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過客 Passengers

太空旅客/太空潜航者(港)/星际过客(台)

7 / 450,374人    116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強史派茲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克里斯普瑞特 麥可辛 安迪嘉西亞 勞倫斯費許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麥麥阿

2017-01-15 21:26:46

要飛行120年的諾亞方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麥麥阿(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2365468/

昨晚同朋友跑去電影院看了《passengers》,結束的時候我們對片子的觀感總體都是一致的。作為科幻題材的片子,在使用了愛情這條主線之後,在細節上一定有bug,但是從視覺和導演實際想要傳達的東西來說,這是部好片子。於是很自覺的回來想要找找影評,看看是否也風評如此。 讓我意外的是,我看到很多低分的影評,於是耐著性子翻讀了幾篇,我讀到了很多文化掮客的中國式批評,我們究竟要批評什麼,我們真的會批評了嗎?於是我想寫些東西說上幾句。

網上很多的批評都是對於Chris Pratt男主這個角色的批判,以及對於最後和Jennifer Lawrence扮演的女主能夠戲劇性的在這要飛完人生盡頭的旅行中相守在一起表示無法接受,甚至提出了斯德哥爾摩症這一說法。其實對於批評這件事情,我是很能接受的,但是我能接受的是正確的批評。比如前一陣子在播的《長城》,宣發成本如此之高,據說在海外上線的影院數量也是歷史之最。儘管如此,仍舊罵聲一片,一罵景甜,二罵張國師,甚至有人大喊這片子丟人丟到國際上去了。《長城》在宣發的時候我就不看好這片子能做到面面俱到的豐滿,從電影角度被批評也是難免,但我們也該看到,想要在文花上做到中西方的聯結,華人導演大概也就張藝謀和李安有此擔當了(溫子仁、吳宇森等拿的起西,卻拿不起中了),侯孝賢、眼鏡王或許拍的了《戀戀風塵》《刺客聶隱娘》《重慶森林》《一代宗師》,卻也約莫玩不轉《長城》這個片子。於是我要說的是張藝謀和好萊塢一樣都不是原罪,馬特達蒙或許也就老謀子叫的動,所以老謀子這可是硬著頭皮以「匹夫之勇」接了這個燙手山芋,本就是一個意義大於結果的嘗試,而我們卻缺少這樣的電影人。當然,向內向外,我們都不能剝奪批評的權利。

亦然,好萊塢也不是原罪,只是恰巧《passengers》選擇了用科幻作殼來服務於導演對於人性的探討。有影評甚至看到片頭汪達影業就高潮了說:這是飛行的汪達廣場,這很汪達。竊以為這樣的嘲諷是很低級的,科幻在這部電影裡始終是副線,對人性及社會性的探索才是貫穿的主線。

生存與資源:空間與資源的減少,正是我們現下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的生活中更有Elon Musk同志開發著Tesla和SpaceX項目,這或許就是《Passengers》中那艘巨大飛船與120年後到達的家園的鏡像。同時,從地理上來講,就像當下的很多中國人要從移民去美國、澳洲一樣,人總是對更好的生存環境及世界文明有不可逆的需求一樣;而或許在以後,我們將像那艘飛船上的5000個passengers一樣,我們不再是以國籍來區分,而是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去到另一個家園。

loneliness和belonging:
Chris Pratt扮演的角色在被偶然的喚醒後,獨自在飛船上生活了一年之久,折磨他最多的就是寂寞。始終,人是社會動物,作為社會動物的社交屬性正是我們的傳統命脈,也正是折磨他最深的事情。我們有理由相信,若不是那個機器人bartender,男主甚至撐不到一年就要動輕生和喚醒女主的念頭。 儘管飛船上有「飛行的汪達廣場」,但是男主還是沒有歸屬感,導演也在這裡鋪墊了為什麼Chris Pratt最終需要喚醒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在某一個日常里,Chris Pratt向Bartender抱怨了他始終並不懂他,他狠狠地向機器人Bartender扇去了一個大嘴巴子,Bartender的程序里沒有fight back這個選項,於是他失望得喃喃道:It doesn't hurt。 而他需要喚醒一個人,陪他參與到每一個日常,dancing battle,籃球的鬥牛,看爆米花電影,真正有血有肉的交流,真正的人與人的歸屬感。

