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擺渡人 See You Tomorrow

摆渡人/酒国英雄之摆渡人/摆渡之人

5 / 1,247人    n/A

導演: 張嘉佳
編劇: 張嘉佳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陳奕迅 楊穎 張榕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畢志飛

2017-01-02 06:35:14

《擺渡人》,「我喜歡」的一萬一千字分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擺渡人》,「我喜歡」的一萬一千字分析

作者:畢志飛(北京大學影視學博士、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碩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電影電視廣播系訪問學者、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導演、編劇)

已經多年不寫影片分析了,上次寫還是十一年前,寫的是韓國導演金基德的電影《弓》的劇作分析。看了《擺渡人》之後,實在是很喜歡這部精心製作的探索商業與藝術融合的電影,又看到有觀眾沒能完全領會到片中的大量高超技巧與可貴之處,實在是令人惋惜,於是就分析幾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大家不用羨慕張嘉佳導演為什麼能獲得王家衛先生的青睞與擔任監製,而且能使得王家衛先生在拍攝現場從第一天一直待到最後一天。很多人奇怪,一個新人導演怎麼能如此幸運地獲得這樣頂級豪華的製作班底保駕護航?但存在就是合理的。這部電影是澤東公司的25週年巨獻,可以說是傾注了王家衛先生、張嘉佳導演及主創們的大量心血,而且體現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與可貴的商業與藝術融合的探索。看的過程中,很多次恍惚之中覺得這不就是典型的王家衛電影嘛。可以說,《擺渡人》是得到王家衛真傳的電影,與王家衛之前的一系列作品是一脈相承又有所突破,值得認真分析與思考。需要好好發現影片的美,否則是嚴重「浪費」了。

一部「美麗」的電影

如果要給《擺渡人》找一個形容詞的話,思來想去,「美麗」是第一個應該提到的詞彙。鏡頭很美,意境很美,連悲劇愛情的結局也傳達出了悽美的感覺。情感或許是人類能夠在人生歷程中抵擋一切不如意的寶貴武器,而且,只要是真情實感,就一定是美麗的。

首先,《擺渡人》的攝影水平沒的說,每一個鏡頭都很漂亮、給力,絕對值得業內的導演、攝影師、燈光師認真研究與揣摩。王家衛與攝影師杜可風合作了很多部電影,以前以為只有杜可風才能拍出那種影像風格,看了鮑德熹、曹郁擔任攝影指導的《擺渡人》才發現,這其實是王家衛系列電影的攝影風格,不妨可以稱之為王家衛作品攝影風格。可以說,王家衛攝影風格在世界範圍內那都是具有一席之地的。而具有鮮明的影像風格標籤,也正是大師電影的特徵之一。《擺渡人》中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傳達出各種各樣的意味與美感,充滿張力的構圖、光影,濃郁飽滿的色調,過目難忘,很多畫面具有那種直擊人心深處的力量,同時又傳達出唯美的意境與濃淡不等的詩意。電影史上的大多數大師導演,都有自己鮮明的影像風格,即只看幾個鏡頭就知道是誰導的,這是導演已經成為大家、創造了風格流派的標誌之一。

詩是人類文明智慧中的好東西,詩情畫意,是導演、編劇敘事的高級追求。詩意電影是王家衛系列電影的又一個鮮明風格,體現在影片的方方面面和各種手法上,需要大家認真去體會,這裡不再具體分析,只剖析一下影片的主題。「渡人渡己」這個主題很現實,很正能量。生活中誰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幫助別人渡過難關,幫助別人上岸,是一件美麗的事情,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做個「擺渡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一件美麗的事情。表現一個這樣主題的電影,本身就註定是一部「美麗」的電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梁朝偉飾演的陳末與杜鵑飾演的何木子的戲很美!鏡頭很美,人物造型很美,表演也很美,兩人演對手戲很是恰當。何木子低眉垂目輕輕說出全片的第一句話「喝什麼」,瞬間就可以征服無數觀眾。著名演員張曼玉曾與王家衛導演合作了好幾部電影,留下了很多經典影像,獲得了重要獎項。這次杜鵑的演繹實在是應該令大家驚喜,感覺王家衛、張嘉佳導演及中國電影界已經找到了張曼玉的電影接班人,杜鵑的表演、氣質真是讓人難忘,在《擺渡人》中創造了令人心震顫的美,絕對是後起之秀,前途無量!

