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

只是世界尽头/不过就是世界末日(台)/It'sOnlytheEndoftheWorld

6.9 / 21,341人    97分鐘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編劇: 札維耶多藍
原著: Jean-Luc Lagarce
演員: 娜坦麗貝葉 文森卡索 瑪莉詠柯蒂亞 蕾雅瑟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包大人

2017-01-30 19:47:22

家是港灣,卻也是讓我傷痕纍纍的地方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片的導演或許天生不凡,他是總被業界冠以奇才的澤維爾·多蘭。
這位曾啟發過馮小剛拍攝圓形畫幅的加拿大年輕導演,繼技驚四座的《我殺了我媽媽》《雙面勞倫斯》《湯姆的農場旅行》《媽咪》之後,這一次攜法國全明星陣容帶來新作《只是世界盡頭》。
電影《媽咪》獨創性的方形畫幅

本片繼《媽咪》之後再次幫他斬獲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並代表加拿大衝擊於今年二月舉辦的第89屆奧斯卡。
據說本片入圍坎城後,曾讓多蘭在電影發佈會的媒體提問環節緊張到飆髒話。

坎城電影節上導演多蘭與主演瑪麗昂·歌迪亞


《只是世界盡頭》根據法國作家讓·呂克·拉加斯(法國戲劇節先鋒)的作品改編,講述了一個同性戀作家在異鄉漂泊12年後重回故里,此時的他已身患愛滋病,他要將自己瀕死的境遇告訴家人,結果卻引發了一場風波。
原著作家與主角路易斯的命運相似,拉加斯身患愛滋,並於38歲的時候死於併發症。


與多蘭以往電影多由他自己或友人客串不同的是,本片彙集了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阿黛爾的生活》的「藍頭髮」蕾雅·賽杜,法國影帝文森特·卡索、加斯帕德·尤利爾,以及娜塔莉·貝伊等一眾大咖,可謂是多蘭影片中最明星陣容的一部電影。


這是一個不那麼契合年味的故事。
說起來,它的核心有些悲傷。
然而,它卻是一個和歸鄉有關的故事。



34歲的作家、編劇,身患重病的路易斯回到闊別12年的家,見到了他有點歇斯底里,喜歡大驚小怪的媽媽,媽媽在路易斯進門前忙活的是化妝、塗指甲油和吐槽兒子是同性戀,好像她對這個兒子的歸來並沒什麼期待似的。


和路易斯略感疏離,講起話來有些刻薄,情緒易激惹的大哥安托萬。


初次和路易斯見面,待人親切,聊起孩子來就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嫂子凱薩琳。


還有,對早年離家的路易斯沒什麼印象,性格充滿稜角、煙不離手的妹妹蘇姍妮。


而整部影片,就在這一家人瑣碎的聊天中展開了,就像你我每一次回家的開始一樣。
家人們總有太多的話要對你說,你也有太多的新情況想要跟家人分享,然而又不知該從何說起。回家之前,我們抱著要和家人好好溝通的願望,然而真的回到家,卻發現每一次「好好溝通」都被一次次打岔切割成了碎片。

而且言多必失,聊著聊著,就禍從口出,家人間起了爭執。
哥哥嫌嫂子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稱根本沒人想聽她絮叨孩子的事情,突如其來的責怪讓嫂子緊張到口吃。
(嫂子給路易斯講孩子的事,哥哥始終背對著嫂子,兀自看著窗外,始終表現得很不耐煩。)


妹妹想替嫂子鳴不平,懟了哥哥兩句,哥哥立刻將矛頭對準妹妹。
就連最簡單的日常穿著,都能成為兄妹倆嘴炮的話題。
哥哥抨擊妹妹的妝畫得像鬼一樣,妹妹嫌棄哥哥的西裝太老土。
嫂子似乎對這種爭吵習以為常,在兄妹倆拌嘴的時候,她只是無奈地對路易斯苦澀笑笑。




影片就是用開頭短短的十幾分鐘,就表現出家人各自的性格和彼此之間的矛盾,路易斯的家人間存在的問題,彷彿和尋常百姓家並沒什麼不同:
比如,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家人間惡語相向,能做到對外人客氣周到的他們,卻把最難聽的話留給家人。
往往最親密的人之前,才知道對方的軟肋在哪,並且能在爭吵中很戳對方的痛處。
眼看家人間矛盾重重,路易斯感到無所適從,原本準備好向家人們坦白一切的他,變得有口難言,如鯁在喉。
似乎沒有人真正關心路易斯在外面的世界經歷了什麼。


心思細膩的路易斯很想和家人重新變得親密,他起初滿懷善意,對嫂子表示他願意聽她絮叨孩子的事,因為他深知哥哥脾氣乖戾,如果他不聽的話,嫂子便失去了最後的傾聽者。
哥哥甚至會對嫂子說「你想說什麼你就說,不要顯得我像個讓你噤聲的惡霸一樣」。


路易斯極其認真地聽嫂子講起,她給孩子起名的事情。
哥哥不願意讓孩子叫自己的名字安托萬,說這個名字會帶來壞運氣。於是,嫂子給孩子起名叫路易斯,和他這個叔叔重名。
可惜的是,這天聊到這裡就崩壞了。



路易斯和家人之間好像不止隔著12年的時光,也隔著一道12公分的牆。
片中有一段路易斯在後院抽菸,抽了很久,然後落下淚來。
然而這不過是一頓家庭聚餐, 又不是世界末日。



