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過客 Passengers

太空旅客/太空潜航者(港)/星际过客(台)

7 / 451,392人    116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強史派茲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克里斯普瑞特 麥可辛 安迪嘉西亞 勞倫斯費許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紅警蘇紅不懂愛

2017-01-16 19:03:05

《太空旅客》的三大成功與三大敗筆


《太空旅客》的三大成功與三大敗筆



《太空旅客》作為一部科幻片,少了好萊塢電影慣見的打打鬧鬧,比較接近於一部愛情片。整個電影耗資1.1億,很難看出這巨大的投資耗在了哪裡,因為電影演員成本極底,畢竟整個電影滿打滿算也不過四名主要演員。

電影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寡淡,矛盾衝突也主要放在星際旅行的男女主人公身上,但好在電影處理得還算有條不紊,尤其比較令人讚賞的是,在獨角戲再發展到二人轉至多加上一個機器人也就是三人一台戲的過程中,電影的剪輯手法尚是緊湊有力,跳躍略寫得比較乾淨利索,人物雖少,但星際空間的宏闊場面,還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綜合起來說,電影有三大成功,三大敗筆,略說如下:

三大成功之處有:

一是巧妙展示了時間的存在感。

孔子曾經有一句名言,他站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意思是說,他看著流水,感嘆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滔滔不絕,日夜不息。

實際上孔子在這裡玩了一把「通感」的技巧,就是把不可見的時間,用可見的水流來顯示出來。

在中國文化語境裡相似的表述主要還有:似水流年,歲月長河,光陰似水。

《太空旅客》的構思並不難想,它比絞盡腦汁才能領會、相應地勞神費心才能設計出來的《全面啟動》要低檔得多,比真作假來假亦真、最後電影本身都弄不清真假的《駭客帝國》要現實得多。電影裡設計了一個120年的星際旅行休眠期的科幻架構,在這一架構基礎之上,任何時刻的提前甦醒,都意味著生命的一次預期的失敗。在影片裡,男、女主人公及甲板指揮甦醒之後,都在三D示範出的星際旅行的剩餘時間的巨大長度面前,感受到時間的可怕。

如果說水淹沒了「泰戈爾坦尼克號」,那麼,飛船上的「時間」也像水一樣,成為早醒過來的旅客的滅頂之災。這部電影的創意與令人深思的地方也就在這裡,當時間作為我們生存的一種專利成為我們習見的常態,沒有想到的是,在一個巧妙設置出來的空間中,「時間」卻是一種殺手。

所以,《太空旅客》里巧妙的地方,就是設計出不多不少的一百二十年長度的太空旅行時間,而提前醒來的吉姆只旅行了三十年,這意味著剩餘的時間在八十年左右,而這八十年是一個人的生命的極限,如果把到達彼端的星球作為目標的話,這漫長的時間,就是摧毀達到目的與扼殺夢想的終結殺器。死亡的恐怖由此而生。

電影設定出的一個科幻前提,就是星際旅行可以通過休眠來完成,這在科幻作品裡並不新鮮,但作者敏銳地根據這一個已經見怪不怪的設想,發現了時間與目的一旦發生了錯位,那麼,時間便會成為浪費生命的一次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

正所謂「歲月是一把殺豬刀」,這部電影把這一流行語,藉助於科幻概念轉化為一個可見可觀的現實經歷與風險,從而凸現出其中包孕的殘酷性。

二是大膽再現出人慾的破壞性。

影片裡吉姆甦醒後,發現自己孤身一人,痛不欲生,在這種生不如死的困境中,他採取的手法,是找一個陪死的,至少有一個陪著自己慢慢變老的人,這樣便可以讓自己的生命不會虛擲一生,而至少獲得有一個愛情相伴的溫暖。

於是,吉姆與自己心裡的慾望作出搏鬥,但他終於敗倒在自己的強烈的慾望面前,把另一個他心儀的女子從休眠狀態下啟動了甦醒過來。

吉姆的這種所作所為,可以說是人性里愛慾的一種寓言化的平行式披揭。人類在追求愛情過程中,的確會有一種不計後果、一遂心願的強烈渴望,這源自於人類的繁衍本能,但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在影片中就是吉姆通過非法手段,讓一個女孩從她選擇的休眠計劃里提前甦醒過來,然後,按部就班地愛上自己,這是否是一種欺騙?是一種強姦?愛情中的欺騙是否是一種罪行?如何修飾暴戾恣睢的人的原始慾望?電影通過吉姆的非份之舉,揭示了人性原力的可怕屬性,是對人性深處的慾望衝動的一次深刻揭櫫。

三是溫情表達了愛情的價值觀。

吉姆無疑是殺人害命的行為,一旦為女孩奧羅拉所知曉,前期積澱下的好感便煙消雲散,她驚恐莫名,視他為殺人兇手,電影準確地把握了她從對他對的依戀逆轉為恨之入骨的仇恨,把一個被害人的從驚悟、報復到無奈再到放任自流的過程表現得相當富有層次,比如她最激烈的反應是手拿工具,欲殺死吉姆,而吉姆在自己的罪惡面前,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束手就擒,正是他的那種負罪的內疚之情,讓奧羅拉把她砸下來的兇器轉向到了另一邊。電影在這一節表現的不是很理想,過份直接地把奧羅拉砸向旁邊的動作和盤托出,如果電影採取一種遮掩的手法,不交待奧羅拉砸下來的方位,而是表現出吉姆臉上的震撼,可能會比現在的一覽無餘的動作更富有戲劇性與懸念感。

