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時時刻刻--The Hours

时时刻刻/此时此刻/小说人生

7.5 / 142,134人    114分鐘

導演: 史帝芬戴爾卓
編劇: 麥可柯林漢 大衛海爾
演員: 梅莉史翠普 妮可基嫚 茱莉安摩爾 史蒂芬迪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辰光楠

2017-01-21 08:31:08

the hours 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the hours講述的內容最簡單的概括是「掙扎」。the hours 翻譯成「時時刻刻」有失題目的最原意,整部電影最恰切的的名稱應該為「the hours when we fight against the life」,即也為電影的中心。
      電影描述的三個時空三個故事,應該恰切的說是三個時空四個人的掙扎。三個時空的最直觀線索是《達洛維夫人》,《達洛維夫人》在電影裡更多表現的是對故事的隱喻,預示著電影的悲劇和《達洛維夫人》一般。編劇在整部電影裡做足了隱喻和鋪墊。比如在第一次描述理察與克拉麗莎相遇時,已經暗示了後面克拉麗莎的內心的奔潰。

      故事的最開始是維吉尼亞懷石頭投江,結局照應開頭,也是展示維吉尼亞的懷石頭投江。可以知道整部電影最中心、第一級人物是維吉尼亞,毫無疑問電影中間應該為對維吉尼亞一生重要事件、思想的反映。電影的二級人物是蘿拉·布朗和克拉麗莎·沃恩,這兩個人物的故事應該把它們連接起來當做是一個故事看待,在本質上這是同一個故事,兩個故事連接起來其實是對《達洛維夫人》完美反映。理察是電影第一級人物和第二級人物精神上的連接人物。
       電影滿滿充斥著著一個人想,兩個人演的鏡頭。整部電影的三個空間故事的發展基調和次序幾乎一致。


電影在短短一分鐘之內描述的都是三個人在看書。
       在對維吉尼亞的故事敘述中著了很大筆墨描寫《達洛維夫人》的創作走勢,而蘿拉·布朗和克拉麗莎·沃恩兩個人的表現幾乎是按照著這種走勢發展下去的。最直觀的表現為本來維吉尼亞想讓小說的女主角死去,而蘿拉·布朗在賓館裡反鎖著門正準備自殺,潮水淹沒了整個房間;克拉麗莎·沃恩在廚房裡、理察的同性戀男友前沒了魂似的痛哭。但當她說改變了主意時,
蘿拉·布朗也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克拉麗莎·沃恩也從奔潰的邊沿回了神來。
       電影連接三個時空更內在的線索是詩人、先知。整部電影的推瀾劑即為電影中最中心的人物——詩人、先知,即維吉尼亞和理察。理察的故事沒有直接講述而是將其喻於蘿拉·布朗和克拉麗莎·沃恩兩人的故事當中,在我看來這個沒有直接講的故事才是電影最重要的故事。理察是蘿拉的兒子,蘿拉基本上都是在與兒子不經意對話間突然推動了內心的波瀾。年幼時這眼睛裡會說話的理察似乎每次都戳中了母親內心的最深處,並且從他神態言語中似乎都能判斷出他母親的處境,同時從母親身上的這些透視對理察產生了許多不可磨滅的影響。並且當維吉尼亞說完詩人、先知會死時鏡頭轉到了小理察處。成年後的理察是克拉麗莎的前男友,克拉麗莎多年來心中一直牽掛著深愛著的人,他的職業身份是詩人。整部影片對克拉麗莎思想波動產生最大影響的人毫不疑問是理察,可以說理察是克拉麗莎內心掙扎的最根本原因。理察的特徵完全符合維吉尼亞寓意的那個會死的詩人、先知。這個詩人、先知也是維吉尼亞自己,維吉尼亞已經將自己的思想、特徵完全寓於那個詩人、先知之中。

       理察和維吉尼亞有許多共同點,除了職業類似外,都患有嚴重的的精神病,都需要人照顧,處境也都非常相似,都有一樣憤世嫉俗的思想,最終都用自己的生命來喚起其他人對自身生命的珍視。理察和維吉尼亞才是前後故事連接與延續的真正靈魂。
       
       我很佩服電影編劇的能力,毫不疑問一個偉大的編劇人即是一個偉大的作家,顯然這裡編劇是借維吉尼亞的手及維吉尼亞本身來編寫一部現代人的「達洛維夫人」,一部和維吉尼亞的《達洛維夫人》有相同的思想境界但有時代連續性的「達洛維夫人」。電影的主要幾個角色都是虛無主義、感性主義者,想通過這部電影來引起人們對現代虛無主義以及女性內心訴求的關注。虛無主義、女權近代以來都是人們議論的熱點,這部電影本身關注的問題就具有很強的熱議性。
       電影除了「改編《達洛維夫人》」外,還將同性戀這個敏感話題糅進了電影,除了需要強大的編輯能力外,也需要很強大的勇氣。話題和勇氣是電影取得巨大成功的兩大關鍵,這部電影當年的成績毫不疑問證明了電影的巨大成功。
       
      最後我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面向文藝青年和女性的電影,很容易讓女性產生震撼,但電影中的描述的各人物太過於遵從內心所思所想,簡單的說考慮的是自己的快活,缺少一種理性和身上的責任感,如果這些發生在一個家庭頂樑柱身上是不可想像的。男性身上的責任感使命感註定此部電影很難在男性間產生共鳴,很難打動男性。
(我只看過一遍電影,對電影的很多地方也不是很理解,如果說的不對,敬請糾正。以上純屬個人愚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