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ONI
2017-01-28 17:20:26
赤心不改,打戲的情懷之路
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身邊六十多歲的長輩開始走上廣場鍛鍊身體的時候,依然有很多觀眾期待著六十歲的成龍能夠在電影裡演繹他的「成龍式武打」。從去年接連兩部上映的成龍電影都賣出了好成績就看得出來,大年初一《功夫瑜伽》滿廳的觀眾也充分佐證了這一點。
簡單來說,《功夫瑜伽》講述了一個為傳承文化而出行冒險的故事,仍然是追逐與搶奪的故事,動作戲設置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裡、杜拜的街道里,印度的集市里,還有狼群以及文物的保護殿中。從卡司、製作、場景來看,《功夫瑜伽》的配置並不低。從故事上看,《功夫瑜伽》跟以往的很多成龍主演的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幹練直接,簡單粗暴,並不是多麼精緻型的走向,但它的確是很成龍式的喜劇。
話說回來,成龍喜劇的故事,就是劇情簡單粗暴而更多是讓打戲值回票價的存在。
《警察故事》、《紅番區》、《城市獵人》、《尖峰時刻》這些,都是簡單粗暴款。情節對於成龍,不是不重要,但從來不是重點,它只是皮,粗糙的皮,包裹著琳琅滿目的動作,精疲力盡又興高采烈地盡著自己的使命。不管編劇、導演是誰,成龍總是成龍喜劇的第一標籤、第一作者。
在《功夫瑜伽》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成龍喜劇的成龍式動作,比如智取,無厘頭,還有順水成章。可以說,成龍是個有標籤式自我的演員。很多時候,他會先將自己置於看似無法擺脫的困境之中,然後巧妙脫困。他跟李小龍不一樣,李小龍是不敗的,而成龍失敗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沒開打,就已經失敗了,就像這部電影裡展示的那樣。一個被推著走的男人,在異域街頭,被一群人追殺,這不是傳統的英雄形象。這更像捉襟見肘的小人物的投射。在一定程度上,電影想要大賣,一定不能討好那些眼高於頂的知識分子,人民大眾才是票房不竭的源泉。
這個陷於困境的男人,看起來好像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危險,毫無心理準備,儘管他常常遭遇各種生命危險。成龍經常扮演那種很傻很天真的濫好人,別人虐他千百遍,他始終待人如初戀。所以,他從來不會隨身攜帶鐵棍斧頭蠍子之類的防身利器,哪怕手上有槍,也絕不開槍射人。他的武器都是就地取材,撈到什麼就用什麼。自行車、三角梯、辣椒麵、咖喱粉、手推車,不鏽鋼的盆什麼的,都是非常稱手的兵器。
用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效果。他充分汲取了街頭流氓鬥毆的養分,把過去電影中十分鄭重的武打場面搞得隨隨便便,將俠的精神解構成平民趣味。平民趣味,才能得到平民們認可。成龍很會琢磨觀眾,他能從觀眾的反應中得出經驗,再成功地用在自己的電影裡,可見其天賦。
武打,必然意味著流血和暴力,暴力還意味著恐怖和作惡。哪怕一個好人懷著巨大的正義感去殺壞人,那也是人類殘忍地自相殘殺,毫無美感可言。
成龍說,他喜歡武打,但不喜歡暴力。雖然他自己常常受傷流血,但是他的電影裡的角色都很少流血。他和他的對手都有點呆萌,都不是那種流血犧牲在所不惜的漢子,都怕疼,疼起來擠眉弄眼,接近平常人的感受,觀眾的代入感很強。
成龍常常被動的挨打,被動的反抗。在他的電影裡,所有他發出的暴力行為都被迫發生的,都是他力圖避免而不得的。他幾乎不會置人於死地,還常常救人於危難,哪怕是敵人。所以,除了用諧趣轉化武打帶來的暴力之外,他還將武打作為自救和救人的手段,以降低武打的暴力程度。這是李小龍之後,成龍武打的創新。
曾經,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中有報導揶揄成龍是「極端自虐狂」,說他喜歡在電影的彩蛋部份,展示自己受傷的場面。那種全身紮起紗布綁上夾板,還能痛苦並微笑著向鏡頭做出勝利手勢的樣子,讓觀眾既愛又憐。作為諧趣武打的開宗立派之人,我倒是認為成龍這樣的成功人士怎麼說都是有道理的,反正我們也只是聽聽而已。當然,要得到觀眾五十年如一日持久地欣賞,光靠耍寶是不行的,作品的質量才是生命力的保證。先不管文戲如何,至少他的打戲每回都能值回票價。
不得不說,如今六十歲以上的成龍,打一部少一部了。可世上,除了成龍,再沒人能演繹成龍喜劇。就算成龍自己,也時時脫離成龍喜劇,去擔任傳承和教授的身份。所以,當《功夫瑜伽》回到了單純一點的成龍喜劇上,娛樂至上,雜念不多,成龍不該像個重返球場的退役巨星一樣,收穫一些歡呼聲嗎?這就是《功夫瑜伽》所透露出來的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