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辛普森:美国制造/O.J.:美国制造/O·J·辛普森:美国制造

8.9 / 18,806人    467分鐘 (5 parts)

導演: Ezra Edelman
演員: Bea Arthur Marcia Clark A.C. Cowlings David Gascon Robin Greer 彼得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ex

2017-01-16 07:00:29

世紀大審判的背後


辛普森:美國製造,一部長達將近八個小時的紀錄片,跳出了司法角度的格局,從整個大環境的視角還原了整個辛普森事件。

我們都說環境造就個人,這也是這部紀錄片命名的由來,毫無疑問,o.j.辛普森的案件若放到世界上除美國以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美國這個時期以外的任何一個時期,都不可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在那個種族問題極端敏感的時期,辛普森殺妻案,不可避免地,已經遠遠脫離了一起刑事案件本身的意義,也就是正義的審判。

o.j.辛普森,一位橄欖球天才運動員,待人和善、處事圓滑的juice先生,坐擁著巨額的財富和家喻戶曉得名聲,同時受到白人和黑人的崇拜和尊敬,在那個黑白分明的時代,簡直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怎麼可能有一個黑人能昂首闊步地踏入白人上層社會而不被蔑視、不被驅逐,反而成為白人社區中的英雄呢,辛普森他做到了,他有這樣野心,並且有實現野心的能力,毋庸置疑,他是個天才,不僅是個天才運動員,還是一個天才交際家。在殺妻案發生之前,辛普森的職業和生活可以說是順風順水,良好的社會形象給他帶來巨大的財富收入和社會地位,而他支撐他的一切社會地位的觀點是:I'm not black, I'm OJ!

辛普森的這種觀念,有些人會認為是超越種族的,是更高意義上的一種種族平等,但我認為他僅僅是一名精明的商人,他外黑裏白,不是因為他認為種族平等,而是他判斷在白人社區里更有利於實現他物質生活的理想,他拋棄了黑人的習慣和生活方式,糾正了他來自貧民區的口音,娶了一位白人嬌妻Nicole,居住在白人社區,結交白人上層的富豪朋友,甚至在家中擺上的照片,基本上全是和白人的合照,他失去了身份認同,他抗拒自己的膚色並把自己漂成了白色,從更深層次來說,他就是一名種族歧視者,他歧視自己的種族。

在殺妻案發生後,儘管有那麼多證據表明辛普森的的確確就是殺害了Nicole和ron的兇手,陪審團最後還是給出了not guilty。LAPD在偵查過程中存在不可否認的程序上的不當,但此時辛普森的案件的這個not guilty不單單是我們所說的程序和實體的何者優先能維護正義的問題,而上升到黑人和白人陣營死的問題。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想要展現給觀眾的,造成辛普森案件的真正幕後推手,種族矛盾。長達6個月的辛普森殺妻案的審理變成一場美國黑人與白人力量的角逐,黑人希望藉此案件能讓他們在司法程序中享有應有的地位,能撼動白人在司法乃至全美國的絕對崇高地位,所有黑人都投入了遊行和抗議運動,他們包括辛普森的黑人律師可能都不相信辛普森是無罪的,或者說不關心他是不是無罪的,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有足夠份量的發聲機會。隨著福爾曼這位白人警官的黑歷史被翻出,民眾的狂熱的情緒逐漸白熱化,代表白人世界的檢方和代表黑人世界的被告方兩股力量在法庭上開始激烈的博弈,一方想要拼命壓下種族話題,用證據說話,無奈由於程序不當漏洞太多,產生的作用有限,另一方不斷用各種方法把種族話題提上議程,辛普森的夢之隊的機智,黑人民眾的參與和支持,成功地將雙方的博弈點轉移到種族上,使得這一場庭審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辛普森贏了,這個結局並不奇怪,並不意外。從陪審團的構成就能看出一絲端倪。在這場世紀審判中,各種力量相互交織,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鬥爭,為自己的利益做出妥協,這不止是一場司法審判,還是一局遊戲,玩的好的那一方並不代表是正義的一方。

即使是至高無上的司法系統,也不得不向民意與輿論做出讓步,那正義呢,始終是一種虛幻的東西。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