人氣紅星鹿晗與一名小女孩演繹的小玉與馬力的少年時代的青蔥戲也很美,很觸動人心!關鍵是很有生活的質感,很準確,很感人。誰沒有少年時代的青澀往事呢?有時候我們少年時期的經歷,哪怕是一種錯誤那都是一種美麗的錯誤。這個段落把一名小女孩追星的一種經歷與情懷錶達得準確、深入、有力。有許多的小女孩、小男孩就是一心一意地喜歡、崇拜自己的偶像,這是人生的一種真實情感。印象特別深的是小女孩因為自己的偶像馬力為自己的一曲雨中演唱感動地淌下幸福眼淚的那個鏡頭,實在是太美了!那種情感、感覺真是讓人感覺好真實,一下擊中我們的內心深處。看到這樣的一個鏡頭就已經值回票價了!觀眾還苛求什麼?還要啥自行車?如果領略不了這種美就應該趕緊學習補充知識之後再看,不能當一名睡在金山銀山上的乞丐,結果天天還餓得頭暈眼花。

影片中還有很多鏡頭實在是得用「美麗」來形容!可以讓業內人士與懂行的人反覆看上幾十幾百遍,那真的是一種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愉悅,領會不到就太可惜啦。一個鏡頭的完成是由演員本色形象、服化造型、燈光設計等一系列因素綜合完成的,一個美麗鏡頭的誕生通常是一個需要大量人員團結協作、付出艱苦努力的複雜過程,每一個美的鏡頭都值得祝賀與尊敬!

頂級豪華團隊的精心創作

對於普通大眾來講,《擺渡人》或許超前了一些,但絕對是一部好電影!先從外圍講起,不要忘了,這部電影是澤東公司的25週年慶典巨作,也是大師王家衛擔任監製並在片場從第一天待到最後一天,拍了近一年的電影,也是凝聚了張嘉佳導演及頂級攝影、美術、剪輯指導及頂級華人演技派明星梁朝偉、金城武等無數菁英主創心血的電影。要想更多發現這部電影的美,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王家衛先生之前的電影和經歷。

王家衛先生在大學是學平面設計的,他對畫面色彩、構圖等很敏感,這是導演的重要基礎功力;他入行又是以電影編劇入行的,第一部劇本就獲得香港金像獎編劇提名,很有編劇經驗;同時,他又具有表演方面的天賦,他的電影幫助梁朝偉、張曼玉等明星拿了重要的表演大獎,還幫助了很多演員表演的成長。導演尤其需要三項主要的功力——視聽語言功力、編劇功力、把握表演的功力,這三方面,王家衛先生都是高手。其實所謂大師就是各個方面都很厲害,而大部份的導演可能只是擅長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

《擺渡人》是一部以都市愛情為主題的影片,這也是王家衛先生這位作者導演一直以來的電影主題,例如《東邪西毒》、《春光乍泄》、《阿飛正傳》、《重慶森林》都是在表現愛情這個主題,也都是在表現對於時間的思考。王家衛是作者電影的代表,經常被稱為作者導演。所謂作者電影,就是與我們常提起的商業類型電影不同的一種電影,指的是製作的一系列電影中都有導演自己的表達與風格。作者導演的很多電影往往都是表達同一個或幾個主題,還有很多作者導演終生都是在表達同一個主題。

教科書式的視聽語言手法

《擺渡人》的視聽語言是很講究的。普通觀眾可能感覺不到,但是業內人士仔細看的話,很多鏡頭、聲畫處理、剪輯手法是十分講究的,仔細分析後可以挖到很多埋藏的寶貝。

首先更正一點,不是只有台詞少、旁白少的電影才是好電影。這些年,經常在各種場合聽到一些言論,大意是說對白少的電影才是好電影,或者反過來說,電影一定要少用對白與旁白。這個說法是對電影的一種嚴重誤讀,實在是太害人了。看多了優秀電影與經典電影,自然就明白這個是歪理。

