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on White

2017-01-22 10:20:10

難以逆轉的精神癮劑


單純從電影藝術的角度評價,《愛樂之城》絕對是一部幾乎可以與《音樂之聲》媲美的佳作,當然依然是幾乎而已,後者在天時上更勝一籌,在戰爭背景和角色出身乃至獨特經歷的襯托下融合了更多的社會元素,締造了更具層次的劇情內涵和人文質感。

觀看影片給我的第一個思考是,音樂愉悅感官的能力太過強大,尤其是歌舞類型的電影以音動情,這種原始的感官刺激很容易使人愛屋及烏,給故事和整部影片更高的評價,當然這並不是影片本身的過錯,而是觀眾的行為趨向,人們也向來喜歡錦上添花(落井下石)。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第二個思考是,這樣美輪美奐的影片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癮劑,而且推開細想幾乎很大一部份好的影片都可稱之為精神癮劑。在我看來可以成為精神癮劑的影片通常是社會生活的精巧炮製以滿足人們對難以預期和控制的生活乃至時代的幻想,從這一點說還有些類似於宗教,不過更商業化,也更合理化罷了。

而區別於非精神癮劑類型又具有相當意義的影片諸如《死亡密碼》當然是越來越少了。電影的商業閉環中,更多的觀眾更願意為精神癮劑型的影片叫好叫座,導致誰更加會製造精神癮劑就是事業的成功,而且成功與否在娛樂行業也絕對是高下立判、天壤之別。然而我也是無法拒絕精神癮劑的,就像一個流浪漢面對美食一樣,也幾乎很難從道德和生理乃至醫學上制止自己。慶幸的是我還保留了一絲冷酷思考的執拗。

之前讀《人類簡史》,作者有一個很吸引我的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遠古時期的採集型人類個體比現在的人類個體快樂,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是農業革命的不可逆轉性,簡單的說就是人們學會耕種之前靠採集打獵的生活生產力無法維持超過150人的社會形態(主要是專職機構與人員,社會效率的關鍵),低等社會形態的個體由於社會性相對較弱而更快樂(參見原作),而即便如此任何人希望回到農業革命之前的社會形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換句話說社會對個體的控制能力的增強不可逆轉。聯想到電影,電影商業化和規模發展的步調如此迅猛,形態的進化遞進如果也像人類社會進程一樣屬於非意識進化的話,我想擔憂和顧慮還是有存在必要的。

然而面對非意識進化,任何個體殘存的思索真是有些可有可無,可有、可無。由於理解力的不足,困惑始終圍繞直到精神麻木,就好比一段走向泯滅的短暫旅程又為什麼會感到恐懼,然而誰又能否認恐懼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