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星战外传1

7.8 / 685,941人    133分鐘

導演: 蓋瑞斯愛德華
編劇: 克里斯魏茲 湯尼基爾洛伊 喬治盧卡斯
演員: 費莉絲蒂瓊斯 麥德米克山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地瓜

2017-01-07 21:18:55

《俠盜一號》:時代背景與關鍵人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常有人問,不了解星戰,能看懂《俠盜一號》嗎?
答案很簡單。
看懂故事的緣起、發展與高潮,看懂人物之間的關係,並無難處。因為,本片的主要角色——「俠盜一號」小隊,以及反派,都是本片原創的,所以影片勢必要把人物互動和由此衍生出的情節交代清楚,不然這就不是一部電影了。
但是,不了解星戰,要理解本片中出現的一些非主要但是很重要的角色的意義,以及「俠盜一號」小隊所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不可能的。
對於不了解星戰的人來說,這可能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科幻片。
但對於熱愛星戰的人來說,這是一部以一種別樣的風格使得星戰世界更為完整和富有魅力的影片。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不認為看這部電影一定要多了解背景。《俠盜一號》的自我定位是星戰外傳,它和其他故事有關聯,但是又有著自己的獨立性。所以,放空大腦去看,不要讓觀影成了負擔。如果你對它有感覺,看完自然會去補那些你想知道的事情。不要把自己當作局外人,也不要把自己跟星戰粉絲對立起來。沒準,你很快就會加入星戰大家庭。
接下來,我就對《俠盜一號》的時代背景和關鍵人物做一些介紹,即使你不了解星戰,也可以在看《俠盜一號》時輕鬆一些。

接下來的文字,會對《俠盜一號》有些微劇透。

1、《俠盜一號》的時代背景
在所有的星戰電影中,第四部《新希望》(A New Hope)與《俠盜一號》的聯繫最為緊密,因為《俠盜一號》的結尾與《新希望》的開頭是無縫對接的——注意,是完全無縫。
《新希望》開頭講到:「義軍的間諜,竊取了帝國終極武器『死星』的設計圖」,這就是《俠盜一號》的故事。

這是義軍同盟(the Rebel Alliance)反抗銀河帝國(the Galactic Empire)的一段最黑暗的時期,我們的英雄盧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漢·索洛(Han Solo)等英雄都還沒有出現。雖然這些英雄是摧毀帝國的決定性力量,但義軍同盟的首場戰略性勝利,卻是由「俠盜一號」小隊完成的。

2、死星
「死星」是星戰中的明星武器,首次出現於《新希望》中,並於這一部中被摧毀。它是一座巨型武裝太空站,有摧毀一整個行星的能力。死星是帝國專制恐怖統治的象徵,從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其龐大身軀和超強火力極為駭人,所以死星能起到壓迫廣大人民自由意志與反抗決心的作用。

所以,義軍同盟一定要摧毀它,這樣既能減輕自己軍事上的壓力,又能打破帝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俠盜一號」小隊的任務由此開啟,也就是《新希望》開頭字幕中所說的——竊取設計圖。

3、雅汶四號衛星
《俠盜一號》中,義軍同盟的主要基地位於雅汶四號衛星(Yavin 4)。它是是環繞氣態巨行星雅汶運行的叢林衛星,很適合藏匿武裝力量。

這個基地首次出現於《新希望》中。《俠盜一號》對它做了精準還原。類似的還原存在於《俠盜一號》的每個角落。

在《新希望》中,死星就是在攻擊這個基地的時候,偷雞不成蝕把米,粉身碎骨。這是義軍同盟對銀河帝國的一場關鍵勝利,史稱「雅汶戰役」(the Battle of Yavin)。星戰年代紀元有很多標尺,其中一個很常用的標尺就是雅汶戰役。雅汶戰役前就是「Before Battle of Yavin」,縮寫為BBY;雅汶戰役後就是「After Battle of Yavin」,縮寫為ABY。然後再在BBY、ABY前標上確切的年數,類似於我們公元紀年所用的BC和AC。

4、達斯·維達
如果說在這世上有什麼東西比帝國的死星還可怕,那就是西斯尊主達斯·維達了。他不是本片主要角色,但卻是非主要角色中最重要的角色(甚至比主要角色還重要)。他曾是一名偉大的絕地武士(Jedi Knight),信仰原力(The Force)的平衡;但由於自身性格的缺陷與命運的驅使,他倒向了黑暗,成為了一名西斯尊主(Sith Lord),為帝國效力。在《西斯的復仇》中,他剿滅了絕地武士團(the Jedi Order),只有少數絕地武士得以倖免,隱姓埋名、離群索居、蟄伏待出。自此之後,維達以其強大的原力橫行於宇宙間。許多年後,原力漸漸變為一個傳說;而那些親眼見到維達大人使用原力的人,則為這種巫術般的力量嚇得魂不附體。
見到維達,就等於見到死神。

