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09,163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asthinki

2017-01-03 09:52:19

你以為這是一個人的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整理過後的影評

Nocturnal animals

「每個人都是夜行的動物,孤獨在夜色裡面對那個醜陋的自己,只不過有時候才會因為挫折才看到自己厚厚的面具」

蘇珊是所有女性的投影,不過是在手法處理上強調了女人的那份心口不一,苦悶的社會成熟之下的偽裝

而這種偽裝的揭露,是導演通過一本叫做《Nocturnal Animals》的書實現的

導演想做到這一點還特意把人物的出身和學歷設定為藝術,因為藝術對內心的反應的表達顯得格外強烈

這是整個故事想告訴我們的一些通過手法含蓄處理的社會現實

Part One

故事簡介

我不敢妄言這只是一部關於深度具象化展現一種女性心理的電影。但我更願意相信,Animals這個詞是代表了一個群體,而非單單女性

現實中,身為天主教徒家庭的蘇珊看不起自己的母親,年輕的蘇珊覺得母親不懂得人生的趣味,不願讓自己在母親的操控下成為下一個她自己

在懵懂和幻想中選擇了嫁給愛德華,然而卻在瑣碎的生活中失去了當初的那份關於愛德華的幻想,她累了,累於社會的瑣碎和抵禦誘惑

「愛德華是懦夫」的這樣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讓她與愛德華的交往中深深傷害了愛德華

面對帥氣霍頓,她選擇了新鮮感,選擇能帶給她反差快樂的男人,儘管她已經不顧母親的勸告嫁給了愛德華

也已經忘記了面對母親時那份滿臉嫌棄的理想主義色彩

而更傷害愛德華的是,她瞞著愛德華墮掉了他們唯一的孩子

事情敗漏,車窗裡外,四目相對,雨中情絕

Part Two

那本叫做夜行動物的書

而所有她帶給愛德華的傷害用語言所能描述的就是那本《Nocturnal Animals》

而整個電影最細膩的情感展示和含蓄的傷害表達就是這本書的劇情

因為在書中,所有的角色和劇情都是愛德華面對蘇珊二人在一起的生活的延伸

是愛德華在成書前,一直痛苦地探索了十幾年二人在一起的經歷化成的直觀表達

回到書中,車開在夜色里,此時二人已經有了年齡不小的女兒,幸福美好,書中的 「蘇珊」 也更加漂亮

接著,摧毀了一切美好的是愛德華的懦弱,儘管只是在愛德華看來而已,而這種極端的歸咎也是一種歇斯底裡的反抗和回應

愛德華躲藏沒有上車以及最終的手刃仇敵,對作家愛德華本人是一種心理上的解脫和對懦弱傷害本身的控訴和宣洩

流氓象徵著生活中磕磕絆絆的瑣碎

母女的死亡象徵著墮胎和二人關係的決裂

整個故事的拍攝,讓我身臨其境,直冒冷汗,我也曾多次設身處地的想像著自己是故事中的愛德華時該作何反應

隨身帶刀,帶槍,健身,搏擊我都想了

但到了後面劇情的真切的寫實讓我感受到個人力量在政治遊戲裡的無力

Part Three

可悲的蘇珊

為什麼我說蘇珊活得累,活得虛偽,因為在電影中有這樣一段

蘇珊讀了愛德華的書,整夜難眠。第二天手下與手下交流時,手下驚詫於蘇珊已經結婚的事實

而蘇珊也驚詫於原來自己一直給自己帶上的面具是如此的厚,並強調自己從不睡覺

我也問我自己,如果換做是自己的經歷,為什麼自己不敢公開和某些女生曖昧的事實而承認已經是自己的女朋友,甚至不敢表明的情景

我想,這種解放自己,可能會得到更多仰慕者目光的狀態才是我們想要的吧

Part Four

諷刺性的家庭教育

「蘇珊你記住,每一個女兒都會成為自己母親的樣子,我們走著瞧」母親魔咒似的心理暗示也是悲劇的成因

電影中,蘇珊從噩夢中驚醒,給自己和霍頓的女兒打電話

電影特意給了女兒和另一個男人床上裸體的鏡頭,再加上本身蘇珊一家是天主教徒,母親說你和他同居也都無關緊要的話。

我倒是看出了導演對當今社會對性開放和教育的一些思考

Part Five

其他

電影開場時的藝術品展覽館裡的裸著身子的,脂肪堆起來的皮囊是蘇珊潛意識裡對於現實生活中表里不一的感受

蘇珊在讀了前夫寄來的書之後的精神恍惚是因為她發現自己是如此的不堪,世界一度崩塌

她賴以生存的名聲和光鮮更加重了這種表里不一的情感表達

以致於她在例會上說出懼怕變化的話,她意識到之前的裁員可能是自己的私慾所帶來的決定

蘇珊本質上和你我都一樣是完美主義者,也追求表里如一的快樂

只不過有些經歷

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她麻醉,否則她的世界就會坍塌

和霍頓之間已經是捆綁關係的細節表現在霍頓打電話時的不耐煩以及直白的外遇

當我看到她穿上那件綠色漏胸裝,想換又沒有換只是擦掉一些口紅

我還是覺得這份虛偽的孤獨沒有褪去

讓我想到了人生的污點的滾雪球效應,也體會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教化並非如字面意義那麼輕描淡寫

至於愛德華為何不去赴約,我想這個男人在寫完書的時候就已經心有決定了,他的一隻眼瞎了,但依然掙紮著張開了另一隻

也許他也只是在遠處看著,他的救贖已經完成

Wrriten By Doasthink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