如果不是下面接下來發生的星際災難,奧羅拉對吉姆的仇恨可能不會平息瓦解,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飛船故障,讓奧羅拉與吉姆不得不生死與共,聯手起來,拯救飛船於危難之中。而在這場災難中,吉姆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飛船的安全,凸顯了人性中的理性成份,而這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正能量價值觀。吉姆的勇敢無畏改變了他之前留給她的自私自利的兇手印象,愛情名正言順地產生於她的心中。

電影的結尾處,當飛船上的乘客醒過來的時候,看到了中央大廳裡一片世外桃源式的美景,可以想像得到,在這八十年中,吉姆與奧羅拉守護在一起,度過了他們的相伴相依的和美一生,電影由此抒發出的主題是:不管在哪裡,只有與心愛的人在一起,就是有價值的。

電影在最後,實際上瓦解了之前的設定,就是奧羅拉把她的美好目標設定在一百二十年之後的那個星球中,而當現實中有一份愛情就值得珍惜的時候,為什麼不享用它呢?為什麼要把自己冬眠到未來,去一個沒有心愛的人存在的世界呢?既然人生長度無法延長,那麼,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未來的那個時段去,而失去了現在時的對人生美好的體驗,那麼,這樣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嗎?如果一味地吝嗇對現在時間的運用,而把自己的生命放置到未來去享用,那麼就會形成一個悖論,什麼時代才是最適合自己享用自己生命的時代?

電影前後對應,對開初時奧羅拉的怒氣沖沖的憤怒態度作了抵銷,交待出一個事關幸福的新的價值理念:生命的價值就是在合適的時間找到合適的人,度過屬於自己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日子,這樣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吉姆與奧羅拉在別人沉寂之時,享受到了生命的光輝,他們的滿足感已經足夠圓滿了他們的人生,那麼,那些醒著走出飛船的乘客,實際上已經喪失了一段本該享受生活的人生時段,那麼,得失優劣究竟是在享受了屬于飛船里時間的奧羅拉與吉姆還是把享受放置到飛船之外的乘客身上呢?電影的答案無疑是活著的關鍵要有意義,要有真愛,如果有這一點的話,生命何時度過、享用與終結便沒有遺憾。

電影的三大失敗之處是:

一是吉姆如此自私,會有後來的高風亮節嗎?吉姆把奧羅拉弄醒,這無疑是永遠的陰影,即使他後來高大上,英雄救人,但依然改變不了他的這種無法理喻的極端自私行為。其實電影完全可以改變一下,表現他一直幻想著把奧羅拉弄醒,但是他只是幻想之中,而奧羅拉是被內部的核反應爐失控啟動的,然後奧羅拉醒來後,誤以為是吉姆導致她復活的,這樣,吉姆這一形象便不會有一塊黑子般的陰影。

二是吉姆對奧羅拉的愛情來的太突兀。電影前面用大段冗長的時間表現吉姆甦醒後的寂寞無聊,然後突然就看到了奧羅拉,中間幾乎沒有一點鋪墊,其實電影完全可以交待一段在登上飛船之前的場面,當時吉姆就見到過奧羅拉,對她心儀有加,然後他們進入了休眠期,當吉姆甦醒之後,立即找到了奧羅拉,這樣至少比現在電影裡的這種突兀表現要自然得多。

三是奧羅拉在吉姆捨身救艇時的情感衝突設置得過於平淡化。影片交待核反應爐失控,噴出的煙火無處排泄,吉姆不得不從船身之外打開艙門排除危難,當吉姆前去開艙時,發現艙門無法持續打開,他採取了董存瑞的辦法,捨身撐開了艙門,準備一死救船,這時候,他的這種救人行為,對於奧羅拉來說卻是超極殘酷的,因為這意味著將把她孤獨一人扔在飛船上,度過餘生,電影其實應該在這裡設置出奧羅拉與吉姆之前的情感衝突,讓她道出他必須活下去的理由,就像《鐵達尼號》里,傑克囑託露絲好好地活下去一樣,但電影在這時對奧羅拉的情感反應卻明顯不到位,並沒有利用電影前面的鋪墊設置,讓奧羅拉支撐吉姆活下去的理由更加煽情一點,不能不說是未能達到火候。

當然電影最後的更換核反應爐的「最後一分鐘營救」也未免太小兒科了,在鏡頭裡展現的飛船能量供應的場景里,竟然能夠看到可見的火束,試想,我們開汽車時能看到發動機裡的火光嗎?而且那麼強大的能量,吉姆竟然能撐得住,簡直是不可思議。

《太空旅客》體現出好萊塢電影在情境的設置上,總會有觸及觀眾的基本情感層面的功力,但是在煽情上又會欠一點火候,往往在人性的深入剖析上淺嘗輒止,它能夠保持觀眾在電影螢幕前的足夠愉快,但又防止帶給觀眾更多的情感的折磨,所以,好萊塢電影又被稱為爆米花電影,但這未嘗不是好萊塢電影的可愛之處,畢竟我們不是到影劇院裡去含辛茹苦,一睹苦大仇深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