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星入境 Arrival

降临/你一生的故事/异星入侵(台)

7.9 / 769,831人    116分鐘

導演: 丹尼維勒納夫
編劇: 艾瑞克赫瑟勒
原著: Ted Chiang
演員: 艾美亞當斯 傑瑞米雷納 麥可斯圖巴 佛瑞斯惠特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縱貫線

2017-01-17 08:18:42

也只有《降臨》才玩出了正兒八經的「硬科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你看懂了的話,那是我的錯!」用亞瑟·克拉克的話來形容今天要講的這部「硬科幻」神作再適合不過。它讓我想到了兩年前諾蘭的《星際穿越》,這部成功「接班」老庫《2001太空漫遊》的燒腦硬科幻巨作。


《降臨》—北美上映後的口碑爆到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有的觀眾在看完後,爽的走不動,有的觀眾在看完後對電影中的燒腦情節「走火入魔」了幾個星期。對此片的評價是:「前所未有的科幻奇作,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而事實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星際穿越》的班《降臨》接了。」同時在「燒腦」這個元素上,《降臨》成功的把《星際穿越》拍死在了沙灘上。

IMBd評分《降臨》8.3,《星際穿越》8.6
爛番茄新鮮度《降臨》94%,《星際穿越》71%
Metacritic評分《降臨》81,《星際穿越》74。除了
《降臨》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艾米·亞當斯、「鷹眼」傑瑞米·雷納和奧斯卡影帝福里斯特·惠特克聯袂主演。電影改編自星雲獎、雨果獎得主、華裔科幻作家特德·蔣的短篇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華裔科幻作家特德·蔣
故事講的是一群「七肢桶」乘著12架形似「鵝卵石」的外星飛船來到了地球後,和吃瓜人類來了一場懸疑燒腦的「第三類親密接觸」,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問號事件?




(「七肢桶」有七根長肢,從四週向中央輻輳,軸心處掛著一個圓桶。整個形體極度對稱,七肢中任何一肢都可以起到腿的作用,同時任何一肢也都可以當作手臂的身體周圍排著一圈眼睛,共有七隻,沒有眼皮。)

「《星際穿越》讓你費腦,《降臨》讓你燒腦。」

如果說《星際穿越》中的闡述的科學概念讓你的「腦黑洞」了,那《降臨》所包含的科學理論無疑能上升到學術研究討論了。


其實《星際穿越》和《降臨》都分別講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時空悖論。不同的在於,《星際穿越》是利用了「第五維空間」,「墨菲定律」,「蟲洞旅行」等概念來逐步的展現了時間的廣闊性。最後用打破」線性思維「的方式完成了讓你「腦黑洞」的精密邏輯。

在二維螢幕上展現五維時空
但是看完《星際穿越》後,你會發現,它本身並不晦澀難懂,你也並不需要真的具備這些相關理論的知識。諾蘭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雖然他展示了對宇宙和時間的探索,但更多的時候探索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情。包括它的重點戲永遠是放在幾場催人淚下的感情戲上,很多融合科學理論的問題都被一筆帶過,這沒有不好,但是單論「硬科幻」的垂直度這點,《降臨》更勝一籌。


《降臨》從一開始就注入了「打破線性思維和時間」的概念,也同時開啟了整部電影最燒腦的元素,只是那時你完全不會想到。之所以有觀眾在看過《降臨》後對它的劇情走火入魔,是因為你必需要釐清這套時間論才能不讓自己錯過或者浪費這部神作。


電影一開場,在沒有任何揭示下就開始展現各種介乎於真實與夢境的閃回畫面,畫面中想解釋的是艾米·亞當斯的女兒從出生到死於癌症的過程,「這就是露易絲的痛苦過去」。這種閃回式的畫面在電影的中通過艾米·亞當斯的頭疼、頭暈、做夢、晃神不斷的呈現,但是一直沒有明確的交代它的作用。

直到「七肢桶」突然降臨地球,開始和艾米·亞當斯扮演的語言學家進行「第三類親密接觸」後我們才得知,「七肢桶」感知世界和時間的方式是完全打破了線性思維和時間。對於它們來說,時間是沒有方向軸的,而且一件事件的發生也沒有所謂的因果論,這讓它們可以感知到時間軸以外的全部事件,將那些不在一個線性時間上發生的因果,都展現在你面前。


也就是說:艾米·亞當斯腦子裡閃回的那些「和女兒的記憶」都是「已經發生,但是在當下又是不存在的」,能理解吧,這就造成觀看中最大的疑惑。而這個疑惑涉及到了哲學/邏輯學家-約翰·麥克塔加特在1908年提出過一種關於「B時間序列」的理論。

就是這貨
我們知道,時間是向前流動的,我們線性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感知時間的方式一定是,只能記得過去和現在,但不能提早記得未來,對吧。因為一個事件的發生順序一定得是這樣:「發生前是未來,發生時是現在,發生後才變成過去。」而且它們都是相對於「現在」的關係。

