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導火新聞線 The Menu

导火新闻线/TheMenu

6.2 / 132人    90分鐘

導演: 方俊華
編劇: 潘漫紅
演員: 吳孟達 周家怡 楊淇 何佩瑜 姜文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rshom

2016-12-26 20:04:55

2016,吃瓜群眾吃了什麼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16年已經年末,想必各種媒體又要評選年度的關鍵詞。不知道這個傳統從哪裡開始的,但從日本傳到台灣、韓國、香港,又傳到中國大陸。所以,一些大陸的媒體這些年也喜歡搞什麼年度關鍵詞評選。如果我有一定評選權的話,我恐怕要給「吃瓜群眾」投上一票。因為,吃瓜群眾在2016年吃瓜之餘,驚人地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軌跡。
 
2016年至少有四件震驚全世界的事情與吃瓜群眾有關。從最早的數起。第一件自然是英國脫歐公投,雖然只有英國公民有投票權,但架不住全世界人民吃著瓜圍觀,所以投票結果出乎意料,玩脫了的卡梅倫只好辭職。第二件是土耳其政變,政變之中的土耳其總理居然用社交媒體發佈消息,指揮軍隊反擊,最後竟然改變了土耳其政變的一貫規則,並且多米諾牌效應般讓土耳其和俄國兩個差點發生戰爭的國家一夜之間親熱不已。第三件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在美國吃瓜群眾的默默支持下和全世界吃瓜群眾不嫌事大的呼喊聲中,這個本想過把癮就死的候選人居然當選總統。第四件就是現在還沒有落幕的朴槿惠親信干政事件,吃瓜群眾不滿足於吃瓜,直接把瓜砸到青瓦台臉上,其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這四件大事極大地改變了2016年的面貌,讓這一年極有可能成為歷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當然歷史發展有著自己的邏輯,而不是評論如此就會如此的。
 
只是去探究這四件大事中的相同一點,吃瓜群眾無疑可以作為一個驕傲的集體成為年度詞。吃瓜群眾似乎分散,且不一定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但就憑著自己手中的手機流量,以蚍蜉撼樹的態勢創造這一件又一件影響世界的大事。
 吃瓜群眾

嗅覺一向靈敏的香港影視圈就率先盯上這個神秘的群體,拍出一部《導火新聞線》的精彩電影。


  不過在介紹這部電影之前,還是要說它耍了很多港式小聰明。首先,《導火新聞線》本是2015年播出的一部24集電視劇,我沒有看過,也不能評說什麼,但電影無疑是借了電視劇的勢頭,類似的例子還有2016年上映的《使徒行者》。第二、這部電影的故事核心是韓國河正宇主演的一部電影《恐怖直播》,而《恐怖直播》的靈感來自《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所以,這部電影的故事創意談不上有多新鮮。

 
(韓國電影《恐怖直播》河正宇主演)


   不過,也只有剝掉上面這兩者的影響後,這部電影才值得推薦。這部電影的新穎正在於探討網路新聞與吃瓜群眾的關係。這樣電影才超出原有的電視劇,具有獨特的時代寫實感。
 
故事開始於平安夜的一場性侵案。七年前,十七歲的譚一心平安夜在酒吧喝醉酒,被富二代高建仁性侵。譚一心在反抗中被毆打致死。事發後,高建仁家族買通並威脅證人做了偽證,在有堅實物證的前提下,居然判高建仁無罪。數年後,證人因為良心發現,告訴了譚一心父親譚銳智(吳孟達飾演)。譚銳智向法院申請重審案件,但發現香港法律中有「一案不能兩審」的規定。於是,老兩口百般向法院申請修改法律,希望得到重審機會。香港立法會本也有意修改這一條法律,但高建仁的一位舅舅作為議員,阻撓並拖延修改法律的會議,以致於法律遲遲不能修改。絕望的譚銳智只能孤身抗議,囧報記者樂嘉輝偶然的一句指點迷津,正式開啟本電影的開端。
 
樂嘉輝的話就是:「你要上報嗎?你要上頭條嗎?你學人家殺人放火啊!殺人放火不就上頭條了嗎?」


(劇照一,個人以為這部電影的全部精彩就是因為這句經典台詞,一句話點出媒體與吃瓜群眾之間的共謀是什麼)

於是,譚銳智利用自己電視檯燈光技工、煙火技師的身份,劫持了前來做節目的高建仁及電視台十人,並在各處放置了炸彈。以此,譚銳智要求面見立法會主席盧靖。——這個情節完全模仿了《恐怖直播》,不新鮮,也不新穎。
 
不過,《恐怖直播》的故事重點在主持人與恐怖份子的溝通、對抗上。這部電影則離開電視台,把重點放在《囧報》與《閃報》兩家紙媒體的對抗上——這是原來電視劇中情節的延續。雖然我沒有看過原來的電視劇,但可以想見其套路不會離開美劇《新聞編輯室》的模式。所以,這也談不上太多創新。

那這部電影拿出來評論分析,恰恰是在劇中引入吃瓜群眾這一勢力龐大的群體。兩家報紙都極力在網路時代轉型,想改變紙媒逐漸落寞的趨勢。在這場改變中,原來的主導因素是一年或一月的訂閱量,現在則變為每時每刻的點擊量。
 

