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1 08:01:12
1月20日感於小森 在豆瓣top250的電影榜單上看到這部電影,封面很小清新,分夏秋和冬春兩部份。有冬之皚皚白雪和女主的藍襖相映襯,有秋之金黃稻穗和女主草帽下的側顏同生輝。心下不經好奇這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晨間氣溫低到了零度,哈氣成霧的時節讓我相應點開了冬春篇。前半部不停地眼饞市子巧手烹製的羹餚。總是或應季或儲備的菜蔬,或烤或煮,沒有工業化的各式耗油雞粉之列,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美食的召喚。如果流於此,無異於舌尖上的小森。不同的是,從食物的源頭而來,女主的耕種翻土除草,隨節氣變化蔬菜調整成相應的狀態,食谷者生。到底是我打小在村里長大,感同身受,深知其中不易。春之篇章也沒有從眾地一味頌揚新生,反倒是市子被逼著思考著留在小森的意義。逃避,不敢和拒絕工作交際。結尾的新的生命誕生成長和小森的發展在我看來才是真正的春。 片尾快速略過的幀幀圖片似曾相識,那不是我一向不以為意的童年呢。近年關家人團聚我們也會去挖避寒深埋的甘蔗,一樣是用薄膜蓋著藏在土層之下。我幼時春風起門前載著果樹的人家總是梨花桃花翩蝶飛舞,白粉嫣紅,自有風流。兒時桑葚熟了也會夥同一班小玩伴爬樹摘果,用塑膠袋帶著在魚塘邊草草地過一遍水,嘻嘻哈哈地分食,手指嘴唇遍染紫色。那時候不知道士豆要只留兩三株芽,即使是一堆小馬鈴薯,用摔碎的碗片很容易就剝了皮,然後用來燉排骨。 萬物皆是自然饋贈,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卻越走越遠呢?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