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星战外传1

7.8 / 685,941人    133分鐘

導演: 蓋瑞斯愛德華
編劇: 克里斯魏茲 湯尼基爾洛伊 喬治盧卡斯
演員: 費莉絲蒂瓊斯 麥德米克山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地瓜

2016-12-19 13:06:34

《俠盜一號》:孤帆星海盡,誰記英雄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請注意文中的劇透提示。

講真,這部片我看得有點熱淚盈眶。回家的路上,悵然若失。到家之後,默默拿出硬,開始看《新希望》。
《原力覺醒》並不令我特別滿意,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它太保守,完全復刻了《新希望》的模式。當然,這麼拍有這麼拍的考慮,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希望看到既能秉承星戰精神、又能做出創新的電影。
《俠盜一號》做到了。可能是它屬於外傳因而沒有太多負擔,反倒敢於衝破既有框架大膽想像,顛覆了很多對星戰的傳統認知;但同時影片又處處是星戰的影子,骨子還是星戰的精神。
如果你不是個星戰迷,那麼你可以享受刺激的動作和戰爭場面,並感嘆義軍為反抗暴政而做出的選擇與犧牲。如果你是個星戰迷,那麼恭喜你,你可以感受到《俠盜一號》是如何致力於以一種別樣的方式為星戰宇宙拼上一那塊缺失很久的拼圖,將那些熟悉的時空與人物巧妙地串聯起來;了解片中人物背景故事的你還可以更深刻地明白他們所做出的選擇與犧牲背後的意義。

--輕度劇透分割線--

在一開始聽說《俠盜一號》的故事是發生在第四部《新希望》之前,圍繞偷死星計劃展開時,我是拒絕的。又是死星?拜託。電影4-6中有兩部都在說死星,新出的7更是搞出了一個弒星者,宛若一個注水版死星,加量不加價。能不能有點創新?
但等我再仔細看這個故事梗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角度。這個故事梗概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早到1977年星球大戰的首部電影《新希望》上映時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它只有短短兩段話。
第四部《新希望》,字幕來源:人人影視
但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把這段故事講出來,而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因為要知道,根據這段話所說,搶奪設計圖的戰役是義軍對帝國取得的第一場勝利,這時候還沒有萊婭·奧加納公主、沒有絕地武士盧克·天行者、沒有油嘴滑舌的王牌飛行員漢·索洛。是什麼人完成了這樣的創舉?
《俠盜一號》回答了這個問題:一群小人物。從帝國的角度來看,這些小人物無異於一群螻蟻。

這就是《俠盜一號》最大膽創新的地方。這是《星球大戰》系列第一次讓一群不像主角的角色變成了大螢幕上的主角。
眾所周知,《星球大戰》系列中最關鍵的七部電影,其最關鍵的情節都是圍繞一個原力敏感家族——天行者家族(The Skywalkers)中的愛恨情仇展開的。連原力中光明與黑暗的對決、整個銀河系政局版圖和生靈命運,都受到這個家族中人選擇的影響。
廣受好評的動畫連續劇《複製人戰爭》,核心角色是阿納金·天行者、阿索卡·塔諾、歐比-旺·克諾比絕地武士三人組。
現在播到第三季的動畫連續劇《義軍崛起》是群戲,但仍舊包括了一對絕地武士師徒,經常關鍵時刻開掛拯救隊友。
這些都是好故事,不過絕地武士的故事多了就給人一種錯覺:只有自己這邊有一個絕地武士,才有希望。絕地武士,就像是救世主。
然而阿納金曾是絕地武士;他不僅是絕地武士,他是預言中的天選之子(The Chosen One),是要為原力帶來平衡的人。但他不是救世主。他在自身性格的驅使與命運的作弄下走向自己的宿命:他變成了冷酷而邪惡的達斯·維達。


--重度劇透分割線--

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共和國與邦聯已逝,昔日叱吒銀河的英雄盡歿,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如今是帝國旌旗遍插銀河、鐵腕政策寸草不生的最黑暗時刻。帝國衝鋒隊在大街小巷耀武揚威;

