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2 05:43:4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尋找智美更登》作為「故鄉三部曲」序列的第二部,也是導演萬瑪才旦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為了拍攝一部電影,一個老闆作為嚮導帶領著導演與攝影師遊歷於藏區的村落、學校、寺廟之間,尋找適合扮演智美更登及其妻子的演員。
片中,老闆在陪同導演一行驅車尋找演員途中,他講述了自己動人的初戀故事。這一故事正是萬瑪才旦在拍攝上一部作品《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演員與外景時,一位同作為嚮導的老闆向他講述的,這也成為觸動萬瑪才旦拍攝本片的契機。電影中,老闆的故事打動了一位執著於舊情的姑娘,也影響了要尋找智美更登的導演等人。影片結尾處,導演坦言他已經不再清楚到底什麼樣的演員更適合智美更登這個角色。
#誰是智美更登與智美更登是誰
看到這個片名之後,很多人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什麼是智美更登?
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戲之一《智美更登》中的人物。他是古印度的王子,自幼樂善好施,廣濟施貧,後來把鎮國之寶也施捨出去了。憤怒的國王把他、妃子和三個孩子都發配到了惡魔山。路上,王子把三個孩子也施捨給了婆羅門。帝釋、梵天兩大天神化身婆羅門請求施捨妃子,他也如願施捨。兩大天神深受感動,把妃子還給了王子。他們在惡魔山苦修了十三年,返回時王子把雙眼施捨給了一個瞎子。後來智美更登王子為了減輕妃子的痛苦,虔心祈禱,終重見光明。三個婆羅門也把孩子還給了王子。王子全家再次團聚,返回皇宮,善理朝政。
片中導演一行人尋找適合扮演智美更登的演員作為人物的行為動機,賦予電影以公路片外觀:他們一行駕車在高原上穿梭,旅程串聯起一個個「智美更登」的故事。導演等人先從一個村裡的藏戲團中找到了嗓音動人的卓貝,想讓她來演智美更登的妻子。又應卓貝的要求,他們去州中學找她的前男友出演智美更登。一路上,他們拜訪了各個村莊、藏劇團、夜總會、寺廟和學校,攝製組每次都嘗試讓遇到的人與藏戲《智美更登》產生聯繫,但都失望而回。最終,一行人雖然找到了卓貝的前男友尕斗扎西,卻失去了對智美更登角色的判斷能力。導演陷入了疑惑:到底要不要繼續拍攝關於智美更登的電影,還是把老闆的初戀故事或者卓貝與尕斗扎西的故事拍出來呢?
同時,智美更登形象深含的宗教、文化意義使片中現代語境下的尋找行為具有了關照、反思藏文化傳統的意味。《智美更登》的故事宣揚著無私、慷慨等佛教價值,智美更登形象本身更成為慈悲的化身,促進了西藏身份的融合與形成。影片尋找的過程中,兩位人物的出現對智美更登背後的文化傳統提出了現代性拷問。
攝製組在卓貝居住的村子裡拜訪了一位現代的智美更登。這位老人年輕時,出於慷慨之心,將妻子贈予盲了一眼的鰥夫。老人的故事擁有巨大魅力,引起了導演的興趣的同時,也使他不禁懷疑。他追問老人,妻子是否同意,兩人間是否有感情;又問老人是否會像智美更登一樣把雙眼施捨給他人。這一懷疑也在導演萬瑪才旦的鏡頭設計中體現:這一段落採用了反打視角,老人一直背對鏡頭講述;前景中的圍欄將老人與觀眾隔離,後景中的攝製組被堆積的木柴與老人隔開。相比於影片其他情節中,攝製組與被訪者更為親密的正面交流狀態,導演通過對鏡頭的操縱手法暗示觀眾現代智美更登故事的可疑性。