例子太多了,很多經典電影和大師導演的電影就是有很多對白的,或者說以對白多著稱的。比如庫布里克的名作《全金屬外殼》,裡面的軍官從頭到尾叨叨個沒完沒了,而這就是這個軍官人物的性格特點,是劇作者與導演專門設計的;昆汀·塔倫蒂諾的一系列電影也總是有大量的對白,例如《黑色追緝令》、《落水狗》等;奧利佛·斯通執導的《生於七月四日》、《野戰排》等電影裡面也有大量的台詞。

旁白是電影的重要元素,不僅是電影的敘事手段之一,也是很重要的營造意境和詩意的手段。畢竟電影是視聽藝術,而不僅僅是視覺藝術,電影是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生活中有對話,有講述,電影也一定要有。有太多經典電影和優秀電影正是因為旁白才傳達出了導演希望營造的特殊意境與氛圍,例如《阿甘正傳》開頭的旁白、《海上鋼琴師》中主人公的敘述旁白、《鐵達尼號》中的旁白都給人濃濃的人生感與厚重感,《美國心玫瑰情》開頭的旁白也是一下子就讓觀眾產生了對影片的濃厚興趣,經典影片《美國往事》中也是有大量旁白。國內導演中,姜文導演的電影種也總是有旁白,中外的很多導演就是喜歡應用旁白這種手段,而且旁白手段尤其適合人物傳記電影和回憶電影。

可以說,旁白是電影敘事中舉足輕重的一種手段。天下之大,各種武功名目繁多,不管哪一種練到家都很厲害,都可以獨步武林,與頂級高手華山論劍,同樣我們也不能小看任何一種電影手段。娓娓道來的旁白可以營造一種氛圍,還可讓觀眾產生很多大眾評論人經常談到的所謂「代入感」,聲音是一門藝術,是電影這門視聽藝術的兩條腿之一,我們為什麼非要把這條腿弄殘廢擱著不用呢?如果沒有了旁白,那對於很多電影基本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例如,大師導演科波拉的名作《現代啟示錄》,如果把旁白去了,結果怎麼樣,想想都可怕得很。

電影是講故事、刻畫人、描寫情感的藝術,有一種敘事風格就叫旁白式。《擺渡人》的故事結構以及風格,恰恰適合應用大量的旁白,這部電影本來就是以陳末視角來講述的幾個故事,最適合的就是用旁白來串聯,敘事簡介高效而且可以產生意境。有些人說不喜歡大量的「雞湯」旁白,實際上是沒有靜下來和經歷還不夠豐富,經歷豐富、情感豐富、有故事的人對「雞湯」是不反感的,是很享受的,因為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產生很多共鳴,那些「雞湯」語言都是人生歷練之後的智慧結晶,「雞湯」的味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品得出來的,需要敏銳的味覺與用心地體會。旁白的大量使用完全不是問題,很多人觀影過程中就一直在欣賞《擺渡人》的旁白,《擺渡人》中的旁白或許有些曲高和寡而已,經歷不夠豐富的人不能完全地產生共鳴。

默片時期因為技術限制,實現不了生活中的聲音錄製與播放,所以只能依靠大量的肢體語言,但是那個時代人們還要找樂隊在旁邊伴奏,也還要插入文字來敘事。電影是表現人的藝術,是反映生活的藝術,人又不是啞巴,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元素,所以不能以對白多少、旁白多少論是不是電影,該說就一定要說,對白、旁白的多少是依據題材、人物性格、影片風格來定的。王家衛先生說,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來具體分析兩個《擺渡人》的視聽語言手法。

例如,陳奕迅飾演的馬力與熊黛林飾演的江潔的分手一場戲,鏡頭、構圖、剪輯都是很講究的,例如用了大量的跳軸鏡頭。所謂軸線,就是攝影機拍攝的畫面中,如果有兩個對象,假設分別稱為A和B,那麼A和B連線後形成一條軸線,而攝影機好比是一名觀察者,通常需要都在軸線的同一側去觀察和拍攝。例如,拍A的鏡頭時,A注視B時是A向畫面右邊看,那麼在軸線的同一側拍B注視A時,B是向畫面左邊看,這樣A和B就能夠「對上眼」了,否則,會造成他們彼此沒有與對方交流的觀影感覺。由於馬力與江潔二人之間矛盾重重,彼此的心彷彿隔著千山萬水,即將分手,所以這場戲用的幾乎全是跳軸的鏡頭,不光跳軸,而且還拍了角度也完全不匹配的鏡頭,例如馬力的一組大側臉向畫左看的鏡頭。

