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過客 Passengers

太空旅客/太空潜航者(港)/星际过客(台)

7 / 459,414人    116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強史派茲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克里斯普瑞特 麥可辛 安迪嘉西亞 勞倫斯費許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田金雙

2017-01-15 18:00:10

商業大片包藏著對人性的哲學反思,《太空旅客》你真的看懂了嗎?


文/田金雙

「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心中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減的讚嘆和敬畏——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刻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

由莫騰•泰杜姆執導,詹妮弗•勞倫斯、克里斯•帕拉特領銜主演的《太空旅客》無疑是這句名言的最好解讀。「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何處去?」在116分鐘裡講述一個最困惑人類、哲學上的終極問題,我們不得不佩服莫騰•泰杜姆的影視鏡頭表達。

我毫不掩飾自己對這部影片的推崇。毫無疑問,影片《太空旅客》中對時間、生命的洞察和認知已然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少,僅就這點上,這部在爆米花商業大片的糖衣下,包藏著對人性太多的哲學反思,《太空旅客》你真看懂了嗎?

劇透一下:在遙遠的未來,一艘運送五千人到遙遠殖民地星球的太空飛船發生了技術故障,該本該再沉睡90年的工薪階層旅客乘客吉姆提前從冬眠中醒來,歷經精神折磨幾乎處於自殺邊緣的吉姆絕望中孤注一擲,把美女作家奧羅拉的睡眠艙弄短路了,讓她也從沉寂中醒來。在相處過程中,兩人產生愛的火花。不過,隨著吉姆擅自弄醒奧羅拉這個秘密的道出,這對年輕的情侶再次面臨著生命的威脅和道德的譴責,更嚴重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出現……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吉姆的所作所為究竟是自救還是刻意謀殺?如若站在吉姆的角度分析,星際穿越,漫長的旅行,孤身一人面對浩瀚的星空,吉姆幾近瘋狂,瀕臨自殺之境,奧羅拉的作品喚醒吉姆潛在的慾望,一自之私他喚醒提前喚醒了奧羅拉,可以說,奧羅拉是他生命中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如若站在奧羅拉的立場解析,本來自己生活在平靜之中,提前被喚醒面對苦難之旅,無異於謀殺。在此意義上,奧羅的所作所為不異於兇手。所以,奧羅拉洞悉真相後的暴怒、狂亂不言自喻可想而知。更何況,自己還愛上一個本不應該出現在自己眼前不法揣測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的男人呢?

這本就是一種道德悖論,一個無助人的生,也許就是另一個無孤者的死。或者,遠沒想像的這麼簡單!試想一下,假如這個世界上只剩下兩個人,你想和誰在一起度過你的餘生,如果對方是扼殺你生命的兇手呢?這個沉重的話題,委實不敢想像。

《禪經》中有一則公案,一位禪師曾給弟子講過一個《老虎、懸崖與老鼠》的故事:一個男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頭頂上,那隻老虎在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此時他看見兩隻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灌木的根。突然,他發現附近有一些野草莓伸手可及,於是,他拽下草莓,塞進嘴裡,自忖道:「多甜啊!」
  
生命進程中,當不幸、危難和壓力向你逼近的時刻,你是否還能顧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很顯然,《太空旅客》中的吉姆就是這樣一個男人。而之於,美女作家奧羅拉則是他生命中出的最後一枚野草莓。既然吉姆知道了生命中最壞的情景就是死亡,惟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草莓,這樣的想法,是最好的選擇還是自私行為呢?或者說,此刻吉姆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更多是對死亡的恐懼,除此之外,他似乎做不了別的什麼,根本沒有太多的選擇。

而之於奧羅拉本人,則無形中被捲入這場詩意而殘醒酷的「謀殺」事件,更多無助,更多焦慮,更多不安。或者說,正是吉姆有意無意將她變成了以上故事中那個「懸崖上的男人」。而她所要選擇的除了報復、反抗、平靜或諒解,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不過,幸慶的是,在隨後的星際旅行中,太空飛般發生保障,兩個終於達成「愛的和解」。這也讓《太空旅客》的精神命題再次昇華。

相比男主女主,影片中那個忽然醒來的黑人老船員更像一個智者或耶穌式的角色。這個負責甲板的老船員醒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想到自己的責任,大聲質問一句:「是誰在我的甲板上種了一棵樹?」甲板上這棵樹恰恰是吉姆內疚、自責後愛的表達。也正是這顆「愛心樹」讓奧羅拉看到吉姆柔情的一面。或者說,吉姆本就是一個善良的男人,在罪與罰面前,所有的善意或良善都有著足夠的理由被諒解。而之於吉姆,為自己的小惡和「原罪」反思之餘,亦學會了擔當。

影片中,黑人老船員教學吉姆和奧羅拉基本技能之後,病發身死,內心更多無怨無悔,對太空飛船上五千條人命更多承當。這本就是一個「救世主」的角色。只不過,在影片中,耶穌式救世主的形象以黑人老船員的方式還原。也正是黑人老船員的出現,吉姆和奧羅拉最終力挽狂瀾。而倖存下來的人們,也在抵達遙遠殖民地星球之後步入新生。而之於他們,新的世界,剛剛開始。

縱觀《太空旅客》這部影片,裡面有著太多的精神隱喻,其中既有佛教中的「生死無常」,也有禪宗裡的「珍惜當下」,亦有莎士比亞「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何處去?」式的哲學反思。之所謂,人性深刻,難以洞察。

不是嗎?生而為人,你知道人心背後的孤獨和恐懼嗎?你知道道德製高點背後的孤獨和寒冷嗎?你了解吉姆和奧羅拉麵臨的艱難處境嗎?有些事,真的不能用「對」、「錯」、「善」、「惡」評價起來那麼簡單。畢竟,相對浩渺無垠的宇宙,人類如此渺小而無力,很少有人能在如此寂寞的時空中仍然堅守在道德的制高點,因此如果不能設身處地的如Jim一樣,就請不要用世俗的道德評判他的對錯。

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的結尾中如是說:「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心中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減的讚嘆和敬畏——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果真如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