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anilovepama

2017-01-13 00:36:00

像是給LA的一封情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覺得我要收回對洛杉磯先前的一點點成見,承認它其實在某些地方比紐約可愛得多。

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一個人,二是我近日在LA看的一部電影,,中文譯名《愛樂之城》。在前幾天的金球獎上七提七中,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佳」。

國內好像已經定檔情人節上映,下文會不可避免地嚴重!劇透!(慎讀)。確實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衝著兩位主演漂亮且不面癱的臉都應該買票進電影院看。要和喜歡的人一起看,會特別有感觸。

電影的OST中我最喜歡的一首: Mia & Sebastian's Theme,貫穿全片,各種編曲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

開頭提到我要收回的對洛杉磯的一點點成見,來自於一位LA居民,一直給我灌輸的「la沒有車挺無聊的,晚上路邊沒人,很危險......」

事實上他說的也沒錯。洛杉磯是一個在車輪上的城市,白天晚上都見不著多少步行的路人,每到高峰時刻公路也是堵成停車場。與紐約比起來,晚上治安確實不是很友好(除非在車上)。因此本次來洛杉磯的第一週,我一直在尋找這裡還能吸引這麼多人定居的理由。

常在電影中看慣了熟悉的紐約街景,這次在另一個城市,看在此取景的電影,總處處覺得熟悉。大約是因為我目前座標在這裡,最近還路過了不少劇中景點;大約是因為片中好多細節,都非常有洛杉磯特色,讓我與一同觀影的LA居民經常同時笑出聲。

劇情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堅持傳統爵士樂的落魄音樂家Sebastian與一個試鏡無數屢屢被刷的女演員Mia相知相愛的故事。之所以橫掃了奧斯卡前哨戰,想必還是有些迷人之處。票數高的評論大多是說片子講述了年輕人的追夢故事。包括Emma Stone在獲獎感言裡也是這麼說,這是一個鼓勵年輕人不放棄夢想的故事。但對我來說,片子很生動地記錄了一段戀愛的春夏秋冬,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他們初次在101公路上碰面,互比中指;後來Mia被Sebastian在餐廳裡彈的一首曲子吸引住了,然而這次見面也沒有引發什麼火花。

真正的相知來自於一次派對。此處有一個很貼心的細節,Sebastian的車本來停在房子門外,但為了陪Mia多走一段路,他告訴Mia車子停在山上,目送她開車離開後,自己再步行下山取車。

還有個細節是,Mia在一次試鏡結束後,心情低落,彼時恰好路過二人約定要見面進行「表演研究」的影院時,嘴角又略微上揚,並且急著回家整理儀容的狀態,可愛又很真實。

再到後來,就是每一段戀情最火熱的夏天了,男生開車來接女生,在家樓下大鳴喇叭;他們一同踏遍了城市的各個角落,從科羅拉多大橋到天使鐵路,從Watts Towers到格里菲斯天文臺,相看兩不厭,沒有人比我更喜歡你,更了解你。

然後進入秋天、冬天,兩人愈發熟悉,摩擦漸生,吵架時脫口而出的傷害對方的話,有時候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填平。但也許是太過了解對方了,Sebastian甚至不用知道Mia的地址都能找回她,全因她在劇本里提及過一句家門口有一座圖書館。

告別之際,你還是我最愛的那一個呀。可我要去另外一個地方追尋我的夢想了。多年後見面,我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樣子,保留了我送你的那幅畫;我在重逢的時候想像過很多種如果,每一種生活狀態,都有彼此。

我試圖put myself into Mia's shoe,想體會下她當時為何沒有堅持與Sebastian一起飛。最終也沒有得出什麼結論。現實生活大概也是這樣,沒有很多種如果,只有一個結果。他們則選擇了一種讓對方實現夢想的愛的方式。

如果說紐約是自由主義的聚集地,那洛杉磯大概是比紐約在自由以上,多了一層散漫。剛落地洛杉磯時,覺得這種散漫太惡意了,就像這裡每天早上八點就開啟的刺眼陽光一樣。再翻了一下這幾天的紐約天氣,又暗暗覺得這種充滿惡意的紫外線所帶來的溫暖有點珍貴。就像這裡毫無規劃的城市格局一樣,如果不是這樣的散漫,大概也不會有抬頭就能看見的水平天際線。人們在冬天裡也照穿的彩色小吊帶,以及馬路上司機們震耳欲聾的功放,都有種出人意料的可愛。在這兒呆久了就能領會到。

電影中出現的洛杉磯夜景,無法不讓我想起十天前在格里菲斯天文臺上看到的一片濃霧,sigh。那天晚上雖然只看到夜景的十分之一吧,但我還是能想像出它原本有多好看。最後特此附一張十分之一的圖,告訴自己以後有機會再上山看一次。

(此文已發表在我的公眾號itsmonana上,記錄我在紐約讀紀錄片的點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