電影的視聽語言技巧中,有幾種讓攝影機越過軸線去另外一側拍攝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是將攝影機從A與B形成的軸線一側連續拍攝不停機地一直橫移過渡到另一側,攝影機運動停止後,接的下一個鏡頭就可以是在新的一側拍攝的鏡頭了,這樣就可以讓攝影機越過軸線而不給觀眾帶來視覺感受上的紊亂。而這場戲中,有兩個攝影機橫移越過軸線的鏡頭,但是特別好玩的是,之後接的鏡頭卻還是跳軸的鏡頭,有趣、創新地表現了馬力非常想與江潔溝通,但始終溝通不上,可見,這場戲的每一個鏡頭的拍攝、溝通、剪輯手法都是精心設計的。細心的業內人士看到這裡,與主創們就影片創作產生了「業務」上的溝通,一定是會心一笑。

還有臨近末尾的時候,小玉的角色從鏡頭的畫左往畫右走,疊化了「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四個字牌,用很簡潔的疊化文字的方式交代了「擺渡」的過程,觀眾看明白了就好,而且容易明白的就可以簡單交代和大量省略,這樣就節省了觀眾的時間,而且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表現更加重要的內容和需要交待的內容。

電影語言有一套基礎規則手法,但在行家與大師那裡,規則和框架從來都是用來被打破的,真正掌握了規則以後就可以突破規則。如果不能突破規則來探索與創新,那厲害的導演們拍電影還有什麼樂趣?非得睡著了不可。觀眾也是需要不斷被給到新東西的,這是正常的心理學理論。而且,默片時期,就已經有了用文字敘事的傳統啦!鏡頭之間會直接接上醒目的文字來敘事。所以,電影是由很多拍法的,所謂的基本規則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對於高手來講,創新和打破規則是一種樂趣,對於行業來說,創新和打破規則才能推動行業的不斷進步。對於電影敘事來說,只要能反映生活、刻畫人物和表達情感,不是一定要有主線,也不是一定要有主演。時代在發展變化,現代科技與通訊手段、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帶來的衝擊使得大家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為什麼一定要還設置一條老老實實的主線與兩名男女一號,現代觀眾每天要接觸更多元化的資訊,做更多的事,走更遠的路,與更多的人進行更多種方式的交流,他們當然希望看到擁有更豐富資訊和更快節奏的電影。說到底,時代不斷髮展變化,我們的電影敘事、手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創新,跟得上變化。《擺渡人》在這方面就做了很多可貴的探索與嘗試,而且獲得了優秀的成績。

音樂方面,《擺渡人》也是相當出色。那些歌曲的選用實在是很精準,這是一部回憶過往人生情感經歷的影片,用老歌穿插本來就很合適。主創團隊很可能就是因為《十年》這首歌的主題與內容找到了陳奕迅飾演馬力。電影院裡,在浪漫唯美的鏡頭和觸動人心的情節中,聽到以往熟悉的經典老歌響起,有多少人的內心會泛起大大小小的波瀾?

《擺渡人》的剪輯方面也實在是讓業內人士與真正的發燒友們看著過癮。剪輯就是導演的具體行文了,基本任務是需要完成敘事,高級任務是營造節奏與渲染氛圍。剪輯講的就是精準,有一個重要技巧就是該省略的地方一定要省略,「潑墨如雲,惜墨如金」正是這樣的描述,抓住重點,儘量不有一個多餘的鏡頭或一聲多餘的聲響,都要有用。王家衛的一系列電影很多是對不必要交待的過程進行了省略,例如《一代宗師》的敘事就是非常高效精準的,不重要的、不必要的全部省略了,只給乾貨和精華。當然,省略過多對於普通觀眾來講可能會帶來一些障礙,但是對於欣賞水平更高的人士來講,看得會更過癮,不浪費時間,資訊量大,味道濃。做事情成功的一大限制就是時間,必需要用最精準、有效的視聽語言才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裡達到最好的傳達效果。時代在不斷髮展變化,觀眾的欣賞水平也會一直在提高。對於高手導演來講,實在是忍不住會提高敘事效率,多用省略,這就是《擺渡人》讓一些觀影不多的觀眾覺得有些難理解的主要原因。

