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導火新聞線 The Menu

导火新闻线/TheMenu

6.2 / 132人    90分鐘

導演: 方俊華
編劇: 潘漫紅
演員: 吳孟達 周家怡 楊淇 何佩瑜 姜文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uejet

2016-12-17 23:49:01

抄襲也能抄得好,抄得妙,抄得呱呱叫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導火新聞線》
一看開始就知道是抄襲《金錢怪獸》,之前韓國也抄出了一部《恐怖直播》。不過,我還是堅持下去,畢竟很久沒有看到香港電影有什麼好片子。結果,感覺不錯。為什麼?儘管抄襲「挾持人質新聞直播」,反映社會問題這個基本步法是一樣的。但是《導》卻又了很深刻的突破。
首先,它展現了在網路時代,新聞的競爭,進入一個更惡性的時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我們接觸到的媒體總是充斥著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是泯滅人性,對別人的悲傷冷漠麻木,對別人的痛苦指手畫腳。因為,媒體都要生存,沒有新聞,或者辛苦搶到新聞但是點擊不夠,就得完蛋。所以都十分「飢餓」,都不擇手段地去獲取新聞,甚至不擇手段地去創造新聞(比如片中刺激綁架者的情緒,罔顧他是否會當場把人殺光,只要求花樣爆出內幕,得到轟動效應)。電影至少讓我們明白,媒體的種種作為,與我們這些讀者觀眾的態度和取向都是相互,我們總是讓好奇心佔據了自己的選擇,總是希望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取「勁爆點」,以做談資,卻忽略其他背後的問題。
其次,它反思了社會的問題,法制的問題。電影既指出了現代人「笑貧不笑娼」,關注「殺人放火金腰帶」,卻忽略了需要支持和同情的人。綁架者,年過半百,十九歲的女兒被人姦殺,但是罪犯居然拿錢收買證人,把事件變成通姦,把女兒渲染成浪蕩女,把殺人的事也推得一乾二淨。甚至當後來,證人良心發現,卻依然無法重新上訴。因為法律的「一罪不作二罰」,即使嫌犯自己後來供認不諱,法庭也不會判處他。綁架者一再向政府申請,卻屢被拒絕,而且沒有人聲援同情,最終逼迫他自製炸藥,綁架一班電視台的公眾(連同當年侵犯女兒的兇手)。很明顯,這涉及的是對「法律」的思考。法律基於「矛盾律」,所以簡潔處理諸多複雜實際情況,所以法律總有不完善,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會像教科書那樣發展。事實上,政府不可能因為一次綁架就鬆動,改變法律。甚至不管民眾如何支持綁架者,政府只會更強硬。不然,以後大家隨便加綁架要挾政府,那政府成什麼了。但是,綁架者,最終還是得到了「說法」,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即使被捕,即使自己承擔一切後果,他也滿足了。其實受害者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社會公義,而不是法律裁決。至少我認為中國人是如此的。
最後,它展現了解決問題的出路,提出了哲學的論題。影片的核心就是那句「保持飢餓,保持愚昧」。本來那句話就是新聞雜誌上寫的,是一個新聞人寫的。只是我們因為賈伯斯而理解那句話,自然本意就被異向引申了。放在新聞媒體上,那就是媒體的價值在於那裡,在於新聞本身,還是在於維護社會,保護人性。簡單地說,就像片中的,是先救人,還是先拍照片(這本來就是很著名的新聞觀念的辯論)。從這個角度上講,電影可以成為新聞學的案例,雖然不是原始觀念和素材,但是值得新聞系的學生卻學習了解。
最初看電影,多的都是香港電影,後來看了美國大片才知道很多香港電影都是抄襲美國的,不過想想,都抄得好,抄得妙,抄得呱呱叫。甚至抄著抄著,香港電影也抄出了像《無間風雲》這樣讓美國卻抄的。所以,從這點看,值得讚一個。16.12.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