多歲的時候,只是能拍電影就感到很高興。」

「40歲左右時拍的是《無人知曉》(2004年),但其實這個故事是想作為處女作去拍的,所以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當上導演的實感。」


(是枝裕和在拍攝《比海更深》現場)

「拍完《步履不停》(2008年)的時候,覺得可以繼續走導演這條路。而《如父如子》(2013年)則是投射了我為人父的感受的作品。」

「拍攝《如父如子》《海街日記》這種對於我來說』規格』比較大的作品,讓我再一次想回到自己適應的『規格』里來,於是就有了《比海更深》。」

這一次,是枝裕和在從影20多年,真正做了10多年導演後,在50多歲知天命的年紀里,他還有很多話要說,很多故事要講。於是在他包攬了國際聲譽與票房奇蹟後,他回到了自己兒時成長的地方:清瀨市旭丘住宅團地。也就是電影《比海更深》里母親的居所。這個在日本戰後,為了解決東京住宅不足的問題,興建的大型集體住宅區,如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有能力的家庭早已搬了出去,只剩下一些退休老人獨守公寓,偶有「孤獨死」事件的發生。



影片的宣傳海報里 ,一家四口站在一角,望著高聳的團地住宅樓,表情凝重。他們在是枝裕和的故事裡,依然是時代的車輪下,無比渺小的普通人,而他們不得不向前看,懷著複雜的心情,仰望著自己的家。



這部充滿了是枝裕和私人回憶的電影,其中更展現了他成熟的個人風格,從編劇、導演、剪輯的部份,流露出他把握題材、編織故事、呈現細節的渾厚功力。完整的故事架構、標準的戲劇衝突,恰到好處的借用角色之口,講述了他多年來的人生感悟和父子情懷。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時代下,特殊的環境裡,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以及複雜的親情聯繫。

影片有著極其簡單的戲劇衝突設置,一家四口因為颱風的來襲,不得不擠在母親的家裡一起度過漫長的夜晚。其中人物之間潛在的矛盾、關係的推進,在這個窄小的環境裡,變得極具張力,並且加速發酵。



故事在戲劇性的基礎上,是枝裕和導演將人物設定和生活細節里,塞滿了自己的私人經歷,其中的真實性和幽默感,令人動容。這樣的導演個人作品,如果你與其有著略微相似的經歷和感受,你會被深深地打動。如果沒有共鳴,影片的節奏又略微緩慢的話,難免覺得沉悶。年初多蘭的《只是世界盡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果不是以個人經歷的聯繫去感受電影,換個角度,從導演的個人經歷去看電影裡虛實的處理,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想像一下,從8歲到28歲,20年都在團地住宅樓里長大的是枝裕和導演,他眼裡的團地是什麼樣子?這樣的住宅區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而對於中國觀眾,這樣的小區環境就更不會覺得陌生。是枝裕和在電影裡,試圖講述自己與父母同住20年的過往。當然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所以電影的開篇,良多的父親就已經過世了,良多的姐姐和母親,在家中處理著葬禮後續的事宜。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總是少不了葬禮和離去的親人。)

影片中接二連三的生活場景,都是導演真實的童年回憶。擁擠的公寓房間,Calpis冰凍飲料、塑料瓶做成的澆花水壺、香灰的清理,這些都是他生活中的所見所做。是枝裕和這一次,把自己腦海裡的回憶和想像,都用影像表達了出來。

影片除了阿部寬飾演的長子良多,要數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戲份最多,她收拾塑膠袋時若有所思的樣子,讓兒子幫忙倒垃圾的生活場景,對於過世老伴的看似冷淡,對於兒子未來的擔心,對於自己即將離去的預感,都令母親這個角色,成為了最終跨越時代,對於家庭成員真正的包容者。


(影片中,母親永遠是兒子的支持者和鼓勵者)

