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雙面誘惑--Cracks in the Shell

壳中裂缝/双面诱惑/

7.1 / 847人    Czech Republic:113分鐘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13分鐘

導演: 克利斯蒂安‧施沃喬夫
編劇: 海德‧施沃喬夫
演員: 絲婷費雪克里斯天森 烏里諾森 達格瑪曼茲 克莉絲汀娜崔斯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ar

2017-01-11 08:06:42

讓癥狀找到一個出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EAR

《殼中裂縫》(Die Unsichtbare)是一部帶有強烈的精神分析味道的電影。電影交匯著意識與潛意識的畫面,三個主要人物芬妮丶導演丶隧道工程師的慾念在此中顯現伸縮,他們各自內在的渴望也在虛空中擺盪,期許著被路經的人兒駐足丶聆聽。

芬妮生活在一個碎裂的家庭中,父親缺席丶母親焦慮丶妹妹殘障。長久以來,母親幾乎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妹妹的身上,卻忽略了芬妮的感受。芬妮在家庭中很難感受到愛,更多的卻體會到母親的怨言。母親甚至會將芬妮視為一個宣洩的對象,一個可以指控的替罪羔羊。在一幕畫面中,母親對著芬妮大聲咆哮,她大聲讓道:「是你的錯,都是你的錯!是你毀了這個家庭!」在另一幕畫面里,母親坐在碎爛的房間裡,指著滿地的碎片殘骸道是那個生病的孩子做的,而芬妮卻悄聲說道:「其實這些都是你做的吧?」

母親無法整合內在的壞客體與好客體,她似乎更多的是為了履行職責而不得不去照顧自己的孩子。芬妮做了許多自我傷害的行為,她割開自己的手腕,讓鮮血像奶油一樣淌下來;她扮演放蕩女卡蜜兒,承受著導演對自己的虐待,又一步步地淪陷其中……她這樣做的初衷,僅僅是為了讓母親重新看見她,摟她在懷抱,讓她得以重拾缺失的愛。

她並不覺得自己是美麗的,她也並不信任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她的心裡積壓了許多碎裂的形象,導演選中她是因她的缺憾,而這對她來說也是一個釋放的契機。她慢慢地打開了被壓抑的本我,撕開了內在的壞客體,她嘗試自我毀滅又從懸崖邊回來。當她終於能夠承認「我想殺死妹妹」,也開始反思「如果火車開錯了方向,我該怎麽辦?」之際,她的內心開始鬆動了。

導演在這個過程當中似乎一直在為芬妮的原欲力量所添油加火,他一步步地將那個內在壓抑的女孩推向懸崖,喝令她去看無底的黑夜,看碎裂的一切。他自己的身體是碎裂的丶殘缺的,他曾經倒在一灘污漬中與那些髒的丶醜的丶不好的東西為伍。好的身體或許隱喻好的客體,而那是他不了解也不曾得到過的部份,過往的衝突恰如蛇鼠一般在他的心底攀爬。他唯一的出口是拍戲丶變態又瘋狂的拍戲。他在這樣的過程中尋找更多的裂縫,讓他的癥狀能夠鑽進去。而他的作品代表他自身,同樣也是尋求被聆聽丶被看見而已。

隧道工程師在這部電影裡扮演了一個好客體的角色,讓破碎的芬妮得以擁有一次貴人的經驗。他在她快要墜落下來的時候接住了她,向腐朽的她說出:「你聞起來像夏天。」芬妮一半抗拒一半顫慄著驚喜。大部份時候,她是她所扮演的放蕩的卡蜜兒;只有在微小的片段里,她是真實的丶膽怯的自己。當她終於慢慢地脫去虛偽的人格面具,以真我展現於工程師面前時,工程師卻因為她長久的謊言而離開了。他為她留下了一個安全頭盔。芬妮坐在床邊,觸碰著這個頭盔,她的眼角似有淚滴泛起。這或許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芬妮開始願意走向真實,從導演所炮製的虛幻的角色里走出,也從母親對自己的「好姑娘」的期待中走出,走向她的夏天。

整部電影恰如一次長長的心理治療,令觀者為之動容,彷彿一起經歷了身心的療愈,而以心理學的觀點去注視這部電影,更能體會其中精妙,如品一碗烈酒,香醇而夠味。

(人格心理學的期末作業的一部份,寫完了順便貼上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