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ufwärts

2017-01-20 17:35:54

無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我站在電影院門前的時候,內心大大的「我操」二字。

幾個月前尤在國內,某日豆瓣看到預告,第一瞬間心魂就被勾走,以致回到DE後仍唸唸不忘它上映的消息。晚了美帝近半個月後,終於等來K城英語原版的首映。然而當我打開票務系統,卻傻了眼:Schauburg Karlsruhe? 這是哪裡冒出來的三流影院,高大上的ZKM與Universum要扮眼瞎?

不管不顧是我熱愛一件事物時的瘋狂表現,所以在我不怕影院如何坑爹,冒險提前40分鐘站在門口的時候,我覺得嘴裡呼出的白氣在寒冬中要凝結成一大棍,當頭棒喝...

窄窄的居民巷子,上世紀八十年代霓虹燈的名字標識,四扇半掩的黑框鋁合金門前滿滿當當停了住戶汽車,印象中這絕對是小時候街角錄像廳的標配。擰著眉頭走進去,門口兩個小隔間坐著售票員,三三五五的人排著稀落的隊伍。站在他們身後的間隙,我環顧四週,一條長長的通道貫穿視野盡頭,破舊的地磚,靠里是胖大媽在酒飲吧檯里忙碌的身影。7.5歐,沒有學生優惠,再次黑臉。離開場時間尚早,我便四處晃蕩了一下。

等到週遭嘈雜起來,我才驚詫:不知何時影院湧進多人,黑壓壓擠在門口,人來人往的侷促感讓我無處落腳。幸好另一夥伴沒有來的太遲,把票塞給他,我決定逃離這裡,排隊檢票。然而直到這時才發現票根上行列座位都是空白的,一問才知,先到先坐。望著前面黑粗長的隊伍,我內心一萬個草泥馬奔馳。嘈雜的人群中大家嬉鬧聊天,整個影廳嗡嗡作響,我內心感嘆道,這場電影算是要被坑個徹底了...

(以下內容包含輕微劇透)

開場就是高能舞蹈,一如預告裡的那樣,導演對鏡頭的調度和人物的調度發揮到了極致。一鏡到底一刀不剪的歌舞,搭配章回體明顯的「WINTER」標識,復古風十足。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傾向於用大段的對話,旁白甚至是嘴炮來交代資訊,導演們懶得再用鏡頭去交代故事。然而本片的劇情卻在導演的鏡頭下不急不緩,穩穩推進,刻意削減的語言讓觀眾深深的感知到:電影是一門視聽結合的藝術,細節與情節的描繪往往深藏在鏡頭裡,等你發現時,回味無窮。印象中女主初次試鏡時的尷尬:登山服里被潑了一身咖啡的襯衫,對比板凳上十幾個整齊乾淨襯衫的姑娘,一個幾秒的鏡頭,就把「咖啡店工作操蛋」「試鏡必須穿襯衫」「時間緊沒功夫換衣服」「競爭激烈」等資訊交代清楚。像這樣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而中後期多次使用淡化周邊突出主角、鏡頭朝天切換推動劇情、使用剪影凸顯歌舞動作等手法,毫無違和感,作為一部歌舞片,確實有黃金時代的風範。

導演達米安·沙澤勒是個熱愛爵士,喜歡老電影的傢伙。迄今為止他只導過三部長片,上一部就是兩年前在奧斯卡頒獎季頗有爭議的《爆裂鼓手》。毫無懸念的,本片延續了導演在上部影片中高超的節奏掌控力,利用年少時學音樂的底子,兩部影片呈現出節奏多變,如老爵士變調一般舒緩得益的控場能力。在《La La Land》里,絢麗的背景畫面,超寬的色譜領域,營造出的是豐富的層次感與良好的光影質感。尤其幾個歌舞剪影鏡頭,生生將音樂光影化,將情緒光影化,手法之純熟,風格之獨特,很難相信他還只是個31歲的孩子:)

從內容上講,影片算是個輕快自然的愛情故事,兩人相互激勵相互成就,不油膩不矯揉做作,積極健康政治正確。直到快結束前一直以為是個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普通套路,即便發現要Bad Ending也毫無跳出邏輯常區,所以就在身邊夥伴托著腮幫哈氣連天以為不會再有更吸引眼球的新意時,奇蹟出現了!