她在颱風的夜晚對兒子說:「幸福是要放棄一些東西,才可以得到的。普通人都不會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所以人們才能每天快樂的生活下去。人生這個東西,其實很簡單。」。漫長的人生里,幸福總是一瞬間的事情,它只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感受。但是卻足以支撐人們在追尋的過程里,不斷的付出努力。而母親才是那個做到了不放棄追求幸福的人,她在古典音樂教室裡認真的聆聽貝多芬,她成為了孫子真悟最喜歡的奶奶。


(影片中,母親撒嬌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如同《步履不停》一樣,在颱風的夜晚,前妻對良多說:「我已經決定了,你也要向前進啊。」,人生就是這樣,無論經歷了什麼,都只能不斷的向前進的過程。對於是枝裕和來說,整部影片故事的立意,來自於時代、環境與人的關係。影片中在母子的對話裡,提及過父親好賭,四處典當借錢的生活狀態,以及他時常抱怨時代弄人等等。而這一切,又對年幼的良多產生了很大影響。


(影片中的良多在賽自行車場裡咆哮)

是枝裕和說:「住宅團地是70年代的產物。最初建造的時候,他們的社會理念是一種通過時間積累的積極的循環,年輕家庭住進去,養育小孩,直到他們經濟上富足了,可以出去買一棟房子,然後下一個年輕的家庭住進來。經過一年一年這樣,不斷下去。這是他們的想像。團地被設想成一種年輕人短暫停留,然後通向新生活的站台。事實上,因為經濟衰退,許多人沒錢搬出去,他們只能在團地裡變老。團地隨著時間越來越舊,直到他們的孩子都長大了,離開了,那裡就只剩下老人了。最初那種想像並沒有實現。」


(影片中的良多記錄下生活中人們的語錄)

「同樣的,男主角良多在某種意義上從未成長成一個大人。他有夢想,關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但他從未變成那樣的人。所以團地和男主角一樣,都在某個時期停滯下來。他們都曾有過夢想,卻從未實現。我一直想用這種方式去描述團地和良多之間的聯繫,這個設定是故意的。」。


(影片中,母親得知兒子帶著孫子半夜跑出去,第一反應是去爬水塔,可見良多小時候有多淘氣,到現在也沒長大。)

這讓影片中的人物形成了非常有趣的一個循環關係。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良多不想成為自己父親那樣的人,而良多的兒子真悟也同樣不想以自己的父親為榜樣。他們都有著同樣的兒時夢想——成為公務員。但是良多沒有實現,他一度憑藉自傳性的作品成為了「小說家」,之後卻放棄了真實生活這條路,選擇了到偵探事務所兼職尋找題材,卻一蹶不振,再也寫不出有份量的文字。他在影片中對高中生說:「想不成為某種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據說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劇本的第一頁寫著:「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成年人」。


(生活的拮據,讓良多越發顯得蒼老)

從父親到兒子的角度,在颱風的夜晚裡,母親對良多感嘆:「男人們總是喜歡追求那些已經失去的虛幻夢想,而不是珍惜眼前的愛人。之後再將自己的問題,全部推在時代的頭上。」,而良多在不知覺中,成為了跟父親同樣的時代抱怨者,他在前妻的質問下說:「現在已經不是純文學的年代了,都是輕小說啊,垃圾文學當道。」。同時他還說:「他永遠都是真悟的父親,會努力的盡好一個父親的責任。」,前妻只得無奈的感嘆:「既然這麼想做一個好父親,為什麼在一起的時候不更努力一些。」。


(良多對妻子笑著說出自己會寫漫畫原作的事,內心的酸澀令人難過)

影片中良多在帶著兒子真悟買彩票時,說他從幼稚園開始,就跟著自己的父親買彩票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賭彩的愛好,是受父親的影響。而真悟也難免受到父親的影響,把這樣千分之一的中獎機率,視為人生重新開始的機會。颱風來襲的夜晚,真悟問奶奶,如果他中了大獎,大家是不是就可以生活在一起了。奶奶在欣慰的回答中,眼含淚水,她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卻還是被孫子的天真和善良感動了。



