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04:18:06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新宿事件這部電影,絕不是我能享受得來的類型,黑幫、驚悚、血腥,這次我也一如既往地延續著以前膽小懦弱的風格——邊跳邊看,凡是要抄起傢伙亮出刀子拔出手槍一大撥人衝向一個地方騷動衝突升級血星飛濺之時,我便快鍵跳過去。
看完這部電影,還有點兒驚魂不定。一方面是裡面的劇情太多血腥,斷胳膊斷腿一刀致人命的畫面太多,另一方面,對人們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漂洋過海,還要忍辱負重去融入到他鄉的卑微,感覺到心疼與不值得,一種毫無庇護,四處夾擊的不安全感。
這部電影的故事並不復雜: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女孩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以二戰遺孤的身份去到日本,後來失去音訊,男孩便偷渡過去,追隨認識的老鄉打黑工,某天發現女孩嫁給了當地黑幫老大,決定撈偏幫做點事情出來。
撈偏幫不可避免地觸犯到其他團體的利益,於是捲入到了黑幫的爭鬥之中,手染人命,加入幫派,從被欺負的地位逆轉到欺壓人的地位,人性裡的殘暴顯露無遺,當警察調查與黑幫互鬥雙重來襲,一場大悲劇不可避免。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追求好的生活似乎無可厚非,但要是為此犧牲掉安全感,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生命,似乎不太值當。
但仔細想想,在馬洛斯的需求理論里,最底層的是生存需求,其次才是安全感的需求,再是自尊、愛和自我實現。需求是按層次遞進的,先滿足了生存需求,便會產生安全的需求。在人際生活中,當生存需求滿足後,人們仍願意犧牲一部份安全感,去使得生存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比如,貪污腐敗的官員,違法操作的商人,股市上暗箱操作的交易員,不法行為背後都是在用安全感去換取更好的物質條件。與電影的女主角放棄熟悉的家鄉環境遠赴日本追逐更好生活並無二致,只是後者的生存環境以一種最原始的肢體衝突與血腥殘暴展示出來,又跨越了種族,給人帶來的震撼與感觸更大而已。
當人固執地停留在生存需求的階段,而不是照顧發展自己更高層次的需求,一味膨脹自己的物質需求時,動物性的爆發力很強大,但破壞力也巨大。人在成長,需求發展也要隨之成長,力量與需求相匹配才是健康的模式。
記得畢業時,朋友已經在創業了,小有成績但也無大的突破,某天電話閒聊,他感嘆說,現在也不需要賺太多的錢,年紀太輕,沒那個能力去掌控,反而是壞事,有能力了,財富再多點,這樣更好。
名利這東西,人人都愛,但不是人人都有智慧去處理。它是一把雙刃劍,很有可能在你汲汲追求中就不小心傷害到了自己。
電影裡的女主角領會到這點似乎有點兒晚。當她如願過上更好的生活,卻察覺到丈夫對權力永不滿足的慾望,時刻擔心這慾望會讓危險來得更快,終於想起自己,遠離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日本,不也是受著慾望的驅使嗎?沒有時,總想著要有,等有了,又想著要更好的,永無止境。
比起金錢,權力的掌控更加難以把握。從被欺壓的身份逆轉成欺壓人的身份,權力加持,懦弱的人開始囂張,溫和的人開始殘暴,性情穩定的人開始多疑,原本貧窮卻開心相依的一群異鄉人,漸漸分裂反目,隔閡如山。這些並不需要多長時間。而當初地位越低,得權之日便會反彈得最高,官場腐敗的實例便可證明。
人性的弱點太多,當名利在身時,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滋養,膨脹慾望,因此更需時刻保持清醒,小心謹慎,善用名利。這當然需要大智慧。
看電影后的演員表,瞟到劇本顧問是李小牧,感覺他大概有這樣大智慧的人。
據說小學文化的他,八十年代末便自費去日本留學,從默默無名的留學生到獨撐新宿歌舞妓町,出暢銷書,寫專欄,最近更是以民主黨的身份參加議員選舉,一張清秀斯文的臉,在訪談節目裡笑談風雨,從容自如,頗有幾分傳奇。
至少,從最低谷走到今天,幾十年的時間,他沒有讓名利這把雙刃劍傷害到自己。當然,我那位朋友的覺悟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