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拼出新世界--Akeelah and the Bee

阿基拉和拼字大赛/阿基拉和拼字游戏/阿基拉和拼字比赛

7.4 / 21,740人    USA:112分鐘 | Argentina:112分鐘

導演: 道格亞屈森
編劇: 道格亞屈森
演員: Keke Palmer 勞倫斯費許朋 安琪拉貝瑟 柯蒂斯阿姆斯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i蝶

2017-01-22 19:02:09

pulchritude(美麗)


「拼字比賽」是美國由來已久的一個競技遊戲,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參賽者主要為青少年。優秀的選手被人們成為「拼字蜜蜂」(spelling bee)。比賽規則是當評委讀出單詞後,要求參賽者把這個單詞所含字母拼寫出來。如果有問題,參賽者可以重新再拼,但已唸出的字母和字母順序不可再改變。因此只要拼錯一個字母,就會被淘汰。比賽以回合制進行,直到淘汰到最後一位參賽者為止。

參加這種拼字比賽的主人公是一個11歲的黑人女孩阿基拉。她性格孤僻、暴躁,還帶著些許傲慢,但內心深處又有著不自信、自卑的心理,總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影片開始的一段自白說道:「你知道那種感覺嗎?那種無論你做什麼,無論去哪兒,你總是格格不人的感覺?我不知道什麼詞能形容這種感覺。疏遠?隔離?水火不容?不,這些都不對。但一定有這樣一個詞。」小主人公的這種心理來自幾個方面:第一、她是黑人。美國的種族歧視依然存在,例如黑人兒童通常會選擇黑人學校求學。阿基拉就讀於一所全部是黑人孩子的科林肖中學,經費匾乏得連籃球也買不起,整個學校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學校里從未有學生獲得過什麼大獎。在黑人學校里,學習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兩個黑人小太妹因為阿基拉拼字優秀叫她怪胎的原因,連她的二哥也提醒她:「你要去跟一群富有的白人小孩作對,他們會把你的黑屁股打爛的。」 第二、是因為她的父親。阿基拉的父親在值夜班途中中槍身亡,當時阿基拉只有六歲,她對父親有深厚的感情。父親生前給她留下最深刻的印像是他們常在一起玩拼字遊戲,這成了阿基拉寄託情感的一種方式,也因此讓她神奇般地擁有了極高的拼字遊戲天分。由於這樣的經歷和心理,即使阿基拉擁有天賦,她也並不想參加拼字比賽。不過在校長的軟硬兼施和大哥的鼓勵下,阿基拉最終答應去參賽。

校長請來了拉諾比博士作為阿基拉的特訓教練。懷著滿心的抗拒和不情願,阿基拉來到拉諾比博士的家。本來拉諾比博士已對遲來的阿基拉心懷不滿,她的無禮態度更激怒了他。拉諾比博士趕阿基拉離開,倔強的阿基拉很不服氣。後來阿基拉僥倖通過了區選拔賽,但對於接下來更為激烈的比賽,她沒有信心,所以她再次來到博士的家。博士讓她讀牆上的一段文字,這段話出自南非總統曼德拉在1994年的就職演說:「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 talente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And as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 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我們最深的恐懼不是能力不夠,我們最深的恐懼是能力超越了界限。捫心自問,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智者,天才,名人,偉人,事實上,哪一樣你不能做到呢?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證明上帝賦予了我們榮光,而我們讓自己發出光芒,在不知不覺中,也感染了他人。)

博士用他獨特的方式告訴阿基拉,要相信自己的天賦。拼字不是目的,人生的最終目的不是拼字,是用拼字拼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在拉諾比博士的幫助下,阿基拉過關斬將,順利通過州賽。媽媽也從最初的強烈反對變為大力支持。但在此時,拉諾比博士不再輔導阿基拉了,他已經傾囊相授了。阿基拉又變得不自信,無助孤獨。這時媽媽用愛和鼓勵繼續支持著阿基拉,她相信阿基拉會發現她的周圍有50,000個教練。果真,她的家人、朋友、鄰居,甚至陌生人都熱心地幫助她,阿基拉又有了信心,而且更發現了一直圍繞在她身邊的愛。

影片的高潮是阿基拉參加全國總決賽的部份。全社區的人都在電視機前為阿基拉加油。經過角逐,最後只剩下阿基拉和華裔男孩迪倫,他一直是阿基拉強有力的對手。中途休息時阿基拉無意中聽到迪倫和父親的對話,萌生了要讓迪倫獲勝的念頭。為了公平競爭,迪倫也故意拼錯單詞。於是本來處於競爭狀態的兩個孩子變成好朋友,相互鼓勵。最後只剩下兩個單詞,迪倫首先拼對。輪到阿基拉,評委讀出了最後一個單詞,pulchritude(美麗),鏡頭順著阿基拉、博士、校長、姐姐、哥哥、黑幫老大、好友、已故的爸爸以及媽媽,場景切換,他們一起拼出了這個代表著美麗的單詞。阿基拉和迪倫聯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蹟——兩個冠軍。

心動情節

阿基拉和老師拉諾比博士的教學和學習過程是整部影片的亮點。阿基拉的老師是一位黑人博士,他博學、善良、有教養。11歲的阿基拉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經常逃課,對待學習漫不經心。老師對她既欣賞又無奈。她在英語學習方面,尤其是拼寫,有著超人的天賦,但是與眾不同反而令她感覺尷尬至極。這一切種種表現正是阿基拉不夠自信的反射,含羞,怕出風頭,不敢正視自己的才華。阿基拉最初並不信服這位指導教師,對待老師態度也很傲慢無禮。然而拉諾比博士不急不躁,因勢利導,逐漸使阿基拉接受他並信任他。在拉諾比博士的口中,你不會聽到任何大道理,他就像一位慈愛的父親但卻不嬌縱孩子。影片中拉諾比用曼德拉的經典名言啟示阿基拉。因為拉諾比厭學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信。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裔學生迪倫和他的父親。迪倫父親和兒子交流時態度強硬,比賽的結果是他唯一的追求。在教育過程中,他忽略兒子的感受,教學方法刻板單調。

在拉諾比的教學過程中,幫助阿基拉重樹信心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以科學、有效、輕鬆的方式激發阿基拉學習拼字的興趣和動機,改變阿基拉的學習記憶方法。影片中當拉諾比讓阿基拉學習簡單的散文時,阿基拉認為死記硬背長難單詞更有用。然而拉諾比讓阿基拉明白了,做一個只會機械記憶單詞的機器人是毫無意義的。所有看似奇怪無序的詞彙都是來自於簡單詞的再組合。

第三步,教學的成功來源於拉諾比對於阿基拉天性和個性的尊重和發展。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阿基拉在拼寫單詞時總是習慣有韻律地用手拍腿,其實她在潛意識地找出拼寫單詞的節奏。拉諾比發現了她的這個特點,但是沒有死板地讓她改掉「小動作」,而是鼓勵她找到自己的節奏。甚至讓她通過跳繩放大自己的節奏感。

阿基拉的成功是一個小小的奇蹟,而拉諾比對於阿基拉的激勵、教育和指導正是這個奇蹟的培養皿和催化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