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爆青

2017-01-03 01:31:39

多給了一分音樂,少給了一分劇本


新年第一部電影:

五月之後(Something in the Air),一部後青春期電影。出色的攝影和場景調度,電影裡的畫很帶感。令人叫絕的70年代音樂,迅速抓了電影原聲唱片下來聽。可見導演很有美感和音樂鑑賞品味。

前半場組織比較混亂,洋洋灑灑鋪了大量五月革命的戲,演員盲目的對口號,燒房子,脫衣服。導演想交代的太多,直接拍成了個人回憶紀錄片形態。人物成了大時代背景下的人肉道具板。電影不是個大籮筐,2個小時什麼素材都能裝下。

中場開始漸入佳境。Lola Créton在房間裡尋找男主直到最後跳樓伴著Why Are We Sleeping配樂一系列鏡頭用直覺表述了人物內心和年代感。運用了電影藝術最強有力的表達工具,沒有一句台詞,幾分鐘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直擊觀眾感官,令人拍案叫絕。相比之下之前一小時的大串哲學告白都是廢話。此後導演抓住了主要矛盾,拍出了多場類似的精彩戲。最後一場男主走進電影螢幕的告別戲,Decadence這首歌響起時,美感讓人汗毛悚立。

當導演把幾個主人公的內心放在音樂和畫面背景下表達的時候,意境躍然紙上。人物的選擇和時代密不可分,而那個時代最感性的記錄,就是那些任何時候不褪色的藝術作品。除此之外的文本表達都是舍本求末。有諷刺意義的是這片子竟然拿的是金獅最佳劇本。

我能看到告別理想主義的迷茫。成長吧,我們有一天會在某個地方相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