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味雜陳

2017-01-27 19:17:12

這也許最近5年內最好的音樂劇 沒有之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寫在篇頭的話:至少有有4年多沒有寫影評了,也許是過年這個契機讓我有機會坐下來寫下下面這篇文字。喜歡電影在單位時間內製造的蒙太奇效應,沒有電視劇的拖沓,享受更加純粹的樂趣。也許是出於對勵志題材、爵士樂和音樂劇的偏愛,這篇影評我儘可能的寫的中肯一些,也希望大家來品評下,幫我修改中間認識的不足!

  關鍵詞:音樂劇、爵士樂、勵志片

  雖然是在家裡看完了《愛樂之城》,但我還是決定在它上映後再去影院支持下。這也許是2016年拍攝的屈指可數的幾部佳作!去電影院看絕對是值回票價。

  電影,視聽藝術的載體。《愛樂之城》從構圖選擇到場景設置絕對是為數不多的典範之作;作為音樂劇來說,配樂必然是要具有很強感染力的,《愛樂之城》配樂恰到好處的將音樂融入其中,將電影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故事層次。

  * 一句忠告:淚點底的朋友記得帶好面紙;儘可能找一個讓自己坐著舒服的椅子,放鬆自己,好好享受。

  ——————————————————分割線——————————————————

  LA LA LAND,Urban Dictionary上給出了兩種釋義,其一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其二就是指代好萊塢專有的脫離現實,不切實際地追逐夢想的氛圍。單從這兩層意思來看,《愛樂之城》都將其融入其中:第一種更像是明面上的「主線」——男女主角從頭到尾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是中間有跑偏,但是都相互修正方向繼續前進。第二種釋義更像是電影中的那條「暗線」——男女主角追夢好萊塢,通過一次次巧遇,在各自的人生低潮中發現相互的契合點,一拍即合心心相印。而後各自系一列經歷,又將他們分開,直到5年後在酒館中的突然邂逅。

  從故事套路來講,這是電影好萊塢的勵志片,還是很美國的那種。美國人的「成功」,追求的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石頭姐飾演的 Mia 和 高斯林飾演的 Seb兩位男女主人公在偶然相遇,因藝術相知,因夢想相愛,最後為了夢想又各奔前程。Seb對Jazz的執著因為Mia和Mom的一通電話開始妥協,自己一個人時無論生活多麼艱辛,無論怎樣遭人蔑視,Seb 執著自己的夢想,一點點努力。可Mia的出現,讓他的世界不再只有自己,為了給他愛的Mia一個穩定的生活,為了不被Mia的家人看不起,他還是加入了原本厭惡的John(John Legend飾演,格萊美獲獎者)的樂隊。

  Mia看著Seb就被現代社會同化,Seb開始享受在台上明星般的感覺。在他拋棄夢想隨波逐流時,Mia在餐桌上試圖喚起他最初對夢想的執著,可惜Seb那時已然有些沉迷。樂隊的成功意味著他要無休止的在世界巡演和錄音室中度過,也意味著他和Mia在一起的時間所剩無幾,事業還是Mia?Seb也許為了讓Mia過上更好的生活,也許是自身虛榮心作祟,其選擇了事業。

  Mia一次次面試失敗,連自己辭職後傾盡心血自導自演的舞台劇都以失敗告終,此時更是Seb剛剛離她而去。Mia心灰意冷,開始懷疑自己,回到爸媽那裡,一個可以休息的避風港一樣的家。此時,輪到Seb不忍看Mia放棄自己的夢想,為了不讓Mia放棄希望錯過任何機會,Seb使出了二半夜在社區大喊大叫來刺激鼓勵Mia。Mia決定去參選並被選中,其也遇到了同樣的考驗:夢想,還是Seb? "I'll always love you." Mia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自己的夢想。

