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光,虛光,逆光。
單純,善良,美好。
連每一個擦肩的顫動每一個眼神的交會都如流水線般統一,少年們和家長們的台詞像極了故事會少年文藝部落格段子的原始模板,老師嘮叨嚴厲卻也樸實善良,女生們的閨蜜情經歷小摩擦卻總是堅韌感動,男生們儘管拳頭相向卻依然兄弟情深,女孩子羞澀,男孩子衝動,他們的愛情像極了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乾淨溫暖。
對了,一定要有一場大雨的戲,記得要咆哮。
那是你的年少時光嗎?
這世道,猜對了結局,人們終將庸庸老去,卻從來看不清過程,看不清彼時的自己。這影像,像是起了大霧,霧的外面是不斷催眠自己投入的觀者,終於指著皇帝的新衣淚流不止,瞧,那是青春啊,多真,多美。
也許是忘記了吧,人類自帶美圖功能的大腦在回望時總是能屏蔽那些生動的細枝末節,那些殘酷真相。也或許是因為,你國電影圈絕大多數青春片的創作者們天資黯淡,平庸乏味且遲鈍,從來沒有把握觸碰人性本真的能力。亦或是,真實的軌跡,總是平和卻血淋淋,審查者的底線,投資者的風險。
近些年,電影人們在寶島低端作品《那些年》和《少女時代》的刺激下不斷髮力,卻沒懸念地患上了和前作一樣矯情的毛病,更少了前作中難得殘存的那麼一點點真誠,於是直到今天仍在高昂自以為是的頭顱。男導演說,精蟲上腦讓別人墮胎,這是青春。女導演說,歇斯底里飛蛾撲火,這是青春。更有甚者,因為缺乏最基本的講故事的能力,把年代感的流行歌曲串一串再夾雜點打飛機開房出國回國痛哭橋段就成了一部電影,只見鏡頭後的操控者張開嘴笑了,這不就是你們這幫掏錢進電影院的煞筆的青春麼。
然後是這一次,沒了墮胎,沒了狗血,多了點認真,套路卻依舊。所有的青春飛揚的面孔都被生硬安在一個個設置好的扁平靈魂上,故事的起承轉合漂亮的不像真實存在過。稚氣有了,血氣沒了。出了電影院,就忘了。
在這片土地上所有鮮活過年輕過的孩子,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面孔?
說說那些尚記得的東西吧。
和電影一樣,也是十幾年前。
大多數的平凡少年,是穿著臃腫肥大醜陋的校服從家裡到學校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各個班的學霸並不好看,聰明且勤奮的人一般也無暇打理外貌。曾經有個成績全市前幾的女孩子長得不錯,多才多藝名噪一時,高中和同班另一個學習好又高又帥的男孩子談起了戀愛,於是那些又胖又土的青春期少女們會多少次擠在教室窗口看他們在遠處操場上擁抱。三年後,他倆都落榜了,去了本地的三本學校。
漂亮的女生很多是初中開始就有了戀愛經歷,這種女孩會有種莫名的頤指氣使和老成嫵媚的氣質,圍觀過的大概會懂。她們不喜歡穿校服,一定要穿也只穿上半身而下半身必須配上牛仔褲露出自己的美好線條來才滿意,她們很多會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固定的圈子,肩並肩在課間的走廊里來回走動,然後不意外地迎來少年們火辣辣的眼神和同性們情緒複雜的注視。她們的關係並不牢靠,很多圈子過不久就會打散再重來,總免不了互說壞話。她們從不傻白甜,就像牯嶺街的小明一樣,眼神真摯,表情游離,她們的另一半多是某個時期風頭正勁的壞小子,然後再換掉,彼此互相擁有,同年級漂亮男孩女孩的關係於是往往亂成了一鍋粥。
初中時叱吒風雲的老大,到了高中要嘛是退學了,要嘛是去念職高了。重點中學裡的頭子基本上被體育特長生包攬,他們高大英俊打完球後渾身的汗水毛孔都散發著少年氣息,然而他們連正眼都不會瞧一眼那些好學生,那些平凡女生。他們喜歡與社會上的男人女人打交道,這樣才能顯出自己是成熟的,他們自成一圈,學校裡的其他人對於他們更像是空氣,包括老師,老師嘮叨多了,他們可是會回罵的。他們打群架,喜歡追求義氣,崇拜儀式感的東西,也特別脆弱。曾經有個跋扈的少年,得罪了人被黑道追到學校來,為躲避爬窗,於是摔死了。出殯那天,校外校內好多穿著黑衣的孩子,做足了扮大人該有的樣子。
老師,嗯,他們有著各式面孔,和這個世界一樣複雜變幻。他們或厚道,或市儈,或溫情,或冷漠。風流的男性老師,有時也會和班裡那個不認真聽課卻很會微笑的美女學生玩玩曖昧,走到後排並肩而坐幫忙補習下功課,就像牯嶺街建中的那個醫生一樣,咳咳,導演這段掐了別播。
而大多數的小孩,從不是學霸,從不是美女,從不是拉風少年,從沒有大膽的跳到學校講台上抗議唱歌,從沒有在高考前忽然陷入愛情不能自拔然後說這是成長這是找到自己作自己。他們也會有隱晦的愛戀,也會有友情的跌倒,也會有自卑自大堅強軟弱,也會有關於命運關於未來的困惑掙扎。他們不需要那些你國青春片裡固化的人設,卻也走完了青春里生動的每一程。
所有這些屬於漂亮孩子或平凡孩子的生命片段,不曾因為不被歌頌不被記載而消失。它們熾烈真誠,像是平靜海面下一團燃燒的火,在家長老師社會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茁壯生長。那或許是永遠凝視一個少年側影而不曾有過一絲表達的夏日,或許是因為陷於家庭漩渦不能自拔痛苦掙扎想要逃離的夜晚,或許是把所有喜悅和憂傷記錄在日記裡的燈下時光,或許是暴力謊言背叛告別,是被忽視被壓制被縱容被隱藏的過往。
無數個他們,我們,曾經深陷於成長的無數個困境裡,不懂人生不懂世界卻自以為一切瞭然於胸,有的因著堅持終於衝破命運的牢籠到達彼岸的自由,有的因著走錯的路口從此再不見繁花似錦,有的因為反抗成為青春的紀念碑,有的一直寂寞著長大直到老去。
他們曾經身處的那個小孩的世界,從來和大人的世界一樣複雜、多變、殘忍。而這個真實的世界,從不曾對他們善意尊重,平等對視,卻又喜歡聲稱是最懂他們的情懷,於是要在給他們立傳時生硬罩上連他們自己都不認識的陳舊玄幻外衣。
沒有對立體的人的透視,沒有對彼時所有少年心思的直面和承認,就不會理解何為青春。這就是你們和楊德昌和岩井俊二和姜文之間的無數光年的距離。
如果不知道怎麼講故事,不知道怎樣不做作地不按套路地描畫少時路途,至少不要帶著成人的傲慢和懶惰去杜撰篡改昨天,無論是溫情脈脈,還是狗血遍地,都透著一股媽媽代替女兒相親的尷尬。
迷茫的不是青春,是你們回望青春時失焦的眼神。
微信公號:movie_jimigao
本文首發連結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6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