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導演: 馬汀贊帝維2017-01-05 18:02:30
正如電影名字《地雷區》一樣,影片講的就是排雷,而且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影片講述了在二戰時,因為擔心盟軍會在丹麥登陸,德軍在丹麥的西海岸線埋下了220萬顆地雷。
二戰結束後,就需要有人講這220萬顆地雷排除,誰來做?戰敗的德軍俘虜,如果他們不願意,只能被槍決;排雷完成,就可以回家,當然前提是沒有在排雷過程中犧牲。
影片的主要講述的是十個稚嫩的小男孩,他們要在埋滿地雷的沙灘上,要拆解一共45000個地雷。平均每個人要拆解4500個,4500次與死神面對面。
這十個人,最後活著逃回德國只有……
好吧,不劇透了!!!
接下來我講的,希望你看完電影再接著往下讀,不然可能會誤導你觀影過程中的感受。
整部電影籠罩著「隨時可能被炸死」的緊張壓抑氣氛里,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讓你喘不過氣來。
影片的第一場排雷就緊張到了極點,每個人拿一個地雷到一個暗室內練習排雷,獨自完成,沒人幫忙。
這段十分鐘不到的演習里,影片裡陸續進去了六七個人,每個人進去都提心弔膽。
我說的是我們觀影者提心弔膽,每個進去的人都可能被炸死,而且我們也知道導演會安排其中一個人犧牲,就是在這樣焦慮的等待過程中,對於精神衰弱的人來說真的太煎熬了。
果然在後來一個,當大家以為他不會失誤的時候,地雷爆炸了……
這些地雷的殺傷力有多大呢?簡單點說,只要人被炸到,基本連屍體都找不到。在影片中有一對雙胞胎,弟弟看著哥哥被地雷炸飛了,結果過去找屍體,硬是找不到,不知道飛哪裡去了。
此外,在沙灘中還有更危險的,就是幾個地雷用基本看不見的銅線連接在一起,如果找不到那根線,毫不留神就會引爆連接在一起的所有地雷。
最讓我緊張的是最後一個爆炸場面,當一幫孩子往車上搬運地雷的時候,還在聊著回家幹嘛,聊著生活開著玩笑,雖然我當時知道,可能這一車的地雷都要爆炸了,但當猝不及防的爆炸來臨時,我還是被驚嚇到了。
一車的地雷,幾千個一起連環爆炸,而且是在那麼憧憬那麼美好的幻想下,那麼突然 的爆炸,你能想像那種絕望嗎?
是的,在影片一個半小時裡,基本都是這樣,讓人窒息。
影片看的虐心,也同情這群德軍孩子,但其實想想二戰時期德國對其他國家的侵略,可能就會理解為什麼丹麥會讓這幫孩子去排雷。
德國是侵略者,丹麥作為被侵略者,不管是丹麥軍人還是民眾在當時對德國人都會有仇恨心,所以由德國戰俘來排除200萬顆雷就顯得天經地義了。
當然在我看來導演也並沒有刻意渲染觀影者對孩子過份的憐憫,他把這群孩子的形象塑造的並不是那麼讓人憐惜。比如有些孩子會在夜裡去偷東西吃,有些孩子會利用小手段去盜取小女孩的麵包,當同伴遇到險情時他們會束手旁觀不肯援助,而且很多孩子眼色和面部特寫的鏡頭,都深刻地展現孩子內心憤世嫉俗的仇恨心理。
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殘酷的,影片中的丹麥軍官,在電影開始時對德國俘虜的毆打,好像很暴力,但其實他對侵略者的仇恨,在當時所表現出來的暴行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每個人都有良知和善心,所以在後來對待這十個孩子的態度,這位軍官也由開始的冷漠慢慢變得同情,甚至幫助他們逃跑,違背了上頭的軍令,釋放了四個孩子翻越國境線。
也因為這位丹麥軍官的存在,讓這部電影顯得稍微有一點點人性。
即使戰爭帶來多大的傷害,但這樣的責任本來就不該是孩子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