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东京物语/东京故事/TokyoStory

8.2 / 41,056人    136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野田高梧 小津安二郎
演員: 笠智眾 東山千榮子 原節子 杉村春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老蔫

2017-01-17 19:42:10

全人類家庭補完計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東京物語》1953年上映至今已經六十三年。IMDB 8.3,豆瓣9.1分,它經過了時間的考驗進入了經典殿堂。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因為它們接觸了人類社會最本質的東西。對《東京物語》來說,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人情冷暖。這種人情冷暖我也經歷過。

幼時奶奶去世,整個父系兄弟姊妹都回來參加葬禮。葬禮上哭的最凶的是我奶奶的兩個女兒,我的兩個姑姑。而一揀骨下葬就提出分祭祀品的也是這兩位姑姑。可笑的是還讓我先挑,因為我最小。我當時哭的稀里嘩啦,完全不知道她們在說什麼。

而電影中。鄉下老夫妻有長子幸一、次子昌二、長女金子,都在東京成家。次子昌二八年前戰死,二兒媳紀子一直沒有改嫁獨自在東京生活。老夫婦去東京看望孩子們期間,長子幸一態度友善,但遇到工作和家庭活動衝突時,選擇了工作;長女金子態度冷淡,甚至埋怨用名貴糕點招呼老人的丈夫,遇到社會活動和家庭衝突時,選擇了社會活動;只有二兒媳紀子先是陪老夫婦逛東京,後收留老婆婆過夜,表現頗為孝順。看完之後我在想,如果我是小津安二郎,為什麼會用二兒媳一個外人做是否孝順的對比,用家裡人幸一和金子不也行嗎?後來加班做PPT畫餅圖的時候我突然想通了,這樣安排另有所指。

這個故事套用了兩個家庭模型,容我先解釋一下,這樣比較好說明。父母與子女組成的家庭叫做原生家庭,他們構成一個整體,相互依靠。但隨著子女成長、與外界產生更多互動,最後子女會與找到的配偶組成新的家庭,叫做次生家庭。這個時候子女的感情依託就會從原生家庭逐漸轉移到次生家庭。按照影片中的話就是「自己的生活」。但對父母來說,兒女從原生家庭分離出來所留下的心靈空缺還在,所以父母還會時刻牽掛兒女;而兒女雖然作為部份分離,但不完整的部份已經由配偶、自己的子女補完,對原生家庭就不會那麼牽掛。另外,如果父母在你離開後養了寵物,這份空缺就會得到一定程度補足(這也解釋了為啥很多媽媽養的狗子們比親閨女待遇還好,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在現代文明之前,父母大多和多代子女在一起生活。但現代社會之後,工業生產讓多數子女更多選擇離開父母自立家門。這種生理上的隔離加快了情感轉移也讓轉移更徹底。《東京物語》正是描寫了年輕人紛紛前往大城市各自成家的戰後日本。片中長子幸一、長女金子都有完整的次生家庭,而只有二兒媳紀子,她的次生家庭是不完整的(守寡且無子),而且也沒有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在一起,所以去世丈夫的父母就成為了她補完自己的那一部份。她對老夫婦的重視程度也就比有著完整次生家庭的親生子女好得多。

我的疑問到這裡就解開了,但小津安二郎還安排了更多。這個原生家庭、次生家庭的循環似乎是無法解開的人生悲劇,正如片中最小的女兒京子和紀子的對話:





《東京物語》上映60年後,世界看似天翻地覆其實根本沒變。根據《東京物語》劇本改編的《東京家族》上映,不一樣的演員,一樣的味道,依舊是那麼真實,無力的讓人無法反駁。

有些理解《人類補完計劃》了吶。

歡迎關注我~
某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wuxiaha11cats/
某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xianiannia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