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尋亂.黑澤明--A.K.

黑泽明

7.2 / 691人    Japan:75分鐘 | USA:71分鐘

導演: 克里斯馬凱
編劇: 克里斯馬凱
演員: Shigehiko Hasumi 克里斯馬凱 黑澤明 Tatsuya Nakada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黃小邪

2017-01-17 21:50:36

黑澤明


1985年, 75歲的日本導演黑澤明在富士山拍攝根據莎士比亞戲劇《李爾王》改編的古裝巨作《亂》。投資拍攝這部「史上最貴日本片」的法國製片人Serge Silberman(長期與路易斯·布努埃爾合作)委託法國導演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拍一部紀錄片,於是,有了這部瀰漫詩意的《黑澤明》(A.K.)。馬克曾拍片致敬蘇聯導演門德夫金和塔可夫斯基(1993年的《最後的布爾什維克》和2000年的《告別塔可夫斯基》),也迷戀日本文化(1983年的《日月無光》大部份在日本拍攝),對黑澤明充滿敬意。因黑澤明拒絕在現場接受採訪,紀錄片拍攝也儘量不攪擾《亂》的拍攝進度,馬克的攝影機多隔開距離、卻是細緻入微地觀察(拜長焦鏡頭所賜)。

        《黑澤明》分為十個段落,呼應《亂》的主旨意境、黑澤明其他作品、及馬克自己的趣味:戰、忍、義、速、馬、雨、蒔繪、火、霧、亂,以日、法、英文字幕呈現。馬克的攝影機不斷橫向運動:橫移或橫搖,無限延展水平空間。景深淺,大量特寫:群眾演員的盔甲細節、烤火的手套、手指、腳、細微的面部表情……因了太過迫近的呈現,有種陌生化的親密與質感,馬克標記性的、對人的好奇。黑澤明長期合作的七位影人,被馬克戲稱「七武士」,唯一的女性、黑澤明的助理野上照代曾寫過本書,中文譯作《等雲到》,關於天氣、拍攝苦辛與影片的氛圍。美國導演約翰·福特曾對黑澤明說:「你電影裡很多下雨場景啊!」後者答:「你真用心看我的電影了。」富士山的冬霧中,作曲家武滿徹獨自探尋搭建的古堡。他現代主義氣息濃郁的絃樂四重奏,也出現在紀錄片中。

    黑澤明對馬(或馬的影像)的迷戀,在他為山本嘉次郎電影《馬》(1941)作副導演時已見端倪。馬克令其中黑白影像呈現於一個電視螢幕上,襯著紅色背景。這也是片中《亂》片場外的唯一場景。影片穿插其他時候對黑澤明的採訪,他談及自己的電影理念,聲音顯得遼遠。黑澤明對演員表演要求甚高,不厭其煩地演練與重拍。他對一位演員說:「聲音不要太高,那會讓你沒有威嚴感」。黑澤明的電影受到日本能劇美學觀影響,還有「蒔繪」,漆器上以金、銀、色粉等繪製紋樣裝飾的日本傳統工藝。《亂》中黑澤明要達到的效果,是金色與黑色:將路邊芒草染成金色,天邊掛一爿繪成金色的新月,夜色昏暗,老者策馬踽踽而行。這個場景拍了,卻並未出現在成片中。電影,總是遺憾的藝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