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午夜滴長島冰茶

2017-01-18 23:11:19

年少成名的人往往之後都不太順利


伊桑霍克已經年老色衰了
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chet baker也漂亮不到哪兒去。

好萊塢的調調,其實早已經脫離了那種阿三式的唱唱跳跳、大團圓結局的模式。這些年和音樂有關的電影,音樂在其中已經不是一個主題,而是成了一種線索、一種背景,電影主要的目的是言志在先,彷彿音樂這種最摸不清搞不透的東西你弄明白了之後無論在什麼場合都無往不利一樣。

但,就音樂來講,所謂的努力,永遠都拍在天份之後,而美國電影中努力即可征服音樂的這個傾向很有可能是崇尚菁英主義製作模板的緣故。不如《爆裂鼓手》裡面的這對師生,身上就那麼點兒日本人的勁頭兒。又比如《醉鄉民謠》,整個就是自怨自艾的民謠歌手生活。這樣的電影看起來賞心悅目,但最後怎麼也體會不到音樂的美。

幸好《生為藍調》不是這樣。沒有那些為了政治正確而美化現實經歷的修正,也沒有對現實過度的渲染誇張。整片沒有大喜也沒有大悲或者可以營造出來的那種戲劇衝突,chet baker沒落時期的生活搬上了螢幕。相對於自己參與拍攝但又沒看過的紀錄片,我相信1988年在阿姆斯特丹從樓上跳下來的chet baker一定更喜歡《生為藍調》作為他自己的傳記影片。畢竟成功和奇蹟在大螢幕上經常上演,但低潮的日子卻不太常見。

唯一讓人不太滿意的是my funny valentine的這小段演出,說起這個,我只服馬特呆萌在《天才雷普利》中的那場。

其實大部份時候,生活本身遠比電影更抓馬。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舉起小手給西恩點個小贊

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undeadshawn)和知乎專欄(知乎專欄 undeadshawn)

每天18點一篇影評,和您一起度過下班交通上的半小時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