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16,323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汐雪peekaboo

2017-01-20 04:55:48

慢慢長夜,被回憶、傷痛、幻夢糾纏的夜行動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汐雪/文
【小廣告:第一次在豆瓣發影評,過後會發在微信公號上,歡迎喜歡此文的影迷關注公眾號:影視冷藏庫,個人微信:gyy1654】

【導言:過去,相知相愛演變成墮胎出軌;現在,楷模夫妻卻已形同陌路;書中,一次尋常的夜路旅途,卻讓幸福的一家三口命喪黃泉。然而,正是這些傷害才造就電影獨有的殘缺美。】

     這是一部最適合在深夜獨處時看的電影。片如其名,夜行中的動物。不論在現實的過去、現在,還是杜撰的小說中,都幪上了一層夜色般陰柔又曼妙、寂滅又沉靜、野性又疲乏的暗影。三條線索,三個情節各異但緊密相連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不同,靈魂卻始終如一。
     從愛德華寄給前妻蘇珊的小說世界,開始抽絲剝繭。
     在湯姆福德(Tom Ford)構建的這個世界裡,夜晚是世間萬物的底色,即使是在德州慢慢黃沙、雲煙遼遠的白晝,依然清晰可見那褪不盡的夜之本色。
     書中,故事的開端從一個家庭啟程前往美國南部,開車夜行會途徑德州一段荒無人煙的地帶開始。而現實中,蘇珊常年失眠,她懷著複雜的心情開始讀,這部前夫寫給她的小說。閱讀伊始,也是在夜闌人靜時分,隨著書中故事的發展,她的內心愈發無法平復,那些封存多年的回憶如同決堤般,在思緒間翻湧……
      我也深刻地記得,第一次看此片是在元旦夜,正值夜半三更無人時,那種身為局外人,卻彷彿比片中人更感同身受的觸覺,瞬間烙印在我的心房上。

       有許多人評價說,此片最大的不足便是故事性不強,且虛實兩個故事的結合較生硬。我承認影片故事性較弱,不同於好萊塢大片每一幀都在衝擊觀者的感官,缺乏視與聽盛宴的猛烈刺激。不過,往往大片只用在影院慵懶的座椅上,大口嚼著爆米花,漫不經心地觀賞著大螢幕上那些經久不衰的商業元素:俊男靚女的化學反應、飆車搏鬥的勁爆酷炫、冠冕堂皇的台詞對白、富麗堂皇的錦衣華服。
      而《夜行動物》,雖然也是群星雲集,導演更是締造一個時尚帝國、深諳上流社會百態的優雅紳士Tom Ford。但我認為,此片更像是一部精緻冰冷、令人震撼的美國精神驚悚片。說它故事性不強的觀者,興許只是停留在影片表面,女主角身處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穿衣打扮、居家設計等風尚上。
       而如若像我一樣,能感同身受人物所思所想,本就喜歡側重精神、意識形態的心理驚悚片,你看完此片,一定也會沉醉在岑寂靜謐的漫長夜幕中。對宛若雕塑般美麗的裸體,德州西部的大漠孤煙與洛杉磯的繁華喧嚷形成的巨大反差,現實的玄妙和虛擬的殘酷兩相結合後的撼動力,留下極深的印象。

       我能領悟出片中虛擬與現實世界,那條始終未斷過的線,恰似男女主角二十年不曾通信,卻仍舊魂牽夢縈、無法忘懷的心意相通。片中突顯驚悚、犯罪色彩的,自然是小說里原本美滿的三口之家,在旅途中飛來橫禍,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客觀分析,這場犯罪現場的拍法在同類型片中不算突出,德州劫匪在企圖傷害一家人時,畫面顯得極為混亂,甚至有點模糊。
       但它令人難忘的亮點,在於導演營造的貫穿全片的美感,那種被殘缺不堪、污穢淫蕩,玷污撕裂後的別樣美。比起普遍的圓滿美,增添了殘缺破敗本身的深邃內蘊。
       也有人不解,為何女主每次讀到小說的高潮部份,都會戛然而止閱讀,做出各種難以忍受、無可奈何的神情。我認為,一方面是為了讓虛擬與現實二者對接,這種手法的確有點生硬,但亦有機地將小說和現實聯繫,儘管手法不夠巧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現愛德華和蘇珊的過往情殤,愛德華多年後積攢的精神產物,對蘇珊意念上的潛在報復。將這個主題,「對前任的復仇」獨立出來,想必你會聯想到林奇14年震撼人心的驚悚婚姻片《消失的愛人》(Gone Girl)。
       自然,此片沒有後者那麼血腥激烈,充斥的性與暴力元素不少,交織的愛恨情仇也不少,可這一切都是欲蓋彌彰的潛在衝突。用藝術手法來拍攝暴力與感情,弱化了故事原本的跌宕戲劇性,強化了電影立意上的意識形態。這構成了此片獨特的殘缺美,也變成了它不會太主流的弊病所在。