點擊量猶如躁動的脈搏,每一次都要扣在吃瓜群眾的心弦上才行。如果沒有扣住吃瓜群眾的心弦,就不會貢獻出流量,就轉化不成點擊量,當然也就影響報社的業績與收入。兩家的主編都面臨著巨大壓力,而《閃報》冷酷、強硬的主編應對的方式是,沒有新聞,編也要編出來。所以,《閃報》的新聞就免不了朝著下三路去。吃瓜群眾就跟風而上,點擊量自然就高。
台灣媒體躺槍——但不無辜

(劇照二,黑衣女就是《閃報》的女主編,冷酷無情,強勢而不擇手段)

在這場對決中,《囧報》一直處於下風,還鬧出兩家記者打架的醜聞。同時,不負責任的報導也一再刺激譚銳智,幾乎讓其絕望,最後的魚死網破似乎不可避免。《囧報》只好做最後的一搏,想要再打一場翻身仗。

  
   於是《囧報》製作了一則卡通視訊——卡通視訊哦!在卡通視訊中講述了事件的全過程,以及譚銳智不顧一切行為的訴求是什麼。





(劇照三、四,《囧報》網站推出的卡通視訊,以及隨後被轉發的第一原因是有趣。不討好吃瓜群眾,視訊就不會被轉發,而討好的方式是視訊、圖片要萌、要有趣,因為吃瓜群眾向來喊自己為寶寶)

    然後,吃瓜群眾的風向改變,紛紛同情譚銳智,最後在網上倡議去電視台支持譚銳智的訴求。由此,這場劫持人質事件才找到突破口,最終和解。譚銳智的要求最終也被立法會接受——雖然立法會並不承認是這次事件的壓力。


譚銳智獲勝了嗎——他失去女兒與妻子(車禍),還會因這次犯罪行為被判刑。兩家報社有贏家嗎?《閃報》的總編辭職,而《囧報》的點擊量還是屈居第二、難道這是又一次法制的勝利?立法會主席不敢承認是這次事件的壓力,至於會不會有政客藉此操弄,一切都是可能的。
 
獲勝的是誰?吃瓜群眾。在這場圍觀中,吃瓜群眾先是可以盡情想像富二代的荒淫(《閃報》初時報導譚一心生活作風有問題導致悲劇),接著又被事不關己的人質劫持所吸引(沒人真正在乎人質的生死,看的只是真實的大戲),最終正義感爆棚,集體去聲援譚銳智。彷彿他們從未意淫過譚一心如何被高建仁被姦殺一樣!
 
如果把朴槿惠親信干政事件爆發以來的一系列事件拿來對比,韓國吃瓜群眾的行為與劇中的吃瓜群眾如出一轍。前一段時間中國的羅一笑事件的過程則是整體反過來,先是不加思考地善心大發作,然後一邊倒地譴責羅爾、小銅人公司的炒作,直到最後沒有人真正關心實際從未出場的羅一笑。就在前天,羅一笑去世,留給吃瓜群眾的只是白單子下的遺體。——這時,吃瓜群眾依然有瓜可吃:明星的結婚離婚與出軌,政治人物的激情表演,地球村里大哥、二哥、三哥與眾多小弟的愛恨情仇。

這些瓜有著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口味。有些是滿足下三路的,似乎不主流,卻有著牢固堅實的最大受眾群——全世界點擊量最大的網站是色情網站!似乎主流的瓜都有著似乎主流的訴求,比如愛情、婚姻、經濟、政治。你焦慮著結不結婚,那你去看看星座;你在七年之癢,那去看看明星的出軌離婚;你愛國愛黨,那去看看國家又在哪裡亮肌肉,又在哪裡向小國家佈施,最後在看看世界人民一片水深火熱;當然你是天生的反對者,更容易在網路中找到適合口味的瓜。
 
當然,吃瓜群眾最愛吃的一款瓜與孩子有關。孩子天真無辜,如果沒有事情發生在他們頭上,那就是逗吃瓜群眾集體開心天使——雖然戀童癖也很喜歡孩子,但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喜歡孩子就是戀童癖。如果孩子遭受了什麼不幸?比如被淹死的孩子。原本猶豫要不要接受難民的歐洲人,一夜都變為聖母,不加甄別地接受難民——絲毫不在乎這其中有恐怖份子。又比如羅一笑事件,不加甄別毫無理性地把錢給了網路某個素不相識的人——僅僅因為他的文章。《導火新聞線》中《囧報》的反擊武器是卡通視訊,這不是偶然的——因為圍觀群眾就是一群巨嬰症的成年人。
 

(2015年9月,敘利亞3歲的艾蘭在偷渡中被淹死衝到土耳其海岸的沙灘。這張照片直接改變歐洲難民政策,從而引發2016年從年頭到年尾的恐怖襲擊)

吃瓜群眾是如此多變的群體,龐大蕪雜而很難用單一的概念、理論來分析,所以其行為完全不可預知,即便有人有意去引導,去製造一個「瓜」餵給吃瓜群眾,但結果可能出乎意料。正如《導火新聞線》中的吃瓜群眾,面目模糊,分散卻又權勢巨大。媒體要討好他們,權力機構也要討好他們,法律也要討好他們,商業也要討好他們,未來更要討好他們。所以才有了特朗普這個網紅當選總統的奇蹟。
 
他們就是我們。那我們真正知道吃的瓜是什麼瓜嗎?最終我們將會發現,圍觀改變的不是世界,只是我們手中變幻的瓜。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