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沈默 Silence

沉默/ 沈默(台) / 沈黙

7.2 / 123,073人    161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傑考克斯 馬丁史柯西斯
原著: Shusaku Endo
演員: 連恩尼遜 安德魯加菲 亞當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戲團

2016-12-17 11:38:11

沉默是道選擇題



如果,敵人綁住你,逼你叛教。你只求速死,但不能夠。敵人就要你叛教的一個聲明,要你往聖像上吐一口吐沫,踐踏一排腳印。你若堅貞不屈,敵人就把好多好多無辜的人,一個一個的,侮辱和折磨致死。就讓你看著,就讓你看著,他們的死亡,都是你虔誠的代價。只要你叛教,他們和你都會獲得釋放。

問,這時的你,選擇:
A:繼續虔誠,為死去的人祈禱。
B:叛教,往聖像吐吐沫,踩腳印。

你選什麼?

這部作品,看過已半年,當時滿腹困擾,沒寫一字筆記。半年來,情景縈繞心頭,糾纏不清,揮之不去。我知道,我面臨著一個內心的選擇,我必需要給自己一個答案。現在下筆這篇筆記,我深知,以我目下的情志,還遠不足以作答。

犧牲是值得的,但偏偏沒有犧牲這一選項。只有苟且的叛教,和麻痹的虔誠。設身處境,選擇擺在我的面前,作為東方人的我,我也會投向叛教。

作者闡釋著東方人的宗教觀,且綁架著兩個歐洲人物,為作品的立場舉證。我想知道西方人是怎麼看待此一問題的,暫且不知,我只談我的。

是因愛的無著落,而虔誠了上帝,抑或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我們懂得了去愛。這是愛與信仰,何為第一性的問題。在無辜教民接連迫死之後,如是你繼續你的虔誠,每一次人頭落地,你堅信他們更靠近了天堂。那麼你心裡無底的絞痛,就成了虛妄。

後來你認同了這種虛妄,對天堂之歸宿的想往,敗給了對人間苦難的擔當。你承受了叛教的恥辱,拯救了教民的卑微生命。這裡的無盡大愛,是不是比曾經的信仰,來得更加的義無反顧,更加的「心安理得」呢?


以《沉默》作解,以另一部《深河》作解,作者離棄了西方,天之外的上帝信仰;認同的是人世間,東方式的承受之愛。我深以為然。有時我對人講:我不需要去教會,我自認我是一個善良的好人,處事但求心安理得,心靈已然充盈,無需上帝。怡然自得間,有時我竟覺得,這一思想,確比信仰者要高明一階。

但是愛也有它的弊病,這是東方的頑疾。這是我後來想到的問題。愛確然是無私的,但愛的無私投放,有它不可避免的侷限性,等級性,和不穩定性。

愛的侷限:我認為這是我所愛的,三字「我認為」,就把愛籠統在了自我認識的小世界裡,因為我愛你,我認為對你的鉗制,是對你愛意的傳遞,那麼鉗制也將有了它的合理性。

愛的等級:我愛誰,我固然愛所有人且涉及一切生靈,但也必從最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是吾老,後是人之老,老吾老況且愛力不逮,至於人之老,再至於人之人之老,就更無心他顧了。東方社會的姻親政治,攀親帶故好辦事的風尚,反證著這大愛之國度,它的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的弊端頑疾。

愛的不穩定:寫歌之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沒有信仰支柱的愛意,只在不諳世事的年紀,才懵懂勃發。歷史時空中的倫常,容不下愛的滋生氾濫。情歌只能消遣,情歌經不起實踐。賈寶玉瘋瘋癲癲,終了還是做回一塊冰冷的石頭。

而在信仰之下,愛的侷限與等級不復存在。這裡有眾生平等的倫理基礎,天上的父,是所有人的父,只有那個他,才有能力去關照和愛護每一個人。相比之下,處於愛而發生的心安理得,其實又是多麼不堪一擊的自圓其說。

愛與信仰,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也許把二者籠統起來,愛在信仰里,信仰在愛里,是不是此問題就不成其為問題了?在《深河》里,作者給出了印度教聖母,一個歷盡人世苦難,又老又醜,乳房乾癟,身上盤著蟒蛇的老太婆形象。我想她是遠藤周作的最後答案:

死後沒有彼岸,生時儘是滄桑,人懂得承擔在世的苦難,在苦難里獲得超拔,心靈才能連接在,虛渺的沉默宇宙中,安寧終生。換言之,把論述轉回《沉默》:你來到此世界,承受此叛教之苦,愛人之苦,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除此再無其他。

我說明白了嗎?其實我依然不明白。
但筆記開始那道題,我依然選B。


ps:《沉默》的事件,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姑舉兩例:
1:文革批鬥和尚的場景:「什麼佛經,盡放狗屁」
2:聽聞國內某大學,規定同班中,如有一人信仰基督,則全班同學皆無獲取獎學金的資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