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桃小谷

2016-12-18 09:01:31

Survival Is Victory


敦刻爾克大撤退 地點:法國敦刻爾克 時間:1940年5月26日~1940年6月4日 參戰方: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 結果:英法聯軍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兵力:英法聯軍 約400,000人 德軍 約800,000人 傷亡情況:盟軍 2.8萬餘人陣亡,4萬人被俘 德軍 1萬餘人陣亡

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曆時十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但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的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死傷,這些傷亡人員中,有的是在抗擊德軍進攻堅守至關重要的防線時戰死的,有的是在海灘等待上船時喪生在德軍空襲和炮火下,還有的是在海上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船隻而葬身大海。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空襲,英軍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鬥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在德軍地空火力猛烈轟擊下,英法聯軍仍撤出了33.8萬餘人,被譽為「敦刻爾克奇蹟」! 英國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亨利·莫爾指出:歐洲的光複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這絕不是一場奇恥大辱的敗退。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則把敦刻爾克撤退列為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戰役之首。而德國陸軍上將蒂佩爾斯基在戰後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寫到:「英國人完全有理由為他們完成的事業感到自豪!」 由此可見,在二戰中,與戰爭初期盟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相對應的就是戰爭末期盟軍攻入德國本土,以及戰後盟國對德國的分區佔領。而這些對於戰後的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格局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緣於一場「奇怪的戰爭」」

1940年5月法國不戰而亡的「奇怪戰爭」主要基於3點原因:一是當年英法的兵力嚴重不足,僅相當於德軍的2/3,同時法國過份相信馬奇諾防線;其二是1937年比利時宣佈中立,為日後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創造了客觀條件;其三是德軍當時的宣傳策略使法國人誤認為法德邊境、法意邊境、法西邊境最需要防守,因此分散了兵力。

在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克了法國北部要塞色當之後,至5月31日,40萬軍隊被孤立在色當以北一線,於是英國政府決定通過法國東北角的敦刻爾克海港由海路疏散兵力,撤回到英國本土,並把這次大撤退命名為「發電機行動」。

來自電影官網

這幾乎是一次歷史上最艱苦最英勇的軍事行動,它所面臨的困難來自3個方面:一是要隨時清除海路中德軍發射的魚雷;二是要躲避德軍在空中的瘋狂轟炸;三是在荷蘭沿海,德軍的巡洋艦隨時追擊從蘇格蘭南下救援的英法船隻。在這種圍追堵截的境況下,敦刻爾克海灘上士兵們撤退仍然非常地有序。

「大撤退每日進展情況」

5月26日晚,即「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後勤部隊,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 5月27日,儘管英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5月28日,有17804人撤離,比前一天多了整整一萬人,這是因為公開呼籲的民船開始陸續到達,發揮作用。 5月29日,儘管英軍損失慘重,但因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達到了創記錄的每小時兩千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為幾天來的最高記錄。 5月30日,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德軍轟炸機擊沉了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在內的31艘船隻,還重創11艘,這是英軍損失最慘重的一天!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從東堤登船。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最後一批英法聯軍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份是法軍。 6月4日9時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衝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後衛的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14時23分,「發電機行動」結束。

卐陰雲下敦刻爾克大街來自納粹恐嚇傳單主要戰爭手段我們要去哪兒這是我們的責任士兵摘下裝備走進大海

No Man Is An Island ——John Donn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里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沖刷,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莊園, 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無論誰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份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里。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