電影裡的社會性:
不管科技如何發展,人始終是人,人性衍生出來的社會性始終貫穿在這部電影中,而電影裡的人性和社會性也始終是相互服務的。5000個passengers雖然睡在同樣的hibernation pod里,但是,大家是有不同的class的。Chris Pratt只能喝大杯的黑咖啡,Jennifer Lawrence卻可以選用不同搭配和更豐富的早餐。甦醒以後可以住的房間裡,也有簡陋的標間和豪華的套間之分。這些都是導演明著說的,也有導演沒有明著說的,從始至終,男主一個人過活的一年裡,男主從來沒有使用過那個絕美的泳池,而女主卻可以日常使用。最後他們一同在泳池來擁吻也是在男主有了那條權限更高的ID band後才得以實現的。
作為一部科幻為噱頭的電影,導演花了很大的尺幅描述了男女主角的日常,而不是純粹的對高科技進行炫技,這始終是要讓我們思考的。僅有兩個人的空間裡,他們需要dress up去約會,到女主意識到自己是被人為喚醒而不是意外醒來,不願意接觸男主的那段日子裡,他們仍舊約定了除了他們外唯一能對話的對象隔天屬於自己,這是不是像極了現實生活中離婚後那女分別分時探訪自己的孩子?

Ethically right or wrong?---people make mistakes,even the robot and machines
在電影裡,不停被強調的是這是一艘不該也不會出錯的飛船。但事實上,導演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people make mistakes。就連最不該出錯的讓所有乘客能夠沉睡120年的hibernation pod也會壞。Chris Pratt掙紮了三個月決定才決定要將他的天選之女喚醒,這是全片最難被接受的設定和被噴的最多的橋段,鋪天蓋地的罵聲表示這無異於謀殺的行為卻最後和受害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大家所無法接受的。一如既往,我們又再次著眼於對於錯上了,那從劇本來看,所有的道德上所爭論的錯與對始終都來自於一個不該發生的錯誤:這是一艘本該不會壞的飛船。 然而就像一艘不會壞卻壞了的飛船一樣,本就沒有不會犯錯的人生,有些錯誤或許始終是不能被計算到的。導演巧妙的設計了如何讓本可以帶著美麗謊言守著對方的男女主的「秘密」暴露的方式,那就是通過機器人酒保,機器人酒保聽到男女主的對話裡的:there's no secrets between us就機械的認為這裡的secrets可能更多是physically的secrets,而不是關於彼此人生的秘密,於是劇情在這裡巧妙的發生了轉折。表面光鮮的當下可能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是不是也像極了觀影的我們的生活?當然,既然沒有不會犯錯的人生,那麼這些錯誤能被修復,該被接受嗎?編劇也用機器人酒保給了答案:Time will heal the wounds。 是不是又一次擊中現實中的我們?

人性才是人類最後的諾亞方舟:
在飛船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飛船上的Cabin crew醒過來了,畫外音是Jennifer Lawrence寫下的書,打開門是繁茂的自然,土地,飛禽走獸,流水。導演和編劇都沒有交代這些從哪裡來,在飛船裡的這些是對還是錯,這些都應該是留給看客去思考的。我的觀感則是,這是一部要飛行120年的諾亞方舟,他倆則正是亞當與夏娃,不管我們能不能到另一個枝葉繁茂的彼岸,不管科技多麼日新月異能送我們去到多遠的遠方,能經歷挫折磨難、痛苦誤解的簡單樸素的原諒、理解、自私、犧牲、愛情這些人性中的林林總總,才是我們永遠的諾亞方舟。

有些鬆散,寫到這,希望對大家觀片有幫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