帝國級殲星艦(Imperial Star Destroyer )在城市上空投下巨大的陰影;

帝國情報機關的爪牙蟄伏在暗處。
倘若真的有不知好歹的反抗者吸引了注意,自有法力無邊的達斯·維達尊主來把他們像螞蟻一樣碾碎。尊主當年帶501軍團血洗絕地聖殿,屠殺絕地武士尚且如砍瓜切菜,這些對原力一無所知的普通人又算得了什麼?
現在,帝國又有了死星,塔金主義的產物。4-6中的死星,限於7、80年代的技術,哪怕是4中它炸毀了奧德朗(Alderaan)這整個星球,也沒有多嚇人;7中的弒星者,得益於日新月異的電腦動畫技術,其威力被渲染到極致,甚至摧毀了霍斯尼亞(Hosnian)整個星系,但仍舊感覺缺了些什麼。

看了《俠盜一號》,我才反應過來。4-7中,對死星或弒星者的受害者給出的鏡頭太少了(僅僅在7中有一個鏡頭);而《俠盜一號》,從普通人的視角,描繪出了這個像徵帝國威權與恐怖統治的惡魔的可怕。
雲海之上的死星,主雷射炮彷彿張開的血盆大口。

在片中,死星第一次啟動,並沒有摧毀一個星球,而僅僅是一座城。但我們能夠站在地表,和驚慌失措的當地人一起感受到那種毀天滅地的力量。

在這種強權面前,沒有人敢反抗。電影將帝國的這種黑暗,渲染到了極致。
然而在這個時刻,有一撮小人物站了出來,向帝國宣戰。他們身邊沒有絕地武士,倒要面對一個超一流的昔日絕地武士。他們不但要面對這極致的恐怖,還要給義軍和銀河繫帶來生機。
沒想到的是,「俠盜一號」小隊最先遭遇的,竟是義軍的掣肘。這是《俠盜一號》第二個創新的地方:刻畫出了義軍的複雜,也把他們變得有血有肉。這一點是4-6部對義軍的塑造和7部對抵抗組織的塑造中都沒有做到的。
在《俠盜一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義軍。首先,在義軍之外有一支由索·格雷拉帶領的游擊隊,採用極端乃至恐怖手段打擊帝國勢力,常有附帶傷害。這讓我們見識到了帝國反抗者中的派系林立。
在這裡稍微提一下,索·格雷拉的背景故事在《複製人戰爭》S5E2-5中交代得比較完整。他也是第一個由動畫作品進入真人作品的角色。

格雷拉在片中戲份很少,沒多久就領便當,給人留下了一個偏激而不識大局的印象。但預告片中有一句他的獨白:「如果你繼續戰鬥,你會變成什麼?」這句話揭示了他的過去。事實上,在複製人戰爭中,他就已經是翁德倫(Onderon)反抗分離勢力佔領軍的游擊隊領袖。這場戰爭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妹妹,並且一定程度上也要為此負責。共和國變成帝國之後,他妹妹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他又繼續反抗帝國暴政。經年累月的鬥爭摧毀了他的身體和精神,才把他變成這副模樣。最後他堅持不逃走,恐怕也是厭倦了這一切。
其次,義軍同盟本身,有反抗帝國的意志,但有時會缺乏勇氣,有時又不擇手段。說不擇手段,很明顯,一開場義軍上尉卡西安·安多一言不合就幹掉了意志不堅定的接頭人,這段其實著實讓我吃了一驚;並且義軍高層還下令有機會就擊殺死星建造者、琴·厄索的父親蓋倫·厄索。最後蓋倫正是命喪義軍的炸彈,這不能不說是全片最諷刺的地方,義軍被黑出翔。高潮部份,義軍高層並不相信琴帶來的父親的資訊,拒絕出動主力艦隊,顯得既平庸又懦弱,義軍再次被黑出翔。
說到底,片中義軍的選擇非常可以理解——他們不過是普通人,會恐懼,會猜疑。他們不是壞人,但也很難稱得上英雄。這才更顯現出「俠盜一號」小隊的偉大。
《俠盜一號》這一次塑造了六名生動形象的「俠盜一號」小隊成員形象。電影時間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預告片中的場景也沒有出現,但成員們特點都很突出。
甄子丹和姜文作為中國演員,融入得非常成功,沒有任何尷尬,反而還很出彩。甄子丹飾演的齊魯特·英威睿智幽默,姜文飾演的貝茲·馬爾巴斯涼麵傲嬌,居然擦出不少火花,製造不少笑點。「葉問怒打十個衝鋒隊員」的打戲,很短,但很尿性,沒有看夠。
原帝國機器人K-2SO,毒舌、死理性、冷幽默。投誠的帝國貨機飛行員菩提·魯克,時常給人一種畏首畏尾的感覺,但又覺得他很靠譜。
卡西安·安多與琴·厄索,萬惡的編劇把他們的關係扼殺在了搖籃里。琴的悲劇程度應該與1-3中的帕德梅·阿米達拉不相上下。年幼喪母,與父分隔十幾年。當年父親被迫跟隨奧森·克倫尼克離家,天空陰沉、草浪滾滾,竟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之感。

