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06,354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空語因明

2016-12-30 08:59:17

《夜行動物》:虛無人性的一念地獄


《夜行動物》是一個「反愛情」影片。它蘊含了矛盾式的轉變。存在的變得虛無,溫馨的變得壓抑,美好的變得殘酷,友善的變得邪惡…當夜幕降臨,又能確信什麼呢。

《夜行動物》:虛無人性的一念地獄

文/空語因明 這是個非常直白的影片,講著簡單的故事。你可以認為,這是愛情故事,是婚姻現實的故事,是婚外情的故事,是中年焦慮的故事,也是復仇的故事。它如此直白,以致於情節是一目瞭然的;或許不那麼直白的是,在濃縮的情節線裡面的內心情感,還有過場的道具與色彩,的含義。 直白或不那麼直白的,都構成了人性畫板上的虛實深淺,雖然似乎從不神秘,但卻讓人反覆直觀。

片名:夜行之動物,直白來看是在表達單調的孤獨。夜行:個人,身心處在黑暗之中,難以逃遁;動物:物慾驅使,無從認識靈性的自我。影片的故事改編自小說《托尼和蘇珊》。托尼和蘇珊實際上都是夜行動物這個稱謂所指的人,因而影片名實際上是小說名的特徵化說法。蘇珊是夜行動物,這個中年女人在物慾的驅使下選擇了當下的生活。她早已從對藝術靈性的追求中轉移到通過藝術品交易獲得滿足的職業中;她早已選擇了,由她那世故的共和黨人母親所傾向的婚姻現實。算不上報復的是,人生軌跡把她拋到了冷漠婚姻的黑暗中。蘇珊的前夫愛德華所作的小說《夜行動物》,其中的主角托尼喚起了蘇珊對自我的回顧和再認識。但,托尼並不僅是某個人的鏡像,不如說也反映著任何夜行。 人生如夜行,不知怎麼,危機突然來襲,讓你不知所措。你自己不夠強大,不能從未來或過去尋求幫助,旁行的人匆匆閃離。當你回過神情,危機過去,你猛然發現自己珍愛的美好人物被剝奪而去。 在這個影片中,愛德華經歷過這樣的夜行,托尼經歷了這樣的夜行,蘇珊現在也在經歷這樣的夜行。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妙計去安慰他們,又該用怎樣的睿智去避免他們的悲哀呢?可以藉助「珍惜」,讓他們用心呵護感情,用「靈魂」去守候真摯伴侶;也可以指責他們的懦弱,說他們活該,要早作準備,變得強勢。這樣的看法雖然有點置身事外的自作聰明,但可能幾乎就是這個電影主要表達的。 電影故事視乎在「動物」含義方面加了重點。原著故事裡的蘇珊是大學語文教授,因而會把對文字的洞察表現出來;與原著故事不同,電影故事裡的蘇珊是個經手藝術品展的人,因而電影畫面里出現了身體展覽,還有在視覺中浮現著慾望的身體。視覺藝術品物化了人的身體,交易則強化了已經物化的慾望。人是物,因欲而動。如若僅僅這樣,那人不得不是動物,所謂人性就是虛無的。…意識也讓人性,從虛無步入到了存在中……

再一排省略號……

很可能,牽涉再多抽象的觀念,也無助於「深化」這個電影的幼稚主題。它的主題是宣洩復仇嗎?一個糾結而隱喻的小說怎麼能夠用來復仇呢!莫不成中年蘇珊的慘澹遭遇是她早年離開前夫而遭到的命運的報復嗎?如果是這樣,那麼用黑色幽默的表現方法,或許會有趣點。況且,這個電影能夠表現的無論哪一種復仇,都是形式化的,如咒罵一般,空洞。

這個電影的主題是珍愛眼前人嗎?如果我們能得到啟示說,要是蘇珊當初不離開前夫愛德華,就好了。這樣的看法太天真了。並不能從蘇姍和愛德華倆人之間互相好感的話就看出他們之間有珍愛。不錯,蘇珊在她母親面前表現除了一定的叛逆,但這並非由愛而起。蘇珊的離開已經表明了實情,他們之間的經歷沒有任何珍愛可言,至少從電影所表現的樣子來看是這樣。蘇珊在與愛德華斷絕的時候,用了兩個標籤來描述她自己:犬儒主義,實用主義;之前她似乎還稱自己是現實主義的。正是這三個標籤,像三個流氓一樣,隔離了他們:蘇珊和愛德華。雖然這三個標籤本身的含義並非那麼流氓,但現今的一般用法都採用它們的狹隘含義。蘇珊在使用犬儒主義和實用主義這兩個詞語來給自己貼標籤時,採用的也是它們的狹隘含義。

可能有些過度解讀,蘇珊給自己貼了三個標籤,托尼一家則在黑夜裡被三個流氓劫持,它們之間可以有隱喻的對應關係。蘇珊給自己貼的標籤里,最主要的一個是犬儒主義;托尼遇到的流氓里,最主要的那個表現出玩世不恭的態度,這正好與畸變的犬儒主義是對應的。比較直白的一個表現是:那個流氓在院子裡光著身子排泄的情節,頗有犬儒主義行徑的作風。犬儒主義在變異中,由崇尚自然變成了對羞恥感的淡漠。那個流氓殺害托尼妻女的態度也屬於畸變犬儒主義:既然你們這種文明的看法認為我像是施暴的人,那麼我就會如你所願。蘇珊當初的做法和心態不也是如此嘛!愛德華覺得蘇珊很像她媽媽,於是蘇珊的選擇就按照她媽媽的想法去做。蘇珊離開愛德華,她的話很直白,沒有掩飾。她不是因為對珍愛和超越的理想變得失望才那樣選擇,她就只是不快樂而已。或許在一個虛構著天真幻想的愛情故事裡,觀眾可以說,蘇珊的話其實不是字面上那種意思,她其實是不得已而選擇了離開。但在這個犬儒主義的故事裡,這種天真爛漫的愛情故事幻覺,還是算了吧。

通過看愛德華寄來的小說,蘇珊的心態也發生了隱約的轉變。她原本按照「實用主義」的態度,要辭退一個人,但她後來又準備留著這個人。原因是什麼呢?蘇珊盯著有些整容過度的女同事說:改變太多也許不是什麼好事。是的,它會讓你的作為看起來並非那麼美觀。

《夜行動物》在對照的意義上,是一個「反愛情」故事的影片。它蘊含了矛盾式的轉變。存在的變得虛無,溫馨的變得壓抑,美好的變得殘酷,友善的變得邪惡…當夜幕降臨,又能確信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