【那些你現在認為你愛他的地方,往後會變成你討厭他的地方.——Anne Sutton (女主蘇珊的母親)】

      源於整部電影的基調,都如同被厚重的夜幕籠罩下,若有似無的陰影那樣蒙昧昏暗。不管是蘇珊和母親在擇偶上的分歧,還是蘇珊與兩任丈夫在價值觀上的差異;抑或是,書中同路劫匪的挑釁侮辱,案發後鮑比警探對案件的辦事態度。
       母女被姦殺、警探肺癌晚期、男主在書中與殺人犯同歸於盡、女主兩段婚姻的背叛和被出軌,這些情節的設定若放在一部戲劇性極強、人物衝突鮮明的影片中,定然是極其搶眼的,正如相似題材《消失的愛人》。大眾會認為是身為時尚大亨的導演拍片有心無力,終究不是主業從影的專業電影人,因此,講故事的能力不足以打動人。
      但一向反其道而行之的我,想辯駁,或許編導敘事的主旨本就不在強化情節設定上的激烈衝突,而在於這些矛盾、傷痛背後的思想層面。女主與兩任丈夫的婚姻都走到盡頭,儘管他們代表不同的階級、追求和觀念,相繼同床異夢似乎也說明,她自身性格的複雜、對不同事物的紊亂慾念。愛德華是蘇珊的初戀、亦是最刻骨銘心的回憶,正如她與愛德華分手時的自白,她想成為愛德華那樣的人,敏感、浪漫、溫柔、活在虛幻世界中的唯心者。
      但即使她並不愛赫頓,赫頓與她屬於同一階層,他們是同類人,不相愛卻能夠相守。所以蘇珊縱然始終渴望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她身為現實主義者,無法捨棄已有的上流名媛的光環、作為藝術交易商的地位名利,卻又懷念著愛德華所代表的南部土壤的溫良與野性。這種人心暗起波瀾的雙重矛盾性,亦體現在了虛構的故事中。

       書中的「姦殺」,托尼赫然看到妻女被劫匪拋屍的慘狀,在西德州火紅厚重的雲層下,被染上一層層金色輪廓的雪白軀體,那種死中透著生機的美讓他覺得無比刺目。這種刺目顯而抽打著蘇珊曾對愛德華做過的殘忍舉動,比起殺人放火更有傷害力的,莫過於所愛之人的背叛,而且蘇珊不僅僅是出軌,作為一個天主教徒她打掉了他們的孩子。
       設想,在滂沱大雨中,渾身濕透的愛德華猛然看到與赫頓親密相擁的妻子,心那時有多痛,就恰似當初在紐約重逢時,見到老鄉的彼此在凜冽寒風中,那時初見的暖。
       愛德華對蘇珊的恨與報復,化為無形的傷害,讓蘇珊在無眠的夜裡更覺得長夜慢慢,心隱隱作痛、一點點被過往的記憶撕碎。她深知,書里母女遭遇的姦殺,愛德華比喻成現實中他們愛情結晶的被姦殺。而書里主要的三個劫匪,似乎也隱喻著她性情的三個方面,與托尼同歸於盡的主犯雷,身上帶著的不屈不饒、玩世不恭,隱射著她的強勢與倔強;被鮑比槍殺的盧,亦如她恐懼、怯懦的一面;最早被處決的罪犯塔克,所具有的野蠻粗獷、敏捷狡黠,也透露出蘇珊性格中的敏銳和殺傷力。這樣的剖析,雖則特別殘忍,但卻是真實的寫照。
       也有人不解結尾,看不明白愛德華回復了蘇珊的郵件,最後為何卻爽約了?我猜測,導演有想留給觀眾遐想空間的目的,但最主要的是,在現實中,想必無論男女,沒有誰能大度到欣然赴約,昔日讓自己傷痕纍纍的亦愛亦恨之人吧?

【當你愛一個人,你會想辦法解決二人之間的種種矛盾。你不能半途而廢。你需要小心呵護感情,因為你以後或許再也無法得到它。——Edward Sheffield (男主)】

       一部充斥著大量暴力、性慾、傷痛、孤寂與悲傷的虛構作品,再次勾起蘇珊不忍回想卻又不得不想的過往。她不會與赫頓離婚,亦不會離開自己的圈子,但那道被撕開的傷口時不時都會被歲月折磨。而無數個無眠之夜,她定然腦海中總是揮之不去那些記憶猶新的畫面,隱隱作痛的心肺會成為她永遠如鯁在喉的心結,無人能解,無處可訴。
       誠如蘇珊所說,愛德華不是像外人所說的「虛弱」,他只是過於敏感。但多愁善感是藝術家天生的品質。身為旁觀者,由衷地感到蒼涼,感慨相愛相殺、孽緣情債的男男女女。愛德華與蘇珊離婚後,二十年杳無音訊、卻再也沒有結婚;蘇珊每想起愛德華就會心神不寧,神思恍惚。深愛過的人,生不如死,沒有陰陽永隔但老死不相往來;不愛的人,迫於世俗,卻能夠白頭偕老、長相廝守。真是莫大的諷刺!
      欽佩福德轉型做電影編導,仍然能獲得很大的成就。並且將他所熟悉、擅長的東西,植入到電影作品中,賦予其別具一格的魅力。此片構圖簡潔對稱,配樂引入入勝、滲透進靈魂深處。
       最讓我難忘的電影畫面,必定是開頭和結尾:片頭,黑幕中徐徐落下的微塵,舞台上令人驚駭的肥胖高大紅髮女人,畫著煙燻濃妝、衣著光鮮但神情淡漠的紅髮名媛,慢慢走進洛杉磯高地上可以俯瞰城市霓虹的漆黑別墅;尾聲,淡妝但仍然服飾名貴的紅髮名媛,從遠處也能看出,她焦急地等著一個人,卻仍然佯裝從容地在日式餐廳的窗台一隅坐著,等候著那個再也不會出現的人。
——全文完 17.1.19 20: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