《擺渡人》的剪輯十分精準,各條線索的份量、片段排列順序都是很考究和精心設計製作的。因為資訊量比較大,線索比較多,觀眾可能會感覺有點不同,但絕對是好電影,值得反覆研究。特別需要提出的是,梁朝偉開車載小玉去酒吧的戲的剪輯實在是太帥了,堪稱今年中國影壇的最佳剪輯,令人驚喜,大有超越好萊塢追車戲剪輯的感覺,業內人士與懂行的人一定會折服於這個段落中影像、聲音傳達出的美!那就是一種美,別的沒有更恰當的形容詞了。

還有,馬力告別離開城市的鏡頭只用了一個鏡頭來表現:他穿著不羈的衣服,背著一個麻袋包,衝著鏡頭咧嘴一笑,然後轉身搖頭晃腦地往前大踏步過安檢去了。真的是很到位,準確表現出了馬力這個人物不羈的性格與以後仍然飄搖不定的命運,一個鏡頭足夠了,根本不需要其他鏡頭。

陳末背著何木子往前走的鏡頭也非常有詩意,側面的角度,兩人的頭一起上下起伏,唯美浪漫,深人人心,過目難忘。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一定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最後傳達的是情感與思想,產生的是心靈上的共鳴,只是看通過什麼手段而已。當你有了更多的知識,就可以領略高手出招的妙處。《擺渡人》是好電影,只是有些觀眾還沒有具備完全欣賞的基礎知識而已。

商業與藝術很好融合的典範

致力於探索商業與藝術融合是《擺渡人》非常可貴的一點,也是取得成功的一點。

商業屬性與藝術屬性是電影的雙重屬性,兼具商業性的特點也正是電影藝術與其他門類藝術不同的一個突出特點,因為大部份電影的製作成本、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比較大,如果不能實現投入的巨大成本的回收並且盈利,那麼可能就不能實現在創作。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一直提倡電影思想性與觀賞性的融合,很多電影導演也都在努力探索商業與藝術在自己電影中的融合。這都是很精準的,是尊重電影的本質屬性的體現。國產電影票房的下滑與影片類型、題材重複是由關係的,不創新會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這是受眾心理學中很重要的「創新期待」,要想讓商業類型電影持續能夠抓住觀眾,除了保留類型電影的一些重要成功經驗、手法外,還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社會發展不斷地在類型電影中加入新的藝術元素,好萊塢就是一直這樣做的。所以說,商業與藝術融合的探索是很重要的電影人努力方向,而這也是因為電影的本質屬性導致的。

《擺渡人》為我們做了可貴的嘗試,是從藝術片出發,融入了各種商業元素,也取得了成功。因為首先這部電影的藝術製作水準很高,而它良好的票房成績也體現出了其商業上的成功。同樣,我們的商業類型電影也需要不斷融入一些創新的藝術手法,不斷探索商業與藝術的融合,滿足觀眾的「創新期待」,才能持續獲得觀眾的青睞。

其中,嘗試將喜劇與傷感愛情相結合,這就是將影片商業與藝術融合的最突出表現之一。王家衛之前的一系列電影總是表現傷感愛情的,但這一次融入喜劇類型元素的嘗試,是一次很寶貴的嘗試。從影院的觀影效果來看取得了成功,讓觀眾大笑了,讓觀眾哭了,值得分析研究學習。

喜劇電影是中國商業電影的一大類型,這兩年的國產賣座電影有很多都是喜劇。《擺渡人》的喜劇是很成功的,演員表演、人物造型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城武的喜劇表演也很讓人驚喜,讓我們驚喜地看到了金城武的表演功力與天賦。演員不能愛自己勝過愛角色,有觀眾說金城武在影片的的造型和表演毀了男神形象,實際上敢於「毀」自己才正是金城武作為演員專業精神與技能的體現,值得稱讚與尊敬。

影片中加入的很多懷舊歌曲也很適合這部影片的回憶色彩與感嘆人生的色彩,能夠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與回憶,也是融入商業元素的體現。大家的人生中誰不是伴著很多經典歌曲在成長?

