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過客 Passengers

太空旅客/太空潜航者(港)/星际过客(台)

7 / 451,392人    116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強史派茲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克里斯普瑞特 麥可辛 安迪嘉西亞 勞倫斯費許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極客電影

2017-01-20 18:41:27

一場星際級別概念產品發佈會 《太空旅客》影評


我們來看的是未來科技產品

一艘靜靜駛向異星的太空版「鐵達尼號」,跨越120年時光的慢慢旅程,不該醒來的孤獨男女……當《太空旅客》(Passengers)用令人驚嘆的細節設計向我們展示一場商業星際旅行的方方面面時,我不禁感嘆,比起愛情故事,它所構建的未來生活方式才更吸引人啊!

在所有太空科幻類型片中,《太空旅客》或許是第一部全程發生在一艘商業飛船內部的電影。

面對應有盡有卻空蕩蕩的飛船以及早早醒來90年的苦逼命運,男女主人公需要面對的最嚴酷考驗其實不是飛船的致命故障,而是如何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度過餘生的問題。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看看我們「大表姐」生無可戀的表情就明白了

男女主人公為了打發時間,就不得不把能享受的服務都享受個遍,而電影也不遺餘力地展示這些細節。所以我們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們換著花樣享受最高級的房間、餐廳酒吧、娛樂設施,以及那個最為出彩的太空游泳池。

這些畫面出現的意義,與其說是為情節、為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服務,不如說是我們這些觀眾服務。因為在我看來,我們分明就是坐在大螢幕前,看著男女主人公替我們體驗概念產品嘛!

而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概念,從房間外觀到衣著食物,再到機器人的設計,終歸其都是代表了一種未來的生活方式,一種「近未來」美學。

在一定意義上講,一部科幻作品就是一則預言。有的科幻作品對人類世界做出悲觀預測,有的則頗為樂觀。賣的是設定,講的是人性。其實科幻電影都會多多少少回答「科技將怎樣改變人類生活方式」這一古老命題,《太空旅客》則是很賣力地書寫了這份答卷。

這部電影賣力於飛船內部的「全景」式展現,並因細節而出彩。我們知道,能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往往正是細節。僅從這位顯然是庫布里克粉的導演對酒吧場景的把控,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逼真感。

如果說《鐵達尼號》(Titanic)真實地呈現了19世紀初上流社會的生活面貌、階級差異以及科技水平,那麼《太空旅客》就可以說是真實地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全景展示未來生活的畫卷。

所以在我看來,《太空旅客》其實又一次很好地印證了科技反哺電影,電影預言科技的大趨勢。

科技對電影施加的影響,整體反映於美學上。

正如4年前大熱的軟科幻作品《她》(Her)所呈現的未來 AI 美學就曾給人一種穀歌(Google)+蘋果(Apple)的畫風一般,當今人類普遍對蘋果產品美學的追求,也使得整個飛船內部都是漫山遍野的銀灰。

而另一方面在電影對科技的預言作用上,對於設定在遙遠未來的科幻電影,種種充滿想像力的新奇概念就預示了未來的產品設計方向:

A. 宇宙飛船也可以長這樣

電影的美術總監 Guy Hendrix Dyas 表示,體積巨大至此的飛船將不可能在地球上建成,而只能是在太空船塢中。下圖的設計手稿展示了他的設計思路:

未來,一艘這樣具有昆蟲形體美感的飛船絕對值得期待。

B. 一座太空游泳池

這座球形、半懸空於太空中的游泳池實在是令人震撼。只要潛入水中,星辰大海、浩瀚銀河全部盡收眼底,這才是真正的「漂浮在宇宙中」啊。

我相信這樣炫酷的游泳池一定早已進入科學家的心智中了,人類遲早會造出來。為什麼不呢?

C.未來的通訊/書寫工具

這個彷彿全透明 iPad 的薄板就是未來的通訊及書寫工具了。特別要提一下它的語音輸入功能。喜歡就留著,不喜歡就命令它「劃掉」,這簡直是所有碼字工的福利!

它同時還可以是記錄甚至通信工具......難道就是手機?

D.未來的人機互動方式

全息技術+人工智慧,這樣的客服真的是很酷。

E.未來的醫療倉

放入醫療艙、自動掃瞄檢測全身身體異常,然後自動出藥,難道是向「機器貓」借來的?

F.當然啦,電影還是電影……

其實我估計這部電影的野心一半還是來自太空科幻題材的祖師爺《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因為這裡面曾經出現的太空梭、太空站、可視電話,甚至平板電腦,現在都已經成真了。

未來真的會按照我們設想的那樣一步步實現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後這樣的科幻電影可是少不了,不如就大膽放手將未來交給擁有想像力的極客吧。

畢竟,正如《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偉大的科幻小說大師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所言,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最初皆與魔法無異。

我們是一群「科技 x 電影」跨界愛好者請搜索「極客電影」關注我們!© 2017 GeekMovie 極客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