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illbira

2017-01-21 07:51:36

你握有誓言般的夢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多少年沒寫過影評了,其實本也沒打算評價這部電影。但看過後總有些話梗在心上,不吐不快。所以有了這麼個四不像的東西。看官莫怪。】

3.5分。或許是自己看之前抱有了太大的期待。
看過之後,一陣唏噓。唏噓的不是男女主的結局,而是——果然我已經到了連作個色彩斑斕的夢都是奢侈的年紀。
如果說這部電影於我有什麼觸動的話,那就是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夢想的背面。以致於想留下這樣的一句評語——當你們在談論夢想的時候,你們談論的並不是夢想。
夢想是什麼?或許有很多種答案。它也可以有很多種答案。但La La Land絕不是其中一個選項(如果是,也勢必是一個撥筋抽骨只有淺薄的軀殼的答案)。
或許,拿同樣是Damien Chazelle的電影來舉例好了,Whiplash更接近我心裡的那個定義。我常回頭重新看Whiplash,每一次的理解都不一樣。唯一確定的是,沒有像Andrew Neyman那樣丟掉了半條命,那些能讓你輕易放棄掉的,都不是夢想。
Mia的Play無人問津,所以她就放棄了,離開了LA,準備回去唸書。如果沒有人看到那場表演,如果Seb沒有接到電話,如果Seb沒有回去找Mia,如果Seb沒有說服她去試鏡,是不是這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這應該讓我怎樣去相信,那是你那曾信誓旦旦的夢想。
後來看到有人說,La La Land是給大人看的童話。瞬間有了些許的釋然。是啊,童話裡不用講那麼多道理。
我們都願意相信著,哪怕只在童話裡的那一瞬相信著:所有的彼岸,愛都能帶你抵達。

而我又有什麼資格可以在這裡品頭論足呢?自己不也正是那種隨波逐流漸漸走到理想反面但樂在其中的人嗎?
因此,當很多人感動於這結尾時,而我在想:如果故事的結尾是Mia放棄了做演員,回學校唸書,然後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成功(比如成為了暢銷作家)回到LA,再次遇到Seb。我想,那一定是更值得回味或是更具現實意義的回望。
我們都沒那樣的好運氣。當自己放棄後反而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時,都不禁去想what if:是不是放棄真的是更好的選擇,一味的堅持到頭來恐怕只是自取其辱。然而也會在心裡隱秘的角落裡設想過倘若堅持後成功,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
這可能是La La Land里讓我覺得太過淺顯與貧乏的所在。

今天跟基友看了Arrival。結束後我說,我可不想知道自己的未來。他點頭,因為那樣會忍不住想去改變什麼。即使明知道是好的結局,也期望著過得更好一點。
他說,所以我們都是俗人。
有著這麼淺薄而直白的慾望與貪婪。

在車站送走他後。一個人慢慢走在在這春運的節點上略顯空蕩的南站,幾次有著停下來放聲大哭的衝動。
我是說時間可以「停下來」,但是它不能,所以我也必須繼續走著。
如果我預見了未來,是不是就可以為了放棄的夢想而心安理得,是不是也不必在此刻負累於對自己的歉意中無法脫身。
但誰又能說這樣的遺憾不是另一種美好呢?
我總是回到在Skypark的那個晚上,看著所有的燈火,覺得自己可以就這樣坐在這裡什麼都不幹,一直一直地看下去,希望時間就此停滯。那是一種真實的失去感,不夾雜任何的傷感與痛苦,反倒格外的清晰與平靜。
人總需要這樣的瞬間提醒自己曾失去的,進而意識到要抓緊尚且擁有的。
這可能就是遺憾的意義。

所以寫到這裡時突然覺得自己不應太過苛求這部電影,誰都無法拒絕一場色彩斑斕的美夢。即使失落,失落都寫得那麼年輕與溫暖。
即使回到現實生活里,你被夢想傷得疤痕纍纍、奄奄一息,孤獨絕望里甚至不敢找人哭訴,生怕落得個矯情幼稚的名號,只能拖著剩半條命的軀殼獨自遊蕩在放棄與堅持的邊緣。
那些所謂的行屍走肉,或許他們也都曾擁有過信誓旦旦的夢想。
但至少,我們還算年輕著,至少還能在矯情與幼稚的時刻,為了那誓言般的夢想,熱淚盈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