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歡樂好聲音 Sing

歌唱秀/欢乐好声音(台)/演唱

7.1 / 191,904人    108分鐘

導演: 葛斯詹寧斯
編劇: 葛斯詹寧斯
演員: 史嘉蕾喬韓森 馬修麥康納 尼克奧佛曼 瑞絲薇斯朋 泰隆艾格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denyLau

2017-01-05 23:30:49

歡樂好聲音: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016年是屬於「非人主角」電影的一年,全球票房的前5名,有4部的主演不是人——剩下一個是肉體改造魔鬼筋肉人。從年初的《功夫熊貓3》《動物方城市》《奇幻森林》到暑期的《愛寵大機密》《憤怒的小鳥》《海底總動員2》《冰川時代5》,還有《逗鳥外傳》和幾根大香腸,甚至還有一大批真人電影CG製造(《忍者神龜2》《彼得的龍》《基努貓》《九條命》《新哥斯拉》),是的,2016年的螢幕常客,正是這些毛茸茸/有鱗片/有羽毛的朋友和他們的怪奇物語。然後,在年底我們又雙叒叕見到了另一部擬人動物做主角的動畫電影,《歡樂好聲音》。
來自照明娛樂的這部Holiday閤家歡新片雖然花了5年的製作時間,但創作思路卻非常簡潔明了——綜藝真人秀+流行音樂,不僅戳中美國人的G點,也戳得中中國人的G點。高度低齡化和可預料的劇情在動畫領域能帶來的風險非常小,瞅的就是拖家帶口過新年的時間節點——成本僅為《海洋奇緣》一半,但在未來數周內,其北美總票房即將超過後者這個特效巨人。
而優秀的成本控制僅是照明娛樂獲得商業成功的秘訣之一:糖果配色人畜無害,故事從不故作高深,而喜劇題材具有普適的親和力。這些因素使得照明娛樂在短短數年間就成為了超越夢工廠和藍天工作室的新巨頭,在票房收益上具有比肩迪寶寶的實力。
知道自己兜里有多少存貨,這很重要。在《歡樂好聲音》身上,我們又看到了照明娛樂鮮明的創作慣性:看似熱鬧非凡實則空洞鬆散的故事,抽象化喊口號式的思想主旨,虎頭蛇尾敷衍了事的斷崖式結局,以及大量甜到膩歪,膩到掉牙的萌系幽默。格調雖然不高,但是有效,尤其是對低齡人群和不想動腦的觀眾來說,格外有效。
但是,有效並不等於「好」,這是個常見的實用主義誤區。《歡樂好聲音》是照明娛樂柏拉圖式的理想動畫,在無底線的賣萌之下,是平庸而又缺乏靈魂的本質。


雖然同樣是動物擬人,但在《歡樂好聲音》的眼裡,《動物方城市》就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如果你對其抱有「一部音樂喜劇風格的《動物城》」這種期望的話,那麼失望也是顯而易見的。
《歡樂好聲音》不是炒雞星光大道,而是心靈雞湯音樂版——等等,這還真就是星光大道。
英國導演加斯·詹寧斯並不是個多產的導演,《歡樂好聲音》是闊別10年的首部作品,而此前的項目與動畫電影也相去甚遠。實際上,他近年來主要從事的是MV製作。所以《歡樂好聲音》的差強人意,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然而,考慮到奧斯卡級別的大牌配音,這部動物動畫在惡意賣萌的畫面以外,就難免有些令人失望了。
雖然有著馬修·麥康納,瑞茜·威瑟斯彭,斯嘉麗·詹森,約翰·C·賴利,塞思·麥克法蘭,塔倫·埃格頓這些著名演員的參與,但到了影片最後,你恐怕不會記住他們飾演的任何一個動畫角色的名字——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失敗之一。整部電影最有趣的在第一幕和第三幕——那是因為這兩幕都有老少咸宜的金曲串燒——動畫在第二幕開始推進劇情和豐滿人物,但這兩個目標都沒有很好地完成,敘事節奏存在很大問題,幾個側寫過於零碎鬆散,既缺乏深度和吸引力,又缺乏實質上的推動力——一路上的種種磨難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和《動物方城市》在擬人隱喻上的充分挖掘相比,《歡樂好聲音》基本上只是簡單地披了一層皮,除了淺淺的角色基本設定,沒有更深的含義可供思考——我們看不到為什麼豬媽媽能夠完美照看25隻小豬和美好婚姻,卻依舊沒有成就感;我們看不到自私自利的小老鼠,為什麼就突然喚醒真心重返舞台。這些既定內容都是表面上的,並不期望能喚起觀眾怎樣的情緒反應,而僅僅追求敘事上的通順。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情緒和表現上偶爾會存在的擰巴狀態。
譬如,當我們看到猩猩爸爸越獄支持兒子時,或許心中會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觀眾的內心深處清楚地知道,這依然是越獄。
需要強調的是,《歡樂好聲音》有趣,但是故事本身平淡無奇,缺乏懸念。大多數角色的故事線都行色匆匆,迷失在盛大的片尾歌舞秀當中,嚴重缺乏平衡感。


加斯·詹寧斯在這部動畫上孤獨地付出了5年時光,作為一名很少參與動畫製作的導演,他值得尊重,並且也得到了不錯的回報:他豐富的喜劇經驗,令片中多數角色在設定上很完滿,並且有著自然而然的喜劇狀態。但在熱烈歡樂的氣氛下,電影在故事和整體概念上有著較大缺陷。
照明娛樂的動畫電影越來越像爆米花,缺乏營養,卻因迎合大眾而受到廣泛歡迎。和《動物方城市》相比,《歡樂好聲音》實際上更像是《魔髮精靈》不那麼一本正經的動物表兄弟,試圖用無拘無束的歌唱掩蓋生活中的全部問題。
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而當他沉溺於充滿幸福感的糖衣海洋的時候,一定會裝睡得更加香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