但是「B時間序列」的理論則是說,一個事件的發生不需要遵循「過去,現在,未來」的邏輯,而假設時間是一個整體,就好比一張字母表,從A到Z的每一個字母排列都是固定存在的,並不存在什麼「過去現在未來」,它們是同時發生的。根據「B時間序列」的理論,那艾米·亞當斯在腦子閃回的那些「預示未來的畫面」,那它就不是在預示,它和當下發生的事件,是同時在發生的。

所以電影結尾那個「牛鼻哄哄」的轉場處理,艾米·亞當斯通過未來的自己,去打了那個拯救世界的電話。它打破了「線性時間」的流動,穿越了時間維度。而且我們說「前因後果」,也就是說「因」在前,「果」在後,這是我們思維的基礎。那時間的方向其實也應該被「因果」決定,但《降臨》把因果論直接變成了因果倒置,也就是說「未來的」的事件導致了「如今」的事件。所以對於艾米·亞當斯來說,她在「過去」就有著對於「未來」的記憶。


還記得我說上面說的關於兩部片「硬科幻」的垂直度嗎?《降臨》從頭到尾都在貫穿這一理論,如何理解這套時間論和如何看懂「七肢桶」將全部語義都彙集到大篇幅的推理和論證中,當所有的因素串聯起來製造出的結尾大反轉,比起《星際穿越》中最後那個「第五維空間」的交流,更加讓人細思極恐。



杜絕流水線,真真正正的「硬科幻復興」。

《降臨》和《星際穿越》都屬於「硬科幻」系列,但《星際穿越》致敬的是老庫的《2001太空漫遊》,其實走的也是《地心引力》的老路。雖然足夠的出人意料,但還沒能激發觀眾主動思考的熱情。

電影《2001太空漫遊》海報
但《降臨》不同,它創造了一種讓觀眾全新感受「硬科幻」的方法,也就是參與感。「七肢桶」在電影中拋給人類的謎題,同樣身臨其境的落在了觀眾身上,讓看的人下意識的去參與破解謎題,然而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法完全的奏效了。


雖然在《星際穿越》中,諾蘭也同樣給觀眾呈現了諸多的物理現象,比如對於多維空間,蟲洞的描述理論,費人腦細胞的專業術語,讓觀眾產生了一種非常高大上的感覺。但說白了,這種感覺其實是來自有很多似懂非懂的地方,因為它讓你產生了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所以你好奇,還兼帶點敬畏。但是讓你產生好奇和敬畏並不代表故事的設定就具有創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都是科技小白。它的故事講得好,但是不代表對於科幻的創意就是最好的。


相反,《降臨》展現的雖也是各種未知之謎,但這些未知元素在之前從未被沿用過,因為故事本身就不屑走他人走過的道路。但事實證明,這些未知元素出人意料的發人深省。比如從「七肢桶」降臨地球開始,讓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怕出現一場「星際大戰」。而是這些外星生物突然來訪後,只處於獨立靜止的狀態,沒有對人類的攻擊慾望,自身也沒有具體行動,這就讓所有人都陷入懵逼模式,因為根本不知道他們想做什麼?而這種表現手法,在爛大街的外星人親臨地球的題材中,絕逼是一股清流。


其次,《星際穿越》和《降臨》還分別講了一件事,溝通。《星際穿越》中,掉入五維空間的庫珀,用墨菲認為的「幽靈」來進行不同平行空間的溝通,這無疑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但話說回來,如此神來之筆的設計,諾蘭卻沒選擇把它講透,反而弄巧成拙成這種溝通更大程度不是源於科學本身,而是源於「愛」。


而《降臨》在「溝通」這個問題上則不同,艾米·亞當斯的唯一任務也就是和「七肢桶」溝通,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它會讓你頻繁的產生侷促不安的感覺,但《降臨》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無疑是更加垂直和嚴謹,比起《星際穿越》中某些交代的一筆帶過,《降臨》花了大篇幅溝通交流,再推理、示範、論證「七肢桶」的「可視化」語言,把它展現成了教程般的星際語言,就是要搞清楚它們的真實目的。


同時在「硬科幻」電影中,它成功的跳脫出「太空冒險」的領域,在外星人降臨地球這樣的題材中,又成功避免了「科幻戰爭片」的爛俗。足夠出人意料,足夠發人深省,也足夠經得起他人檢驗。

雖然目前《降臨》名頭沒有《星際穿越》響,但是口碑開頭我們也已經說過,是一浪接著一浪的好評。而且從北美上映後短短幾個月時間,《降臨》的提名已經多達143次。不論是威尼斯金獅獎,美國電影學會獎這種一類大獎,還是美國作家協會獎,評論家選擇獎這種專業小獎,拍手叫好拍得手都腫起來,同時《降臨》也是今年最有望「沖奧」的科幻題材。


在一個從未出現過的外星類型題材上送來了亮麗的答卷,拍了這麼多年硬科幻,也只有《降臨》在應對這種挑戰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