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百惠

2017-01-05 16:53:02

為賈木許那無可拔高的審美汗顏


如果沒有那些看似不重要的配角們,這部電影早就完蛋了。歸功於北非移民,伊朗移民和一條英國鬥牛犬,希望他們不會在賈木許午夜夢迴時糾纏他。
文章來自《綜藝》,在這個審美不可拔高的世界裡,給賈木許潑一點冷水。
(來源/《綜藝》 編譯/菜頭)在吉姆-賈木許的新作《帕特森》中,主人公帕特森是個開大巴的詩人。不過,比起詩作,影片本身更像是一篇散文。
  緩慢的敘事節奏、冥想一般的狀態,一直以來都是賈木許的電影美學標籤。他鏡頭下的那些故事我行我素,彷彿自成一套時間體系,而其對觀眾產生的效果,這些年來則發生了變化。顯然,賈木許式的「拖延」與數字時代崇尚的快餐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而《帕特森》的「不合時宜」,正是導演的目的和訴求。影片的核心是對一個已經不復存在的世界的深深懷念——在這個世界中,你可以日復一日地生活在無味的平凡中,而不會產生過多的焦慮。
  居住在名叫帕特森的小城的帕特森(亞當-德賴弗飾),生活幸福愜意、波瀾不驚。他和甜美的伊朗裔妻子蘿拉(格什菲-法拉哈尼飾)居住在一個有地下車庫的一層別墅。每天,他六點起床,給自己泡碗早餐麥片,然後就帶著他灰色的金屬便當盒出門工作。開完一天的大巴後,他下午六點回到家,帶著寵物——英式鬥牛犬馬文散步去街角的酒吧,喝杯啤酒,和酒保多克和幾個常客閒聊一通。
  不過,接下來,觀眾就發現了帕特森平凡外表下一個秘密的愛好。每天還沒開工,他都會坐在駕駛座,拿出筆記本寫幾句小詩。觀眾可以從螢幕上聽到、看到這些詩句,它們語言樸實,歌頌著日常生活表面下的靈魂。我們聽到的第一首詩寫的是火柴,靈感來自帕特森家中的俄亥俄藍頭火柴。任由才華馳騁的帕特森,思緒隨著火柴又想到了浪漫的愛情。他的詩句簡單而真摯。(這些詩其實來自73歲的俄克拉荷馬詩人Ron Padgett。)儘管蘿拉總是敦促丈夫出版自己的詩作,但他卻不想與人分享。對帕特森來說,這些詩是他的日記,只屬於自己。
  也許大多數人不知道,賈木許的這部影片是向五十年代美國的一群業餘詩人致敬——當時,出現了一批在業餘時間寫詩的職場男性,他們在創作中記錄下自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而影片主人公的偶像便是一個叫做威廉 Carlos 威廉斯的業餘詩人,他的正式身份是醫生,帕特森正是他居住的地方。這些人具有雙重身份的詩人,就好像擁有秘密身份「克拉克-肯特」的超人一樣。
  作為電影,《帕特森》講出了主人公安靜、低調生活背後的感傷。人物的怪癖和一些衝突基本沒有推動敘事的發展:無業的蘿拉夢想成為鄉村歌手,或是去農貿市場賣蛋糕(最後成真了),她用黑白相間的幾何圖形的布料裝飾家裡的一切,有時候直接就用畫的。雖然這是一種強迫症行為,但那圖案還是挺賞心悅目的。
  這樣一部電影可能會讓你納悶:即使是用賈木許的獨特標準來衡量,《帕特森》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德賴弗的表演並沒有講出一個故事。他在螢幕上展現了懶洋洋的魅力,但這位身形有些過長的演員,一直以來以嘴炮著稱。本片中他被賈木許調教成了內秀型人才,沒有給觀眾太多火花。
  賈木許的美學產生作用的時候,不需要任何過度解讀。然而,在《帕特森》中,這種魔力縮水不輕。在他最好的幾部作品中(《天堂陌影》、《神秘列車》以及上一部《唯愛永生》),那種不死的「賈木許節奏」顯得遊刃有餘。而本片給人的感覺是,賈木許還在玩那些自己過去玩剩的東西——這一點,導演自己通過讓夫妻倆去電影院看一部1932年的電影就承認了。帕特森和蘿拉生活在過去中。可是,電影人能沉湎於過去嗎?《帕特森》中有太多的情節,讓人覺得賈木許為大多數配角是非洲裔這件事而沾沾自喜——好像他們臉上就直接寫了「有故事」三個字似的,可是,這已經不是三十年前了。
  不過,話說回來,影片還是有過一次小小的戲劇衝突的,這要歸功於鬥牛犬馬文。為了避免劇透,這裡簡單總結一下:這次事件讓帕特森不得不承認,詩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惱人的是,好像他早就看透了這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