  5年後,兩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Mia功成名就,Seb's club聚滿了人來感受Jazz ? Mia實現了夢想,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看起來不能再成功美滿,直到再次遇到Seb。結局,Seb彈奏著心碎的《City of Stars》, Mia不禁開始幻想,同樣的兩個人,偶然相遇,一起追逐夢想,互相鼓勵,只是,如果一同追逐夢想不犧牲彼此會怎樣? 就如電影配樂中《Audition》中那句歌詞「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兩個人在各自事業上都成為了成功者,但在相互感情上已然是「失敗者」(成全別人,傷害自己的失敗者)。片尾Mia 和 Seb相視一笑泯過往,一切盡在不言中。

  ——————————————————分割線——————————————————

  既然是如此傳統的套路,那怎麼將套路玩出新花樣就成了本作的重要考評標準。個人總結下面了幾點:

  (1)LA的情節

  作為一個籃球迷來說,LA就是代表「湖人」;作為一個棒球迷來說,LA就是代表「道奇」;作為一個電影迷來說,LA就代表「好萊塢」。LA, Los Angeles,電影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天使之城」。也正是應為娛樂業的興盛,造就了繁榮的「夢想之城」。18年後,《愛樂之城》主題曲「City of Stars」又為這座城市加上了「星光之城」的光環!

  (2)文化中的共同點

  例如「酒會梗」中石頭姐遭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周圍環境人物的表情和狀態,讓我們感覺似乎與國內的演員沒什麼本質的區別,無形當中又將電影的倒影映射到我們的生活中,與觀影者的距離進一步減小。

  (3)鏡頭語言

  雖然是一部音樂劇,導演對鏡頭調度和人物調度發揮到了極致。我同意有些影評中談及現在電影製作者越來越傾向於用旁白和故事沖同等等來交代資訊和故事。本片的導演恰恰反其道而行,著力突出鏡頭語言,很有《魂斷藍橋》那個時代影片的拍攝風範。

  攝影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思路決定出路」,這是研究經濟人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放在這裡同樣適用。鏡頭語言是最基本的語言,既是簡單的,也是最難的。當大部份人用一種語言描繪一個故事的時候,本作導演已將多種語言毫無間隙的玩轉,手法異常純熟。

  (4)音樂考量

  從別的渠道看見,導演熱愛爵士樂,熱愛老電影。這就難怪本作中有很多老電影的影子,例如山頂日出時那段,與「雨中曲」神似。

  至於爵士樂方面,在歐美算是主流文化之一,地位基本等同搖滾樂。相對其他音樂形式其最大特點就是故事中提到的「即興」。由於爵士在歐美有著漫長歲月,其音樂流派也也較為多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跳轉到這裡了解下。

  為何好萊塢偏愛歌舞劇?歌舞劇中很多包含爵士樂元素?以《芝加哥》、《西部故事》、《爵士歌手》等經典音樂劇為切入點,通過對爵士樂與音樂劇各自的發展歷程與特點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的看見——爵士樂不僅在音樂上充實著音樂劇的構架,而且在音樂劇的戲劇特徵、情感表達、情節發展、精神核心、社會主流文化及商業支持等各個方面影響著音樂劇的發展。隨著近些年來音樂融合的不斷加劇,爵士樂也在這個大背景下吸收各種音樂風格的精華,同時更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最喜歡的爵士樂大師:Ray Charles,B.B.King(有興趣的可以試聽下)

  另一方面,從我專門查了下資料: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權威的爵士樂學院——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就位於洛杉磯,其一直保持著它在世界前五的地位。著名爵士長號手Bill Watrous,還有曾與Steely Dan 和 Weather Report一起表演的爵士鼓手史蒂夫 Erskine都是出自與此。

  也許是由於文化需要,也許是由於底蘊與此,本作的音樂考量勢必成為其重要支撐載體,推動其口碑提升。

  ——————————————————分割線——————————————————

  很多朋友偏愛「大團圓」式的故事結局,其實殘缺未嘗不是另一種「美」、另一種「幸福」!

  祝大家看片開心!

  另外,本片預計情人節上映。鑒於這個結尾,情人節去電影院的朋友還是慎重考慮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