義軍同盟就將面對這個可怕的反派。雖然他出場時間並不長,但足以讓觀眾感受到那種「一步殺十人,千里不留行」的窒息感。
在星戰4-6部中,飾演達斯·維達的演員共有三位:大衛·布洛斯扮演盔甲下的維達,西伯斯頓·蕭扮演第6部中臨死前脫下頭盔的維達,而維達那富有磁性和魅力的聲音則來自聲演詹姆斯·厄爾·瓊斯。此次瓊斯也再度回歸《俠盜一號》,為維達大人獻聲。

6、威爾赫夫·塔金
威爾赫夫·塔金(Wilhuff Tarkin)是本片出現的僅次於達斯·維達的非主要但是很重要的反面角色。他是帝國高級星區總督,最早出現在《新希望》中,並且隨著死星的毀滅而死無葬身之地。

他是死星工程的重要推動者,因為他堅信恐怖是有效的統治手段。他提出的「塔金主義」(Tarkin Doctrine)闡述了死星的作用:威懾。
塔金的故事可以在星戰正史小說《塔金》(Tarkin)中讀到。此次他在《俠盜一號》中再度現身,但形象卻是電腦合成的,因為當年的扮演者彼得·庫欣已經於1994年去世。

7、奧森·克倫尼克與蓋倫·厄索
奧森·克倫尼克(Orson Krennic)是塔金的下級,死星的直接指揮者;蓋倫·厄索(Galen Erso),女主角琴·厄索(Jyn Erso)的父親,正是他的研究使得死星的實現成為可能。
這兩人同為本片原創角色,他們之間更多的故事記載在星戰正史小說《催化劑》(Catalyst)中。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恩怨在共和國時代就開始了。這兩個人從最初的朋友,發展為勢不兩立的敵人。
《催化劑》也介紹了克倫尼克與塔金的政治鬥爭,因為他們都野心勃勃,希望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個人。所以《俠盜一號》中這兩個人雖然都要剿匪,但一直互相使絆子的情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催化劑》還介紹了蓋倫是如何與索·格雷拉相識的:是索把蓋倫一家三口帶出了帝國的魔掌,在偏遠行星安頓下來,直到《俠盜一號》故事的引子中,克倫尼克與帝國死亡士兵(Imperial death troopers)循跡而來。


8、索·格雷拉
在《俠盜一號》中,我們看到帝國反抗者的組成成份非常複雜、派系林立。在義軍同盟之外有一支由索·格雷拉(Saw Gerrera)帶領的游擊隊,在傑達採用極端乃至恐怖手段打擊帝國勢力,常有附帶傷害。
《俠盜一號》沒有時間去交代索·格雷拉這種作風的形成過程,但我們可以在其他星戰正史作品中窺得一二。
索·格雷拉的背景故事在動畫連續劇《星球大戰:複製人戰爭》(Star Wars:The Clone Wars)S5E2-5中交代得比較完整。他也是第一個由動畫作品進入真人作品的角色。

預告片中有一句他的獨白:「如果你繼續戰鬥,你會變成什麼?」這句話揭示了他的過去。事實上,在複製人戰爭中,他就已經是翁德倫(Onderon)反抗分離勢力佔領軍的游擊隊領袖。這場戰爭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妹妹,並且一定程度上也要為此負責。共和國變成帝國之後,他妹妹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他又繼續反抗帝國暴政。經年累月的鬥爭摧毀了他的身體和精神,才把他變成這副模樣。
除了在《俠盜一號》中登場以外,索·格雷拉還將在正在播出的動畫連續劇《星球大戰:義軍崛起》(Star Wars:Rebels)第三季下半季中登場,這次登場在故事時間上要早於《俠盜一號》。

9、齊魯特·英威與威爾守衛
齊魯特·英威(Chirrut Imwe)是本片原創角色,「俠盜一號」小隊的成員,甄子丹飾演。預告片中單挑一打衝鋒隊員時猶如葉問附體。
他是一個盲人,但來歷成謎,很可能以後要出衍生作品。他在戰鬥中展現出對原力的熟練運用,引得觀眾們疑慮重重,懷疑他是一名絕地武士。
但影片主創早就說過,這是一部沒有絕地武士的影片。
實際上,銀河系中的信仰、運用原力的組織並不只有絕地和西斯。齊魯特就屬於另外一個信仰和運用原力的教團:威爾守衛(the Guardians of the Whills)。這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組織,發誓要保護傑達聖城(the Holy City of Jedha)中的凱伯神廟(the Temple of the Kyber)。預告片中桌山上的城市就是聖城,聖城裡最高的建築就是神廟。

傑達是一個盛產凱伯水晶(Kyber Crystal)的行星,這種水晶早年的著名作用是為絕地武士的光劍(Lightsaber)供能,但帝國發現它也可以給死星的雷射炮充能。而威爾守衛的重要職責就是保護水晶不被濫用,於是雙方的衝突就不可調和。
齊魯特是一名忠實的威爾守衛,並且尊敬絕地武士。這促使他加入到「俠盜一號」小隊反抗帝國的行動中來。