(以下內容包含大量劇透)

「無數的影視劇里都談遺憾,談分別,談另一種可能,談「如果那時就」,但從沒有見過處理得這樣透徹而一擊即中的。沒有半個字,純鏡頭語言敘述,六年前的高斯林在飯店裡一曲結束,起身,無禮撞開艾瑪的橋段突然一變,鏡頭改為男主直奔女主深情一吻,鼓點奏響,故事從這裡開始不同。導演徹底放手一博,全片衝向高潮:奔放多變的鏡頭,萬花筒一般多樣的轉場,跳躍的各式音樂變奏,舞台劇的場景與現實拍攝的場景多次交替;家庭錄影、黑白默劇,剪影,短短幾分鐘內,導演將拼貼主義用到了極致,卻不俗不膩。蒙太奇的畫面中,女主獨幕劇成功,男主在台下滿場觀眾里歡呼,接下來擁吻、婚姻、家庭、孩子,尋常又美好,螢幕上歡歌笑語,螢幕下的我早已淚流不止;在這七分半鐘里,每秒鐘都同時處在 清楚這一切都是幻象 和 懷抱一絲希望期待導演再次反轉劇情 的巨大糾葛拉鋸中。音樂平靜下來,鏡頭迴轉,一曲終了,劇情再次和現實交匯重疊,台上的男主依然孤單影只,方才發生的一切不過是男女主靈魂融進這首屬於他們共同曲子之中的感情罷了。男主起身致謝,女主起身離開,目光交匯又分離,黑屏,全片結束。光影流轉間令人窒息的遺憾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有一句話,受到的震撼卻十倍於影視劇里對相同場景的處理。哀而不傷,直取七寸,不灑狗血,不歇斯底里,只留最平靜最美好的那一面來,即使是遺憾也是極美的。這裡對La La Land再次點題,有的夢雖美,但總有破滅的一天,男女主自己在娛樂圈實現了La La Land式成功,卻只能失去曾助力他們前行的,兩人情感相通的基石,電影的最後就是一場夢,和夢的破碎。」
                                                      ------截選自豆瓣用戶 啾啾jojo 《LA LA LAND與LA——給洛杉磯做夢者的情書》

我不知道我自己是怎麼度過這七分半鐘的,只記得前一秒還在納悶導演怎麼把前面用過的「無禮撞開」鏡頭又搬出來,下一秒就是高斯林與艾瑪的熱烈擁吻。前後的境遇差別,那種遺憾,那種「如果就」,那種「若時光倒流一定要」的情緒,像潮湧一般沖刷著大腦。曾經在無數個深夜腦海里勾勒的畫景,曾經年復一年獨自一人飲酌孤獨時記下的文字,在彼時的身體裡泛著浪花,波濤洶湧,直吞心臟。紅著臉,鈍著頭,泛著淚,腹中有口熱浪,灼燙的我只能張嘴呼氣。

不能說這是悲劇,兜兜轉轉後,事實上男女主都堅持了初心,走到了人生中最想走去的方向。有了落魄時不敢想像的未來,生活就像他們五年前想要的一模一樣,試問有幾人能享受這等奢侈?這是一個尋常的愛情,有煩惱的小矛盾,也有可愛的小甜蜜:高速上不耐煩地狂按喇叭;聖誕夜一曲奏畢後無禮地撞開;派對上鋒相對地互戳痛腳。然而多次偶遇的契機、相似的境遇、共同的理想追求還是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相互扶持激勵中,女主成就了自己的獨幕劇,贏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試鏡;男主因為女主加入樂隊,賺到酒吧啟動資金的同時,也被女主導向最初的人生方向,沒有被錢途所困。

直到後來,直到後來......

(觀影后記)

影片前半段雖然出彩,但直到觀影途中我還在擔心這將是一個爛俗的故事,結果最後十分鐘完全震撼。導演徹底打破爛俗愛情片的格局,黑幕後的影廳靜的可怕,人們久久未緩過神來,直到黑暗中響起刷刷的掌聲。有人在遠處大聲叫好,可在我聽來,卻是滿滿的一聲心事直抒。

有人拍我肩膀,我扭頭髮現是先前遇到的另一系友。他開門見山:別告訴我你哭了?我漲紅著臉,頓了頓,大方地承認。他笑著說:代入感很深嘛!一時語塞,我朝他一笑,反詰道:你問我哭沒,本身也反映了很多問題嘛!相互哈哈一笑離場。

轉身離開前,我深深凝視了一眼這個影廳的樣子:正面一塊寬大的紅幕布,下面露出半截木質舞台。兩旁花白的牆壁,靠低的部份刷了看不清顏色的牆漆,上面掛著四盞老式大壁燈,昏黃的白熾燈泡下人影綽綽,座無虛席。想起先前在影院裡四處晃蕩時看到的場景:售票旁不起眼的Info吧檯,上面擺滿了紙質宣傳單,各類文藝片兒中夾雜漫威DC之流。令人新奇的是還有幾場舞台劇的訊息。這時我才意識到,Schauburg既是Kino也是Theater,怪不得破敗陳舊。然而正是這陳舊質感,配合著《La La Land》如此復古的風格,簡直相得益彰,我內心釋然了。

走出大門,頭頂的霓虹燈還是那麼朦朧暈黃,可不知怎的,再看它時卻再也找不到八十年代的那種廉價質感了。天空飄起了雪屑,仰頭長呼一口,白氣在空中與雪花紛飛,冷的好生寂寥。夥伴喊我等等他,轉頭髮現他舉著手機在拍照,問我不留個紀念麼。我頭也不回的說:有毛好拍的。

是的,留在記憶中就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