可以說,由王家衛擔任監製和編劇的《擺渡人》與王家衛之前的一系列電影一脈相承,只是加入了更多的商業元素,也挑戰了融入更多電影類型元素的高難度目標。例如,在文藝愛情類型中加入了喜劇、青春、動作、歌舞類型電影的元素。例如,我們可以看到片中借鑑了周星馳電影及《港囧》、《澳門風雲》等電影的一些商業元素,還能看到借鑑澳洲著名系列電影《瘋狂麥克斯》的影子,比方說小玉與江潔在酒吧里拼酒時,那個主持人的造型與表演風格,就不禁讓人想起《瘋狂麥克斯》的畫面,這些都是很難得和高難度的嘗試。但凡大師,都喜歡創新與高難度的表達,要不還有什麼工作的樂趣?

融合多種類型元素 多線索時空交錯式的高難度劇作結構

通俗來講,電影劇作結構可以分為兩大類:時空順序式結構、非時空順序式結構(或稱時空交錯式結構),而非時空順序式結構可以容納更多的資訊,更加考驗敘事者的功力,也更有創作的樂趣。採用非時空順序式結構也是電影藝術與戲劇藝術的區別之一,當然,現代戲劇也有不少時空交錯敘事,但電影藝術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王家衛之前的電影就是以時空交錯式結構著稱的,而王家衛也正是以高超的編劇技巧著稱的,而且,張嘉佳導演前後把《擺渡人》劇本改了110多稿,《擺渡人》的劇作當然是值得認真分析研究的,當然,有些是普通觀眾需要具備更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補充些電影專業知識才能完全「Get」到的。記得考北京電影學院的編劇博士時,就考了王家衛影片的劇作分析。《擺渡人》結束時,第一個字幕就是寫著「監製、編劇:王家衛」,在編劇方面,王家衛先生與張嘉佳導演下了巨大的功夫。所以如果說電影《擺渡人》編劇很差的,可能只是對電影專業編劇知識還不夠了解。

雖然《擺渡人》融入多種電影類型元素的多線索時空交錯式劇作結構難度較大,但《擺渡人》的劇作結構其實也很清晰,不難分析,也是常見的文藝片的一種劇作結構,即幾條線交織敘事但表達同一個主題的結構;說類型混雜不清晰的,其實也是對電影不夠了解。電影為什麼非要糾結於一種類型呢?為什麼不能嘗試融合多種類型?現代社會都變得多元化了,大家的時間也都愈來愈碎片化,每天接觸的資訊、資訊也越來越多元化和複雜化,電影藝術必然會跟著社會、時代發展的步伐同樣發生變化,在一部電影中能看到多種類型元素的精彩展現,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我們如果抱著傳統的藝術規則去衡量和分析這部電影就顯得沒有必要了。

與時俱進,這句話適用於任何行業!我們應該對每一位勇敢探索電影藝術的人致以敬意,向每一位挑戰困難、敢於不斷創新的人士致以敬意,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探索就沒有成長。而且,影片最終的好壞、成功與否還是應該由坐在電影院觀影廳裡的大眾來評判,看到觀影現場那麼多的笑聲,看到那麼多的觀眾眼淚滑下來,這就說明了問題。《擺渡人》是一部藝術水準很高的電影,而且也是一部探索商業與藝術融合的電影,看到票房成績和觀影現場觀眾們的熱烈反應,其實就已經證明了《擺渡人》的成功。或許,《擺渡人》還是有一點超前,超出大眾的欣賞水平稍多了一些,否則會取得更高的票房。然而,大眾也需要引領,電影與觀眾要共同成長。香港的經濟平均水平更發達,觀眾的總體欣賞水平也高一些,因此,《擺渡人》在香港的口碑更好很合情合理。中國電影總體制作水平目前還低於歐美強國,我們的觀眾總體欣賞水平、影評人總體水平也同樣是落後於歐美強國的,大家需要共同成長。

