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

2017-01-03 04:40:15

一部像話劇的電影和一部對《十二怒漢》的直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很少寫影評,也不會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通常是以[感同身受]為由寫一篇「觀後感」,比如說看完《七月與安生》,我會以我與七月有相似的安穩的外表卻有無比火熱熱愛冒險的心,將「邁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為題寫一篇「觀後感」。最近想邁出「那重要的一步」,即想在工作方面朝影視發展,遂開始認真將此當一份工作,買了關於電影的書也開始重新看一些[有內容]的電影。

《十二公民》是話劇導演徐昂在根據美國法律電影《十二怒漢》本土化創作而成的,該片摘得羅馬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單元最佳影片,並摘得該電影節的「馬克奧雷里奧」獎,導演徐昂也憑藉該片獲得第四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新人導演獎。此為百度百科中對此片的背景描寫。為什麼要在導演徐昂面前加一個[話劇]的稱謂,一是因為徐昂話劇出身,二是因為整部電影都像是一部活生生的話劇。

本片的故事背景是一群高校家長為了學生模擬法庭聚在一起討論社會上不久前發生的「富二代殺父案」進行討論,模擬十二人是英美法庭中的「陪審員」一職,針對此案件進行討論,目標是為了達成一致通過。首先,這個故事背景設定無非是為了將一群有不同社會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而家長們完成此項任務作為孩子們補考英美法律的一項參考標準本身就存在問題,考試的是學生,而不是家長,任何一個學校將家長們的行為作為孩子的考試成績列入考核標準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然而,如果讓一群學生在模擬法庭中辯論,就喪失了導演想要「一群不同社會背景的人聚在一起」的目的,學生們年齡尚輕,還不能代表某一個族群也沒有那麼多的故事可講。故而,導演退而求其次將其家長們請過來,完成了這一目的,然而用了一個無比牽強的理由。

中國的法庭是沒有所謂的「陪審員」的角色,這無非是給導演的一大難題,脫離了這一本質性的土壤,一切故事的發生都猶如飄在空中,無法落地,也無法讓觀眾代入這個故事,因此這部電影像是一個架空在現實之上,但又取自於現實人物背景的一部話劇。

再從表現手法上來看,許多處理的細節都過於誇大,深怕觀眾無法領略導演的用心。電影共進行了七輪投票,分別是:
第一輪:12:1(有罪vs無罪)
第二輪:10:1(一票棄票)
第三輪: 8:4
第四輪:6:6
第五輪:3:9
第六輪:4:8
第七輪:1:11
第八輪:0:12(一致通過)

在第一輪所有人都一致性的投向「有罪」,而只有8號投向「無罪」,這個時候整個環境是悶熱的,7號不斷的搗鼓著背後的電風扇未果,象徵著沒有希望。而在第二輪發言8號棄票,採取不記名投票的情況下,有一人改為「無罪」,此時昏黃的陽光照進來,8號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神奇,代表著有希望。

當第四輪的時候3號與8號形成了明顯的對立關係的時候,眾人沙盤推演使用一個個子偏矮的人刺殺個子偏高的人的方式是否是「向下、向內」時,窗外雷雨大作,燈光偏黑,是矛盾的最高點。

最後一輪3號終於放下了偏見投向「無罪」,一致通過「無罪」的時候,這時候窗外昏黃的燈光又一次亮了起來,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感覺。

首先,燈光師的第二輪及最後一輪的燈光都是一種昏黃的燈光,並且無比的耀眼,一度讓我混淆了故事的時間節點,假如第一輪開始的時候是傍晚,那是否雷雨大作的時候是凌晨,而最後一輪昏黃的燈光再一次亮起的時候是日出。再一次回到故事的設定來說,一個學校是否有可能讓家長在學校的一個廢棄工廠呆一整晚就是為了完成學生們補考的其中一項考核呢?如果不是傍晚至凌晨的時間轉換,那第一輪和最後一輪相似的燈光就是燈光師的失職。

另外,學校讓家長們在一個廢棄的工廠討論這件事情本就存疑,為什麼不是學校隨處可用的教室呢?一定是因為教室不夠話劇張力,而廢氣的工廠作為背景這就太話劇了。

拋開對故事本身不落地的存疑和時間點的混亂,我們再來談談有趣的人物設定。對原故事的人物進行本土化,這是導演(編劇)下功夫的地方。

1號:中規中矩,是學生的設定,維持秩序卻又沒有明顯的觀點表達,是12個人物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角色。
2號:內穿格子襯衫,連最上面一顆紐扣都扣好,臉上時刻帶著討好的笑容,老好人,誰也不得罪,數學極好,代表一部份知識分子。
3號:演技撐起了半壁江山,最後一輪投票的鏡頭頭抵在桌上,手卻高高舉起、罵人的時候食指從下巴出的指出去、腳盤在椅子上的坐姿、口語中的京片子……細節處理的無比到位,兩個字,牛逼。北京土著,隨手一杯茶,最不關心的態度其實對案件細節最關心,與孩子有矛盾,兩個鏡頭照向他鑰匙環上與孩子的合影。與孩子的矛盾造成了他偏執的選擇相信富二代殺夫案的兒子,最後又回歸理智。
4號:西裝筆挺,西裝口袋插著手帕,桌上擺著Ipad,鏡框的選擇等等都標榜著他是一個有生活品味的人並有物質條件的人,房地產開發商,與女學生為男女朋友關係。
5號:嚴肅緘默,曾經因為錯判進入監獄一年半,汗打濕的白襯衫透出他後背的紋身圖案,對刀刃的了解也暴露出他曾經混過黑社會的背景。
6號:急診科醫生,尊重生命。
7號:小賣部老闆,與11號河南警衛成相愛相殺的關係,為了配合學校工作,參與了這一場演出。
8號:逆流、挑戰者,片尾最後暴露出他是檢察官的身份是此片最大的一個敗筆,擺在後面聊。
9號:老爺子,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曾經被打成「右派」,深刻能體會「沒人重視」
10號:以收租為活,靠著外地人養活了自己卻地域歧視
11號:河南人,警衛,曾經想考政法大學未果而做了政法大學的警衛,在鐵路工作了一年(此人設是否是想模仿我馬特達蒙在《心靈捕手》裡的人設)
12號:市儈,第五輪和第六輪的投票反覆即是由他造成,搖擺不定,牆頭草,沒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觀念

《十二公民》中十二位人物的本土化很成功,有說著一口京片子的北京土著,有曾經被打成右派的老同志、有與在校女大學生成為男女關係的房地產商…每個人的身後都代表著一個群體,而每個群體都是帶有鮮明時代背景的。在此人物形象設定下,導演徐昂是下了功夫的。

但,「翻譯有兩種翻譯方式,一種是直譯一種是意譯;珠玉在前,徐昂的作品是《十二怒漢》的直譯,人物北京本土化的很成功,然而人物角色和人物選擇聯繫太過緊密。評分四星。」此為我豆瓣上對該電影的短評。十二公民雖各有特色,但表達人物選擇與人物背景結合過於緊密,比如說3號選擇有罪來自於與兒子的矛盾的偏執,5號選擇無罪是因為他自己就是含冤入獄的受害者,所以他會說出「萬分之一的錯誤是對當事者百分之一百的災難」,9號選擇無罪是因為曾經達成右派批鬥時背後的一句暖心的話……

前面提到,本片最大的敗筆是電影結束,8號回座位上拿起了他的檢察官證,把整部電影變得特別主旋律,好像他的堅持是一個檢察官的責任和獨到之處。而我恰恰認為,8號如果就是一名普通市民,一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公民」,這才是整部片子的意義所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