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遊伏妖篇--Journey to the West: Demon Chapter

西游伏妖篇/西游2:伏妖篇/西游降魔篇2

5.4 / 3,564人    109分鐘

導演: 徐克
編劇: 周星馳 李思臻
演員: 吳亦凡 林更新 姚晨 林允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鬆落

2017-01-29 07:40:23

我從不把《西遊記》當神魔故事




每次看到周星馳的「西遊」電影,相信你我都有同樣的感覺:「西遊記」為什麼是這樣的?孫悟空長這樣?唐僧這麼討厭?唐僧鞭打孫悟空?孫悟空想殺死唐僧?仙境這麼恐怖?

《大話西遊》是這樣,《西遊降魔篇》是這樣,和徐克合作的《西遊伏妖篇》,依然是這樣。

孫悟空儘管是林更新扮的,卻帥不起來,不像六小齡童那麼濃眉大眼金光灼灼,豬八戒沙僧的面相也不是厚道老實一路,而是怪異可怖。師徒四人的關係,更是略顯猙獰,唐僧並不是滿心正念,反倒充滿私心雜念,總要用一些並不高明的管理手段,協調四人的關係,威逼哄騙他們走下去。

恐怖,葷素不忌,屎尿屁齊飛,不論仙境魔界,都陰雲密佈。

為什麼?

因為,他要講述的,恰恰是至深至濃的情,是毫無理由的唸唸不忘,是人妖神魔身份也不能阻擋的愛慾,是明明知道自己資質淺陋惡念叢生,卻仍然不肯丟掉的信念,是明明知道路途迢迢千難萬險,卻仍然不肯放棄的行走。

所以,必須另類,必須古怪,必須聲東擊西。

從電影的角度,美不能只用美來表現,那太簡陋了,情不能只用情來烘托,那太簡單了,必須把美藏到不美里,把情藏到非情中。

從個人性格的角度,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周星馳習慣用漫不經心來掩飾深情,用不提不問,來說明唸唸不忘,用面無表情,來掩蓋心裡的波濤翻滾,用醜化、矮化羞辱自己的方式,來說明白己的執著,用謾罵、譭謗、踐踏、詛咒自己信念的方式,來說明信念有多麼牢固。

而從宗教的角度,佛必然藏在諸形諸相里,法藏在求法的道路上,藏在我們以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中。

《西遊記》小說里,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僧都醜陋古怪,仙境和魔窟一樣光怪陸離,是「以為如此卻沒能如此」,但後來的《西遊記》電影電視,卻盡力美化他們,陷入了「以為如此果然如此」的表面美感里。

周星馳的「西遊」美學,卻是「以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西遊伏妖篇》裡的師徒四人,和我們想像中的英雄、神魔都不一樣,他們是滿身缺陷的人,那缺陷甚至還大於常人,但就是這麼一群滿身缺陷的人,走在了求法的路上。

他們要面對自己的惡念。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其實是一個人的多種性格元素的化身,是虛榮(唐僧一開始就夢見自己已經因為取經勝利獲得了榮光)、偽善、暴虐、貪婪、愚笨展覽會,而唐僧和孫悟空,更是這些性格元素的集大成者,他們是對手,卻也像一個人的兩面,是變身前後的海德博士。

他們在糾纏惡鬥里,在互相馴服里,激發出了自己身上最邪惡、最暴虐的一面。

唐僧本不至此,孫悟空也未必如此,但當他們相遇,當他們開始馴服對方,惡念就開始釋放,釋放越多,磨礪越多,他們最終找到了和對方相處之道,也找到了和自己相處之道。

他們要面對自己的不信。

信念一旦產生,是否就不會消失、偏移、變樣?不,信念永遠是搖擺不定,真假難辨的。比丘國就是真假信仰的交會之地,比丘國人似乎有信,似乎在姚晨扮演的九宮真人領導下,獲得了某種信仰,事實上,九宮真人拿給世人的,是假信仰,是戲法、魔術和妖言的結合,但人們更願意接受這種假信仰,因為它是眼見為實的、即時反饋的。

比丘國人陷入了假信仰里,唐僧和孫悟空則陷入了「識破了假信仰」的迷障中,他們必需要堅定正信,面對自己的搖擺不定,才能對付層層迷障。


他們要面對自己的迷惑。

白骨精故事,是一個與迷惑有關的環節,小善非善,布下幻境,讓師徒四人遠離自己該走的路,遠離自己命定的命運,去面對迷惑,他們只有擺脫這種迷惑,才能重新回到正道。

而消除惡念,建立信念,擺脫迷惑,是我們人生功課里,必需要做的功課。我們要消除與生俱來的暴虐乖戾,識別真假信念,擺脫心靈迷局,才能找到「段小姐」(有人說「段小姐」其實是觀音變的),取回真經。

所以,我從不把《西遊記》當神魔故事,它其實是我們人生路途的隱喻,比真實的人生更像人生,包藏了我們有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難與困惑。它看起來神佛漫天,腦洞大開,其實處處都能和我們的生活對應。

所以,眾多《西遊記》故事裡,我也更喜歡周星馳的「西遊」,行至人生中途的中年人,在苦思冥想、苦苦求索之後,給出了他的生命感悟,猙獰而優美,陰鬱卻光明。

韓鬆落見好|日常生活美學
微信ID:hansongluo85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