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杜殺

2017-01-29 17:03:01

接受,是歲月留給我們的最好獎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期待了很久的電影「愛樂之城」,終於在上映的第一時間去看了。導演達米安·沙澤勒說,他想用「愛樂之城」給洛杉磯寫一封情書,想要用這個影片體現所有年輕藝術家在夢想和現實中經歷過的掙扎。而我看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他做到了。

其實刨去歌舞片的外殼不談,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愛情故事,兩個初到好萊塢的年輕男女,他們在這座城市中相遇相知相戀相守又相離。只是這個故事發生在紙醉金迷的好萊塢,就註定這是一場讓人難忘終生的刻骨銘心。

艾瑪斯通在片中演繹的是一位初到好萊塢闖蕩的妙齡女郎,從小她的心願就是成為一顆閃亮的明星。在咖啡館打工之餘,她三不五時的拿著劇本出現在各大影視公司的試鏡現場,希望可以得到一個出鏡的機會。

而高司令飾演的是一位對爵士樂瘋狂痴迷的紳士,鋼琴技藝超群,卻只能在餐廳給客人演奏在他看來無聊透頂的jingle bell為聖誕助興。

大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看似機會無數,但它不一定就會落在你的頭上。這兩個毫無背景的年輕人,即使他們曾經有過什麼輝煌的成績,但當身處於一個人才濟濟的猶如世界中心般繁忙的城市,他們就也變得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

那些潑在身上的咖啡漬,那些接到電話的欣喜和之後的失望,那些我們心中懷揣的珍貴理想,在他人眼裡卻只是過時而無未來的古董。

這些那些的起起伏伏,對於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打拼的人們來說,都是可以直指人心的全然理解。他們離開家人父母,背井離鄉。電影片頭那首激動人心的歌曲,同樣代表了他們初次離家時的無限遐想。

而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初的理想在和現實的對抗中,或失敗,或剝落,或體無完膚。這時候的我們,就像片中的兩位一樣,站在了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分岔路口。

站在這個分岔路口,艾瑪斯通和高司令做出了決然不同的兩個選擇。艾瑪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回到了父母的身邊,而高司令改變了自己的理想,加入到了一個新潮樂隊中,跟隨著時代步伐,實現了和他原本期待所不一樣的另一種成功。

而在這之前,他們有過一次的爭吵。艾瑪認為高司令的選擇是被迫的,那不是他想要的理想。而他說,這是他想要的,只是他的理想變了。所以,這裡也可以拋出一些問題,比如,當理想變得無計可施,我們是應該放棄還是堅持,亦或是靈活變通,曲線救國,亦或者,到底什麼才是我們自己想要的理想呢?

電影的最後,導演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殘忍,而是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完美的童話。一場無人喝彩的個人舞台劇,讓失望回到家鄉的艾瑪獲得了出演電影的機會,並由此成功上位,實現了她的明星夢。而高司令,最後也成功的實現了當初他向艾瑪許下的承諾,開一家屬於自己,或者說屬於他們的酒吧。


說完理想,我們再來說愛情,但其實,愛情也屬於理想中的一種,所以本質上是類似的。

首先,他們倆無疑是命中注定的緣份,否則也不會在一次次的交錯中,在浩若星河的城市裡,還能有機會走到一起。

但就像某句話所說的那樣,快樂都是相似的,而悲傷則各有不同。你可以發現,在劇中,兩人熱戀的鏡頭僅僅用一首歌的時間就完成了,而他們的爭吵、分離、重逢和告別,則在一次次的考驗著我們心中對於愛情的各種疑問。

當我認為他不遠千里來到她的家鄉,他們一起返程之後,結尾會是一個大的快樂結局,但電影和生活一樣,也總是無處不在的要給你驚喜。艾瑪最終嫁給了另一個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而高司令依然單身,不過他終於開了一間自己的酒吧,名字就是艾瑪之前取好的。

影片最後,艾瑪和丈夫陰差陽錯的走進了這間酒吧,再次遇到了高司令,當她離開時,他們對彼此的相視一笑,讓我想起前不久看到梁靜茹出現在五月天演唱會上的一段視訊,而距離上一次她作為演唱會嘉賓出現,已經是8年前的事了。

在視訊里,阿信說,今天是復刻演唱會,但應該沒有要復刻其他東西吧。台下的歌迷聽到這裡,立刻炸開了鍋。因為這句話裡隱含著五月天團員瑪莎和梁靜茹的一段情。

他們曾經相戀四年,一起入行,進同一家公司,一起從新人一步步的成長,之後,一個成為情歌天后,而五月天也成為炙手可熱的搖滾天團。但最後的最後,卻只能以「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後」收場。

他們的故事,就和片中的艾瑪和高司令一樣,而且同樣身處娛樂圈,也就更加讓人不得不把他們的故事代入其中,況且,他們還有著極其相似的結局。

在演唱會上,當梁靜茹準備唱「聽不到」的時候,她默默的走到了瑪莎身邊,當她唱到「軟弱的電話 又打給你」的時候,她和瑪莎相視一笑。這一幕像極了電影的最後。一笑泯恩仇,過往的喜怒哀樂都在這一刻化為雲煙。

說到這裡,我們也可以拋出一些問題。比如,是不是長久的感情都不容易走到最後,或是,分手之後的兩人是否能夠繼續當朋友,亦或者,我們該懷著怎樣的心情來面對失去的一段漫長而珍貴的感情?

這些問題,和上面談到關於理想時提到的問題一樣,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每個人因為一些細微的差別,都會在面臨同一問題的時候,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就像電影的最後,導演用一段平行時空的鏡像,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的可能和結局。

其實,隨著年紀漸長,你會發現,有時候選擇本身或是結局本身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片中的兩種結局我們都能接受,而對一切接受的能力,就是你在理想和現實中獲得的最大戰利品,是歲月留給我們的最好獎賞。

記得高曉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說,年輕的時候,每件事我們都想明白,每個人你都想仔細把他看透,然而等他到了四十歲才發現,四十不惑的意思其實是說,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因為你其實明白不了,你連你自己最愛的人坐對面你可能都不全明白,可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就真的太想明白了。

我覺得,他說的這些話也是在講一種接受,接受有些事情我們就是想不明白的事實。所以,片中的兩位,和現實中的兩位,他們也都接受了命運留給他們的結局,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謂的成長。

那我們是該慶幸還是遺憾呢?

我選擇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好在當時年輕的我,愛過年輕的你。

恩,愛過,就已足夠。

這個結局,我接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