這部電影的劇作結構其實不難分析。共有三條主要的線索:梁朝偉飾演的陳末與杜鵑飾演的何木子的愛情線,金城武飾演的管春與張榕容飾演的毛毛的愛情線,以及楊穎飾演的小玉與陳奕迅飾演的馬力的愛情線。最主要的一條線其實是小玉與馬力的感情線,陳末與何木子的線、小玉與馬力的線均是傷感的感情線,而金城武與毛毛的線則完全是喜劇的。所以這部電影是一部揉了三分之一喜劇的情感電影。

影片開始先介紹了酒吧,然後介紹了陳末與何木子的故事,之後又介紹了管春與毛毛的故事,之後又是小玉與馬力的故事,並且閃回到了馬力年輕時候的二人故事,之後講了三個擺渡別人的故事,分別是李宇春飾演的角色與賈玲飾演的角色的故事,之後又擺渡的是陳奕迅,而擺渡完之後就開始了全片後面的主要情節「九洞高爾夫」。三條線是並進的,影片中篇幅最大的是小玉與馬力的故事,也是由兩對男女分別出演,還加入了熊黛林主演的江潔與後男友的故事,所以小玉與馬力的線索其實是全片的主線。最後,三條線也都分別進行了完結,而且把光明的管春與毛毛的線放在後面,留下光明結尾,這是好萊塢常用的「Happy Ending」,也是商業片的通常手法。這是《擺渡人》的劇作與王家衛系列電影劇作以往的憂鬱惆悵結尾不同之處,也正是融入商業元素的體現。

高超的表演創作

《擺渡人》的表演創作實際是很上乘的。演員選擇非常講究,而且每個人演的都很好,體現除了影片主創高超的表演把握能力。表演藝術創作技巧高超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在於演員能否通過一系列的創作環節及艱苦努力化身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形象,而表演藝術中最忌諱的之一也就是演員愛自己勝過愛角色。

有些演員就是因為愛自己的美貌勝過了愛角色,所以有了框架才不能實現上乘的表演。如果大家看到南非裔大美女查理茲·塞隆主演的美國電影《女魔頭》,就能深有體會,她在片中塑造了一個披頭散髮、滿臉麻子的專門為公路上的貨車司機提供性服務的大塊頭糙女孩,也是一名連環女殺手,也正是憑著這個與她本身相差甚遠的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擒獲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和第7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還有,丹麥導演拉爾斯·馮·特里爾執導的《黑暗中的舞者》,大膽啟用被稱作「冰島女神」的歌手比·約克擔任主演,而這是比·約克第一次觸電,她飾演的一名工人女性角色造型非常普通,甚至有些難看,帶著一副黑框眼鏡,臉上有很多麻子,但是相信觀眾看完電影之後,會覺得這個形象很美麗、高大,影片出色地刻畫了一名心靈十分美麗、純潔的單身母親形象。比·約克也憑藉此片中的表演,第一次演電影就一舉拿下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大獎,令人欽佩不已。各大著名電影節的表演獎項,就是給那些能夠通過艱苦努力成功塑造一個與自身本來形象差距較大的不同性格形象的演員們設置的。

再來看《擺渡人》中的表演。首先談談梁朝偉的表演。他的表演不但保留了以往的那種富有內涵、深入內心的表演,而且成功挑戰了喜劇表演,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喜劇表演功力。看得出來,梁朝偉的喜劇表演創作借鑑了很多周星馳的喜劇表演風格,特別是說台詞時候的那種感覺,已經達到了神似的境界,這個是很難的。另外,梁朝偉在《擺渡人》中也繼續保持了他一直被人稱道的深沉、富有內涵的表演風格,很多鏡頭的表演可以讓粉絲們仔細咂摸和反覆回味。例如,在第八個酒吧,比賽喝伏特加酒時,梁朝偉站在高處欄杆上往下看的鏡頭,那凝重的表情、深邃的目光實在是讓人過目難忘,直搗人心深處;還有在梁朝偉的回憶段落,有一個黑白的梁朝偉喝完一杯酒猛地一甩頭髮的鏡頭,那真是帥爆帥呆,男人味太足了。這些不同風格的表演綜合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立體、飽滿的梁朝偉。