10、貝爾·奧加納與萊婭·奧加納公主
在官方劇照中,我們看到了貝爾·奧加納(Bail Organa)出現在義軍同盟基地。

貝爾在星戰第二、三部中就已出現。

他是共和國時期銀河議會的議員,也是奧德朗(Alderaan)皇室的領袖,這也是為什麼其養女萊婭·奧加納(Leia Organa)會被稱為公主。事實上,萊婭的生父就是達斯·維達,為了讓她不受父親的影響,貝爾將其收為養女,撫養長大。
銀河帝國建立後,貝爾與少數反對帝國的議員一起,籌建了義軍同盟反抗帝國,而萊婭公主也加入其中。
貝爾、萊婭公主,連同達斯·維達一起,是《俠盜一號》與《新希望》的直接紐帶。
在《新希望》的開場,可以看到一艘小船被一艘超級戰艦瘋狂追趕。


小船很快被捕獲,達斯·維達與萊婭公主針鋒相對。

婭公主聲稱這是一艘去奧德朗執行外交任務的飛船。
達斯·維達則對此嗤之以鼻,並表示她的飛船接收了叛軍間諜的信號傳輸。

《俠盜一號》的結尾時,電腦合成的萊婭公主也驚艷亮相,《俠盜一號》與《新希望》融為一體。

另外,在《新希望》中,塔金為了逼迫萊婭公主交出被盜的死星設計圖,下令摧毀了奧德朗。而此時貝爾正在奧德朗。隨著他的家園的毀滅,貝爾為反抗帝國的鬥爭獻出了一切。

11、帝國衝鋒隊
衝鋒隊(Stormtrooper),俗稱「暴風兵」,是星戰的標誌性形象符號,是執行帝國黑暗意志的鐵血力量,冷酷而忠誠。

當然,在電影中,他們一貫以永遠打不中主角著稱。
《俠盜一號》中除了這種標準的白甲衝鋒隊,還出現了《新希望》中的經典衝鋒隊兵種:沙漠部隊(Sandtrooper)。他們被部署在傑達聖城。

在《新希望》中,這些沙漠部隊也被部署在塔圖因(Tatooine)。

粗略上看沙漠部隊與普通衝鋒隊並無二致,只不過其盔甲與裝備更適合沙漠地區。
另外沙漠部隊還有一個有別於普通衝鋒隊的特徵是用肩甲區分軍銜。如上兩圖所示,黑色是新兵,白色是中士,橙色是班長。
《俠盜一號》還原創了許多其他衝鋒隊兵種。如電影引子部份登場的死亡士兵(Death Trooper)。他們是保衛重要人物的精銳部隊。

還有岸防士兵(Shoretrooper)。他們褐盔褐甲,是銀河系中的稀有兵種,因為他們專門保衛斯卡里夫(Scarif)的帝國安全保障綜合設施。

還有帝國戰車駕駛員(Imperial Combat Driver)。這些駕駛員負責駕駛地面突擊車(ground assault vehicle,GAV)。駕駛員的輕甲是白色的,車長的胸甲上半部及肩甲是黑色的。


12、帝國步行機
星戰的另一大傳統是,各種不實用但是奪人眼球的步行機。從共和國時期、複製人戰爭時期到帝國時期,各式各樣、彼此傳承的步行機讓人大飽眼福。
《俠盜一號》繼承了全地形偵查步行機(All Terrain Scout Transport,AT-ST)。

這種步行機最早出現在星戰第六部《絕地歸來》中,小巧輕便,適合偵查、巡邏以及攻擊步兵。

《俠盜一號》還原創了全地形裝甲貨運步行機(All Terrain Armored Cargo Transport,AT-ACT)。它是一種貨運載具,但仍舊有兇猛的火力以及堅實的裝甲。

它衍生自經典的全地形裝甲步行機(All Terrain Amored Transport,AT-AT),它最初亮相於星戰第五部《帝國反擊戰》。


13、必不可少的機器人角色
在「俠盜一號」小隊中,有一名機器人成員K-2SO,高冷毒舌。他是前帝國KX系列安保機器人(security droid),如今經過再程式設計後為義軍同盟服役。

機器人角色一直是星戰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不停變,機器人角色也不停在變,但從未缺席。
星戰1-6部中,有C-3PO和R2-D2。

《原力覺醒》中,有BB-8。

《星球大戰:義軍崛起》中,有宇航技工機器人C1-10P,暱稱「切寶」(Chopper)。

給緊張的氣氛增加一些死理性氣息的笑料,是這些鐵皮傢伙最擅長做的事情。

這就是一些你在看《俠盜一號》之前應該了解的一些背景故事與關鍵人物,這些資訊存在於之前的星戰正史作品中,對理解影片的意義至關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