誰知再次相認,竟成永別。我非常能夠理解在她的父親死於義軍的炸彈後,她為何沒有與義軍置氣,反而力主義軍主動出擊奪取死星設計圖。她並非為義軍做這一切,而是為了他的父親蓋倫。蓋倫窮盡一生力圖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窮盡後半生反抗帝國。他即使被迫為帝國建造死星,也要千方百計為它留下阿喀琉斯之踵。他雖死於義軍的炮火之下,但琴要為他完成這一切。
《俠盜一號》告訴我們,如果你不知道為何而戰,你就會失去希望。琴為了他的父親,齊魯特和貝茲為了被死星毀滅的家園。卡西安曾經發誓為義軍做任何事情,但他最後明白他不是為了義軍而戰,而是為了一些更高的信仰。而K-2SO就是單純得可愛了。他對琴說:「我會和你一起。」末了又補充:「因為上尉說我必須得這麼做。」
正是因為如此,「俠盜一號」小隊和其他義軍戰士,才能抱著必死的決心,主動出擊帝國。
滲透基地、偷取並傳輸死星設計圖,是一個複雜的流程,需要大家各司其職。這是一場不可能的任務,要求的是巨大的代價。
K-2SO,在數據控制室堅守到最後一刻。它沒有C-3PO那麼好運,能夠在槍林彈雨中全身而退,被打爛了還能被重新組裝起來。
膽小的魯克,在保護數據傳輸的飛船里堅守到最後一刻,他臉上顯露出的是堅定、釋然和平靜。