金城武在《擺渡人》中的表演也是太讚了。他的喜劇表演別有一番味道,給人很實在和打動人心的感覺,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大帥哥演員的演技實力。一名優秀的演員就是要不斷突破自己的框架,塑造更多不同類型的角色與奉獻更多不同風格的表演,藝無止境,探索不止。杜鵑的表演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已經是深人人心,這個角色也特別適合她演,感覺真的是前途無限。

楊穎也在《擺渡人》中實現了演技的更高突破,「九洞高爾夫」拼酒的段落是很難演的,尤其對於漂亮的女演員來講更是挑戰,必須具備不怕醜、為角色奉獻的心理準備,楊穎完成得很好。第八個酒吧的比賽,楊穎將桌上的酒全掃進桶里一飲而盡之後,那個帥氣地向上揮拳的表演堪稱精彩絕倫,讓人過目難忘,將小玉這個角色彼時彼刻心中的那份自豪、成就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一下就直接擊中人心,令人讚嘆。陳奕迅、鹿晗等非演員出身明星的表演也都可圈可點。對表演的超高把握能力正是影片監製、電影大師王家衛先生的強項,也正是很多大牌演員願意不問劇本,不問時間,心甘情願追隨他拍戲的原因。張曼玉也正是因為出演王家衛的《旺角卡門》而第一次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演員提名,她的表演風格的形成也要多多感謝王家衛。

有觀眾評價說《擺渡人》中有些表演、鏡頭很誇張,部份情節也很誇張,比如說金城武吃餅的段落、情節,實際上也是沒有完全領會主創者的藝術手法。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完全與生活等同的就是流水帳了,還有一個,藝術必然要對生活進行加工,有時候傳達對生活的「神似」更重要,雖然表面誇張,但卻是藝術的加工,誇張的表面下傳達出的卻是生活中的真情感和真意味,恰恰是對生活、情感本質的一種逼真反映,不必拘泥於表面的形式。例如,餅很難吃,甚至把嘴吃腫了,毛毛做餅把頭髮做到全炸起來,這是主創者們在傳達一種對生活、情感的「神似」,好比是一種遊戲規則,大家遵守才好玩,這裡要領會創作者的意圖,如果一味地拿生活的原生態去套這個對生活進行了藝術加工的手法,就顯得這個觀眾不幽默,思維有些缺乏藝術的趣味了。美國好萊塢大片裡的好多情節設定也都是不可能發生的,就好比是一個遊戲規則,大家遵守了才好玩。丹麥電影《狗鎮》中,城就是地上的一塊板,在地上劃了線,就表示是城的街道與房子了,演員就開始表演了。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主創們艱苦、認真完成了表演創作的電影,演員選擇恰當,表演水準高,而且融合了多種表演風格,還讓我們看到了梁朝偉、金城武等優秀演員對不同表演風格的探索和他們的高超表演能力。我們的觀眾及評論界應該大力鼓勵我們演員的認真創作、不斷創新和突破的職業精神,支持為了表演藝術的神聖創作不惜毀掉自己「美貌」的一心為角色的專業精神,這樣才能有利於國產電影整體表演水平的不斷提高。

綜合看來,《擺渡人》是一部難得的佳作,也已經取得了商業與藝術融合的成功,藝術水準高超,票房成績也比較好。不妨預測一下,《擺渡人》將來應該能夠獲得攝影、表演、剪輯等方面的諸多獎項,而且,金城武的最佳配角獎應該是妥妥的了。電影遭遇的一些負面評價也襯托出了影評界存在的一些落後,也體現出我們一些普通觀眾的評論能力、鑑賞能力有待進一步地引領與提高,特別是遇到一些超出普通觀眾欣賞能力和比較創新的藝術創作時,更需要進行有理有據的鑑賞引領。時間終將證明,《擺渡人》是一部精心創作的、積極探索商業與藝術融合併獲得良好成果的優秀電影。電影創作者、電影觀眾、電影評論者互相引領、共同成長的狀態是良好的狀態,相信中國電影正處在一個成長的關鍵和良好時期,還需要一些時間,以及耐心與努力,擠出市場泡沫才更健康,基礎才夯得更實,電影強國之路才不斷走得更高更遠。

畢志飛 2017年1月1日於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