路易斯只有反覆給自己打氣,做足心理建設才能面對家人,並告訴家人一個壞消息。
而家人對於路易斯的理解,也僅止於媽媽說的那句「他是在做他必須做的,他向來如此」、「你總是用三個字來回答我,老樣子,跟你的明信片上寫的一樣」。
還有妹妹吐槽他「你總是往家裡寄明信片,就好像你是出去度假一樣,這挺怪異的,而且郵遞員都能看到你寫些什麼,難道你寫的所有重要的話語都可以讓任何人隨便看嗎」,潛台詞是,你也並沒把這裡當成家,把我們當成你的家人。


是的,就像他的家人不了解路易斯一樣,路易斯同樣也不了解他的家人。
他不了解哥哥的工作情況,不知道妹妹成長成一個漂亮但壞脾氣的姑娘,甚至不知道哥哥什麼時候結了婚,有了小孩,也沒關心過媽媽喜歡什麼樣的口紅色號,所有關於家人的細節,路易斯過去都不知道,也沒想過去了解,他和家人間的聯繫,只有那一張張從外地寄回的明信片,那些連郵遞員都能隨便閱讀的明信片。
假如不是他命不久矣,甚至他都不會回家。


無法逃避的是,路易斯還是坐到了這張餐桌前,他聽著家人們之間瑣碎的對話,雖然身在其中,卻好像站在世界的盡頭,每個人都變的離他很遙遠,他無法靠近其中任何一位,正如任何一位家人也無法真正理解現在的他。
這一刻,路易斯的情緒透過忽遠忽近的鏡頭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焦慮和擔憂,他不知道該不該把自己將死的事情說出來。
雖然電影演的是歪果仁的事情,但碰到家人這一話題,好像外國的月亮也並沒有比中國的圓。
哥哥嫌棄媽媽總是不停嘴地痛訴革命家史

每逢過年,回家就成了中國人無法避開的話題。
然而又有多少矛盾就是在回家的時候發生的,夫妻不和,兄弟反目,長輩心寒……甚至有數據表明,很多夫婦會選在春節假期結束的第一天跑去辦離婚。
一年過去了,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地坐下來聽家人講講他們的心裡話了,然而心裡話總是最難聽到的話,大多的時間我們用來八卦鄰裡的趣聞,說著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有人剛起一個話頭,就被無關的閒聊打斷,大家好像失去了好好說話的能力,在每一個話題上都想壓倒對方,陷入了抬槓、擠兌、互懟的無窮迴圈,展示著各自最莽撞和笨拙的一面……

家人之間,從起初重逢的喜悅、新鮮變為日久相處的尷尬和不安,使得好多人過不了初五就想趕緊買票回去,為什麼我們每一次帶著美好的願望千辛萬苦也要回到的這個家,最終卻變成了我們想儘快逃離的地方。
也許你也很想問,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就像片頭那首關於家的歌中唱到的:家不是港灣,家是讓我傷痕纍纍的地方。



儘管多蘭常因在電影中頻繁使用大特寫鏡頭和BGM被業界詬病他是一位「MV美學導演」,媒體又喜歡把他的外貌和同性戀身份置於作品前提及,還因為坎城電影節對他的偏愛使媒體戲稱他為「坎城的親兒子」甚至是「坎城的親孫子」,但多蘭總在電影中探討的關於家人、親情的主題,那些在瑣碎對話中讓觀眾產生共鳴的細節,還是讓他收穫了大量的影(mi)迷(mei)。


作為一個明明可以靠臉,卻偏要靠才華的年輕導演,多蘭的每部作品似乎都圍繞著同一個母題展開,那就是家人間的牽絆和逃離,如何重塑破裂的親情與信任,他不斷填充著基於自己同志身份對這一母題的理解,並一次又一次地用細節擊中觀眾的心。
或許在多蘭心中,有一塊非常柔軟的地方,不管外部世界多繁華喧鬧,充滿誘惑和吸引,他都想要回去,這一點無論是在《湯姆的農場旅行》,還是這部《只是世界盡頭》中都有所展現,農場旅行裡的湯姆回去男友家參加喪禮,卻被男友那位不知道弟弟性傾向的恐同哥哥囚禁,最終又逃離了農場。
多蘭電影《我殺了我媽媽》台詞:我是愛你的,雖然有時候我不是很

又愛又恨,相愛相殺。
這是多蘭電影對家人的註解。
回家大概是一個既讓多蘭期待,又感到害怕的事情,你也可以說,正是多蘭的同志身份造就了他對家和家人多了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感。
渴望靠近,渴望被理解,卻又無法共享秘密,不得不保持距離。
渴望關心,渴望被愛,卻很可能無法滿足家人的部份期待,內心充滿矛盾。


正如影片中,路易斯和妹妹閒聊時說起他回來的原因。
蘇姍妮覺得路易斯多年前突然離家無論對家人還是對他自己都是件很操蛋的事情,然後妹妹說,或許他也需要他們。
這時路易斯忍不住說,這就是我回來的原因。
緊接著,他又補充了一句,部份原因。


影片裡也有讓人很暖的地方。
就是這個對路易斯印象不深,只能從別人口中想想路易斯樣子的妹妹,竟然會經常讀哥哥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還會把刊登文章的部份剪下來,貼在她臥室的牆上。
在路易斯不知道的時候,家人其實也在時刻關注著他的動向。



還有,囉嗦的媽媽硬拉著妹妹跳起滑稽的懷舊健美操時,全家人都忍不住笑了。


多希望,家能像這樣重新變回港灣,而不是那個會讓我們滿心傷痕的地方。
讓我們能打從心底里說出那句:回家的感覺真好。
但我們真正想要的,也不是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一團和氣的假和諧,是真正的互相關心,互相體諒和互相理解。
畢竟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次久別重逢。

評論