齊魯特、貝茲和眾多義軍戰士與飛行員,冒著帝國狂轟濫炸,為滲透小隊贏得時間。
完成任務的卡西安與琴,在面對趕來清場的死星的終極打擊時,在斯卡里夫美麗的海灘上,望著毀滅的光芒,抱緊了彼此。
沒有主角光環,主創們也太狠了點。「星戰」系列作品中有各種各樣的風格,比如4-6就是樂觀的喜劇,1-3是黑暗的悲劇。而《俠盜一號》是一部黑暗和悲劇程度比肩《西斯的復仇》的電影,甚至更甚:影片前半部份小隊成員們各種搞笑,轉眼間就慨然赴死。
美好是如此脆弱而短暫。但義軍的精神就在於握住這剎那的美好,並為之而戰。
整體來看,電影長達133分鐘,但節奏極為緊湊、資訊量極大。引子過後的40分鐘多線並進、剪輯俐落,各種資訊交匯,死星的陰影呼之欲出;故事從後半部份斯卡里夫戰役開始進入高潮,敵後、地面、天空、太空,全面開戰。甚至在「俠盜一號」小隊完成任務後,故事從高潮走向了更高的高潮:義軍拼死取得斯卡里夫戰役的戰術勝利並達成了戰略目標,但這一切隨著達斯·維達那恐怖的殲星艦的到來而畫上了終止符。剛剛還乘勝追擊的義軍主力艦隊在帝國主力艦隊的打擊下不堪一擊,倉惶躍遷逃竄。一艘剛剛啟動躍遷的飛船躲閃不及,迎面撞上維達的帝國級殲星艦,粉身碎骨。這一幕提醒我們帝國有多麼強大。
在截取了死星設計圖的同盟突擊護衛艦(Alliance Assault Frigate)上,黑暗中紅光一閃,響起嗡嗡聲,還有沉重的呼吸聲。達斯·維達來了,如果我們從義軍船員的角度來看他,就會感受到他是多麼令人聞風喪膽。維達優雅嫻熟地展示他的各種殺人技巧,「一步殺十人,千里不留行」,眨眼間就把義軍屠殺殆盡。當一扇無法開啟的艙門隔住了逃命船員的去路,僅僅留下一條縫時,一個船員將光碟從縫中遞過去,身後則是戰友們的慘叫。他臉上露出對死亡的恐懼,嘴裡卻僅僅說:「Take it.」無數船員一面飛蛾撲火般用性命換時間,一面接力傳遞著象徵希望的光碟,保留下這片火種。
最後,在一艘逃脫的義軍封鎖突破船(Rebel blockade runners)上義軍船員把光碟交給一個背對鏡頭的女性,當她轉過身來,是電腦製作的年輕版萊婭·奧加納公主,與1977年的扮演者凱瑞·費雪幾乎一樣。當船員問她這是什麼時,萊婭公主輕描淡寫地說:「希望。」
有那麼一瞬間,我是對她感到憤怒的。因為這個光碟所沾的血,豈是一句「希望」所能抵消的。
但,這就是戰爭。菁英階層、平民階層,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俠盜一號」小隊和眾多義軍戰士、船員所要做的,就是犧牲,並被遺忘,然後換來一點點希望,給未來的萊婭·奧加納、盧克·天行者、漢·索洛。
結尾,維達望著公主的飛船在星海中遠去,下令追擊。至此《俠盜一號》與《新希望》無縫對接,這是令粉絲激動的一個地方:這個故事是全新的,但卻又與過去的故事如此契合。
其他契合的地方還包括,讓我們知道了為何第一顆死星會被「輕易」擊毀。這是蓋倫的功勞。
第一顆死星被擊毀後,盧克·天行者和韋奇·安蒂列斯(Wedge Antilles)成立了俠盜中隊(Rogue Squadron),俠盜中隊彙集了銀河系中最優秀的飛行員。《俠盜一號》從側面揭示了這個名稱的由來。英雄的精神最終通過這個名字傳承了下來。
第五部《帝國反擊戰》,字幕來源:人人影視
《俠盜一號》雖然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俠盜一號」小隊成員以及眾多義軍戰士們的信仰與犧牲卻格外真實。我們從一個個普通人的角度重新審視殲星艦、死星和達斯·維達,能夠體會到普通人在他們面前宛若螻蟻、不堪一擊;但正是由於螻蟻們的同仇敵愾與視死如歸,使得強大的帝國與達斯·西迪厄斯皇帝邁出了走向覆滅的第一步。
「星戰」中從來不缺偉大的英雄甚至是反派。這些英雄與反派,是支撐「星戰」這個世界在粉絲中綿延幾十年不衰的支柱。
但是真正讓「星球大戰」這個世界豐滿起來、鮮活起來的,恰恰是那些小人物,那些小得不能再小、沒有主角光環、連自己命運都不能把控的小人物——複製人、機器人、士兵、平民、奴隸、海盜、小偷、流浪漢。我在各種「星戰」作品中看到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在「星戰」的歷史長河中只是驚鴻一瞬,卻留下了比絕地武士、西斯尊主、將軍、政治家等大人物更難磨滅的印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