影片對於智美更登是否有權贈予自己的妻兒的詰問,在另一場中以更直接的形式呈現。攝製組受邀去夜總會拜訪一位曾經飾演過智美更登的歌手。酒飲微醺,歌手身形與步伐顯出幾分醉態,但拒絕導演的邀約卻很堅決。他表示自己厭惡智美更登這個人物,因為他認為智美更登無權放棄自己的家庭。藉此,導演萬瑪才旦傳達出對於傳統藏文化中的慈悲品質的批判性反思。
#藏人寫西藏
萬瑪才旦作為最重要的藏族導演,其影片立足於藏民視點,試圖構建符合現代概念的西藏身份,同時也兼顧了其他民族觀眾的接受程度。
智美更登的故事在藏區幾乎家喻戶曉,但離開藏文化的輻射範圍後,需要對故事情節做簡要交代。萬瑪才旦把智美更登贈子、贈妻、贈眼等情節穿插於影片尋找演員的主線之中,通過戲中戲的形式,使故事情節被不斷演繹。這樣既使不熟悉藏文化的觀眾了解了智美更登的故事,又將這一故事被置於現代反思之中。
相比於其他電影中對於藏文化神秘蠻荒、世外桃源性質的想像性描繪,本片試圖呈現出藏區的真實面貌。影片沒有將西藏圖解成藍天白雲、雪域高原等自然風光攝影,本片以公路旅行為主線要想這樣處理易如反掌。相反,導演用尋找之旅將學校、城鎮、寺院、牧場等藏民真實生活空間串聯起來,並用大景別鏡頭將人物置於特定的環境之中。使人物在與環境空間的互動中,散發出區別與其他人物的狀態,呈現獨有的特徵。
同時,影片試圖打破關於西藏靜態、封閉的刻板印象。夜總會裡的流行歌曲、吉他及電子音樂,藏語和英文歌曲,街道上充斥著的中文招牌無不透露出當代西藏文化是由複雜多元的諸多力量形塑而成。
#萬瑪才旦與阿巴斯
「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
導演萬瑪才旦在採訪中曾表示阿巴斯確是他非常喜歡的伊朗導演,看過很多遍《櫻桃的滋味》等片。元電影策略的應用、非職業演員的表演、冷靜沉著的影調更使《尋找智美更登》強烈地凸顯出一種阿巴斯式質感。
影片採用了與《橄欖樹下的情人》相似的元電影策略,講述了一個拍攝電影過程中的故事,同時也設置了一對曾有舊情戀人。在尋找演員的過程中,老闆的初戀故事令卓貝深有所感,促使她最終放下了這段感情,解下了尕斗扎西送她的頭巾。
同時這一策略也使影片穿行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生生長流》中,地震後虛構的導演去尋找曾經飾演過《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真實小演員的下落。而萬瑪才旦也將自己聽聞的故事編入影片,並讓作為嚮導的老闆來飾演自己,在片中講述自己的初戀。同時,萬瑪才旦將影片拍攝時才聽聞的現代智美更登的故事立即編入影片。片中呈現的段落正是對當時場景的情景再現,而飾演現代智美更登的老人正是他本人。
此外,萬瑪才旦也採用了與阿巴斯影片相近的影像風格。全片由102個長鏡頭構成,多為固定機位的全景鏡頭,將紀實與寫意相融,並通過場面調度賦予長鏡頭以節奏、情緒和象徵。如片尾處,卓貝在操場上焦急等待,尕斗扎西與攝製組交待幾句後走向景深處的卓貝。此時正是課間操時間,隨著音樂跳舞的同學將情侶二人包裹在畫面深處,導演等人停留在中景的吉普車邊。前景留下大片空地將觀眾的視線與人物隔開。交談的內容外人無法得知,兩人的感情觀眾更無法插手。鏡頭最終隨著卓貝與尕斗扎西的先後離開而落寞地結束。
影片《尋找智美更登》雖是導演萬瑪才旦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但已經顯示出他較為成熟的個人風格。影片遊走與傳統與現代之間,真實與虛構之間,通過導演風格化的書寫,尋找著一個適合出演智美更登的演員,更找尋一種適合當代西藏的身份認同。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