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的麻煩老哥--My Annoying Brother

哥/我的麻烦大佬(港)/哥哥

7.3 / 4,321人    110分鐘

導演: 權秀慶
演員: 曹政奭 都暻秀 朴信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影書

2016-12-23 01:36:42

《哥》: 這一聲哥,300萬,值



在我看來,《哥》能在並不算火熱的韓影冬季檔,拿下近300萬觀影人次的票房,的確有些小神奇。

如果說1000萬是韓影的珠穆朗瑪峰,300萬就是本國漢拿山,韓影人都想登上去一次,然而並不是那麼容易,甚至不少大片都倒在了山路上,所以《哥》能摸到300萬高點,是件值得祝賀的事情。

這和韓國觀眾的神奇有著直接原因——想說這個問題很久了,趁《哥》做熟之時,開篇感嘆一下。
韓國粉絲是最有組織性、最熱情的飯糰代表之一,節衣縮食開水沖面,攢出個100萬給愛豆做應援,什麼各類周邊、活動AD、咖啡車、沖單打榜……那都是份內的事兒。

但這其中,(相比之下)似乎不包括電影應援。

一部雲集了數位當紅人氣愛豆的片子,隨時可能撲街;一部看似沒有強悍市場號召力的電影,也許一路飄紅。

能舉的例子太多。

在中國,這不科學;在韓國,成了一種日常。

意味著:

電影出品方不要把票房制勝法寶壓在演員身上,人氣演員≠萬事大吉。
要想好票房,劇本、導演、表演、後期製作等各工種需要一起下力氣。

簡潔成一句話:

要想電影大賣,除了把電影做好,別無他法——當然,電影做好不一定票房好;但電影不好,票房一定不好。

KOFIC每天跳動的票房數字,顯示著《哥》做到了這一點。

什麼是好電影,仁者見仁,情感觸動這點上,是相對共通的。

《哥》觸動觀眾情感的,就是這聲「哥」。

作為一片之源的劇本,《哥》的故事情節並不復雜,陳述劇情的話,幾句就能講清楚。

有時候簡單就是一種動人,一如本片簡到不能再簡的片名。

編劇劉英雅很擅長雕琢親情,之前她參與執筆的《七號房的禮物》《結婚禮服》看得心軟的人兒肝腸寸斷。

《哥》依舊是親情。這是她第一次將主線放在兄弟之間。

兄弟情大概是僅次於父女情的神秘存在——《搞笑一家人》裡開場敏浩就把弟弟允浩挖坑賣的一塌糊塗,連想打架的男生都斯巴達了:這是哥倆咩?

在《哥》裡,當哥的曹政奭對弟弟都暻秀也爛得令人髮指。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矛盾衝突來得快是一件好事,能夠抓住人的情緒,迅速進入到解決和釋放矛盾的核心上來。

這個過程也不復雜,洗洗澡、泡泡妞、吃吃飯……男人嘛,呵呵噠。▼

風輕雲淡地植入笑點也是編劇劉英雅的長項——比如之前她編劇的《我的帕瓦羅蒂》和《七號房的禮物》,就放了很多笑點大呲花。這些笑點,如擺盤中的一抹綠蔬點綴,整個劇情變得生機盎然。

無需吐槽癌症梗了——因為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原因,韓國癌症率和自殺率一樣,本來就高居全球前列,所以作為教練的朴信惠聽到曹政奭患上癌症時,那個表情是值得玩味的:不是特別吃驚,但又迅速陷入錯愕,情緒的重點在:弟弟怎麼辦?

是的,弟弟都暻秀怎麼辦,是串聯全片、抓人情緒的主線。

過程是美好的,結局是傷感的,主題為此是昇華的。

離別,一直是韓影韓劇昇華主題的重要手段。

這兩年,日本整理大師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概念叫醒了很多人,但不少人在執行時還是捨不得、斷不掉、離不開。

對於一件熟悉的物品尚且如此,人間的感情就更加難捨難分、難斷難離。

物品無法斷舍離,還可以留在身邊;親人無法斷舍離,卻也只能接受命運安排。

鬧騰著,笑著,哭著或傷感著,《哥》製造的情緒過山車,在110分鐘的時間裡,流暢地完成了一次刺激循環。

曹政奭、都暻秀、朴信惠的生動表演,至此有了召喚票房的意義。

這一點,和《七號房的禮物》《結婚禮服》的成功經驗很相似。PS:相對於《七號房的禮物》,《結婚禮服》當年的票房並不理想,原因有很多,以後單獨說吧,此處的成功,指得是它後續積累的9.11/8.5的韓中觀眾口碑。

巧合的是,這三部電影,似乎構成了劉英雅執筆下的「親人離別三部曲」:▼

葛素媛牢房裡的一聲aba,和爸爸的哭嚎訣別,驚心動魄,潸然淚下。
金香奇病床上的一聲oma,與媽媽的天人相隔,情緒決堤,朦濕雙眼。
都暻秀賽場中的一聲hiong,對哥哥的生死吶喊,唏噓傷感,不忍直視。

一部豐滿的電影,總是在看完後,有一種情緒在觀眾心裡繚繞不散。聽首歌吧,《春泥》:「風中你的淚滴,滴滴落在回憶裡,讓我們取名叫做珍惜……」

✎文︱韓影書 ©原創︱著作權所有(轉發到外站的話給打聲招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