有時候我們很難界定,到底是不是金錢,影響了我們的家庭與親情聯繫。如果良多的父親不是個失敗的賭徒,一家人搬出了團地,是否會有快樂的三代人同居的生活。亦或者,良多沒有像父親一樣一蹶不振,總是靠著300日元的彩票來購買夢想實現的機會。他的妻子是否不會離他而去,一家三口是否可以其樂融融的回來看望奶奶。



是枝裕和在採訪中提及,一家人相互影響和傳承的東西,是潛移默化的,是你無法抗拒的。比如字跡,影片中母親說,良多寫字很醜,是隨了自己。而良多的父親,雖然一事無成,但是書法卻是一流。每年的賀年片,都是父親親自磨墨,一張一張的書寫。而良多無論是寫自己的小說,還是漫畫原作,最終他都成為了寫字為生的人。



影片中的良多被設定為一個,有多重身份的人,除了職業是不停揩油的偵探+過氣小說家之外,他也是母親的兒子,前妻的丈夫,兒子的父親。多重職業並沒有令他的生活有所起色,反而付不出兒子的贍養費。作為兒子,他除了能給母親買點蛋糕和一點零用錢外,剩下的就是試圖典當父親的遺物和偷取母親的私房錢。作為前夫,他調查自己前妻的新男朋友,用兒子當眼線。而作為父親,他給兒子買不起新球鞋,更別說每月5萬的贍養費了。


(是枝裕和事無鉅細,連公寓裡特有的超小浴缸都要展示出來)

作為一個內心從未長大的孩子,已經成為父親的良多,從自己的父親那裡沒有更好的經驗可以繼承。當他被要求用父親的硯台,在自己獲獎的小說上簽名時。在那一刻,他似乎感受到了什麼。看得出他最後並沒有把家裡僅剩的這件值錢的東西賣掉,而是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拿在手裡。在送兒子回家的電車上,他把彩票全數送給了兒子,讓他留作紀念。也寓意著他放下了賭未來的幼稚想法,再一次回到了現實生活里。



影片還藉助兒子真悟的口,說出了大人們非常矛盾的一點。在成年人無力的時候,他們總會要求孩子快點長大,常常對孩子說:你們已經是大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應該怎麼樣。」。而當大人們要樹立權威的時候,又會對孩子說:「你還是個孩子,不可以怎麼樣。」。影片一直在探討有關成長的話題,只不過放在團地住宅這個特殊的場景里,父親的成長與兒子的成長交錯在一起。最終在颱風之夜裡,父親良多在自己兒時遊樂場裡,創造了與兒子真悟共同的回憶——「在雨夜裡找彩票」。也許這段有趣的童年回憶,未來也會出現在真悟與自己兒子的對話裡。



是枝裕和把良多設定為一個,脫離真實素材,就無法成為小說家的角色。而導演在現實中,將自己的真實故事,全都放在了電影裡。他做到了對自己真誠、對作品真誠、對觀眾真誠。對於有著共鳴的觀眾,相信這部電影的重量,足以敲擊你的內心深處。而好的創作型導演,在其自傳或半自傳的作品裡,是善於隱藏自己的。是枝裕和用趣味的人物設定、輕鬆的對話橋段,兼顧時代背景與環境影響,講述了一段平實的家庭故事。其平凡的有些寡淡,但現實的殘酷,依然令人落淚。也許,我們與父母,以及家庭的聯繫,比海更深。而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做是是枝裕和與自己父親的對話,以及致那些,最終被原諒的父親們。



《離別的預感》鄧麗君

似乎就要哭出來,因為痛苦地愛著你
哪兒都不去,只想摒住呼吸待在你身邊
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掏出我的心
好讓你看到我內心的思念

請告訴我,為什麼會如此的悲傷
即使我能觸摸到你 如此的相信你

比大海還要深
比天空還要藍
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
我也做不到
......




本文為[三克電影空間]公眾號特約撰寫
 
2016年12月12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部落格:小玄兒的電影漫談
深焦DeepFocus訂閱號原創作者
貓眼電影特邀作者,豆瓣專欄作者
跟小玄兒一起同步北美大片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